韓桂英
[摘要] 目的 探析骨折患者入院前的緊急處理措施。方法 選取該院出診救治的169例骨折患者為研究資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前給予緊急救助處理,并借助??浦委?,對所有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進行回顧性評價。 結果 經急救后,痊愈44例,占26.04%,好轉99例,占58.58%,無效25例,占14.79%,死亡1例,占0.59%。結論 對骨折患者實施入院前緊急處理措施的救治效果較好,有效提高骨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是提升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因此,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骨折患者;入院前;緊急處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3(c)-0164-03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Measures for Fracture Patients
HAN Gui-ying
Taiyuan Emergency Medical Center,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0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measures for fracture patients. Methods 169 fracture patients rescued by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emergency treatment measures with specific treatment before admission. The pre-hospital first-aid effect was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first aid, 44 cases were cured, accounting for 26.04%, improved in 99 cases, accounting for 58.58%, invalid in 25 cases, accounting for 14.79%, 1 case died, accounting for 0.59%.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fracture patients is good,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It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Fracture patients;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measures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交通事故、意外事件以及一些社會事件頻有發生,骨折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患者骨折后,多伴有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礙,導致患者出現創傷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及時有效的院前救治是降低骨折患者死亡率的關鍵。該研究選取169例骨折患者為研究資料,對骨折患者入院前的緊急處理措施進行探討和評價,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該院出診救治的169例骨折患者為研究資料,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78例;年齡最小患者16歲,年齡最大患者78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1.32±2.63)歲;169例患者的致傷原因如下:車禍致傷48例,摔傷36例,高空墜物砸傷41例,機械傷44例;169患者的骨折類型如下:頸椎骨折45例,肋骨骨折39例,胸腰椎骨折35例,股骨頸骨折29例,四肢骨折21例。
1.2 方法
1.2.1 常規救治 到達救援現場后,護理人員首先要使用頸托對患者的頸椎進行保護,并以最快的速度對患者進行氣道、呼吸、循環、神經等全身管理和評估。檢查可能發生骨折的身體部位,若發現傷情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穩定傷者的病情,為治療贏得更充足的時間。首先,幫助患者帶頸托后,評估患者的基本情況,并確認患者的意識是否清醒,是否能夠進行自主呼吸,呼吸道是否順暢等。其次,進行進一步呼吸管理,檢查傷者是否存在氣胸或血胸的癥狀。若發現傷者氣胸,執行緊急引流減壓;若出現呼吸功能障礙、呼吸衰竭等呼吸受阻現象應立即給予人工輔助通氣。最后,對傷者的循環系統的情況進行判斷,檢查傷者是否出現活動性出血或周圍循環衰竭的現象,同時,建立靜脈同路進行補液。若為受災現場救治,則立即將傷者轉移,避免現場的傷害因素對傷者造成進一步嚴重傷害。若患者受到重物壓制,避免將患者直接拉出壓迫物的壓迫下,降低二次損傷發生率。
1.2.2 包扎止血 對傷者進行從頭至腳的全身檢查,對出血部位進行包扎止血,避免出血過多導致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避免血液和分泌物對患者骨折部位造成感染。在止血過程中,根據患者出血的主要部位、出血量多少、出血創傷口大小等情況,選擇適宜的方式進行包扎止血,并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在傷口表面處。檢查患者的頭部、頸部及大血管處的出血情況,并使用止血帶進行壓迫止血。若患者發生五官出血,則使用藥物棉球進行填塞止血,填塞前,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清洗。針對腹股溝處骨折出血患者,先使用無菌棉球進行填塞止血,并使用止血帶進行包扎及止血。上述檢查和處理所用的時間應控制在5 min之內,為患者贏得更多的救治時間。同時,向傷者親屬或目擊者詢問患者的基本情況及骨折原因等情況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快速、準確的評估。
1.2.3 固定與搬運 在包扎止血后,醫護人員需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緊急固定。若為前臂骨折,則將夾板放置在骨折前壁外側,在骨折的突出部分加墊,而后將腕肘兩部關節進行固定,并使用三角巾將前壁屈曲懸掛于胸前,并調整固定輪廓。若為四肢骨折,則迅速使用夾板將骨折部位固定,固定不宜過緊,避免對血管造成壓迫,引起淤血。將夾板附在患側,并在夾板與肢體間墊上毛巾類的松軟物品,再進行捆綁。若條件受限,可使用木板或樹枝等物質進行臨時固定。完成臨時固定后,傷者方可以活動肢體,避免對患側造成二次損傷,使病情加重。
給予應急救治和處理后,使用正確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搬運。若疑似頸椎骨折患者,則使用硬擔架搬運,告知患者搬運方法,并簡明扼要的說明患者應如何配合,避免搬運過程中對患者造成意外損傷。將患者搬至擔架上后,使用約束帶進行固定,保護患者在搬運過程中的安全,限制患者的身體活動,避免發生墜落,降低搬運過程中的危險發生率。若為胸腰椎骨折,則是使用真空氣墊對患者進行外固定,其中一人護住患者的頭部和頸部,一人將傷者胸腰段拖住,剩余一人拖住傷者的雙下肢,避免脊柱傷后發生骨骼錯位。若患者為四肢骨折,則減少對患者患肢的搬動和活動,包扎止血,夾板固定后再進行搬運。在搬運過程中,動作要輕、快,救援人員的步調要協調一致,避免產生較大震動,增加患者承受的疼痛和痛苦。
1.2.4 轉移途中 在患者送往醫院的途中,醫護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體征變化,情況危急時,需與醫院進行聯系,向醫院報告患者數量、患者的基本情況、疑似骨折類型等,隨時準備搶救,保障急救工作的連續性。傷者送至醫院后,選擇最簡單且針對性較強的檢查手段對傷者情況進行明確的診斷,并將患者送至急救科或骨科進行進一步治療。
1.3 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經院前急救及??浦委熀?,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為良好,且臨床癥狀及疾病體征完全消失,無明顯疼痛感,骨折愈合時間短;好轉:經院前急救及??浦委熀螅颊叩墓钦塾锨闆r較好,臨床癥狀及疾病體征明顯改善,有輕微疼痛感,骨折愈合時間相對較短;無效:經院前急救及??浦委熀?,患者的護著愈合情況差,臨床癥狀及疾病體征無改善,有劇烈疼痛感;死亡: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經院前急救及??浦委熀螅委煙o效,患者死亡。
2 結果
3 討論
3.1 入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交通事故、意外事件發生率的不斷提高,意外事件傷害率升高,骨折患者的發病率呈現不斷攀升的發展趨勢。而大多數傷者對骨折的緊急救助措施及相關知識了解少,或骨折病情較為嚴重,均無法實施有效的自我救治。因此,入院前醫護人員的緊急救治是提高骨折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
入院前對骨折患者實施救治和急救處置措施,可在短時間內穩定患者病情。首先,對骨折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和干預治療,可避免患者發生骨折外的重大疾病或內臟疾病,對臨床治療和疾病判定造成影響。通過進行包扎止血處理,可避免患者因失血過多導致休克,穩定患者病情,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在包扎止血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方式對其骨折部位進行固定,可保障患者的患肢穩定,降低骨折后并發癥。在搬運過程中,使用正確方法對患者進行搬運,并使用約束帶進行固定,可保障搬運工作的順利實施,防止患者搬運過程中發生墜落現象,提升院前急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后,在轉移途中,密切監測傷者的臨床癥狀及骨折部位體征等情況,若患者發生任何突發事件,醫護人員可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處理和救治,確保順利將患者送至醫院進行有效救治。此外,若患者的情況較為緊急,則與醫院取得聯系,并做好接診準備,保障救治工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為挽救患者生命預留大量的寶貴時間。
3.2 入院前急救成功的主要因素
3.2.1 提升院前急救醫護人員的整體素質 院前急救人員的整體素質是影響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急救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心理素質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首先,在日常工作中,需增加院前急救演練,并將醫護人員在演練中的整體表現列入到工作能力考核中,使醫護人員對演習抱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培養急救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其次,組織有效的、系統化的急救組織和院前救治小組,通過多次模擬訓練和實戰演練,提高小組成員間配合的默契度,提高院前急救的工作效率。最后,培養院前急救醫護人員的急救水平和專業能力,讓骨折患者在入院前接受到良好的救治和有效處理,為入院治療贏得更多的寶貴時間。同時,也為骨折患者的后續治療和臨床康復提高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可見提升院前急救醫護人員的整體素質是提高入院前急救成功的主要因素。
3.2.2 做好急救知識的普及工作 針對大多數患者及家屬而言,對急救知識的知曉率較低。因此,應通過多種方式宣傳骨折的自我救治方法及現場急救常識,為醫護人員的救治創造更多的寶貴時間,提高院前救治成功率。
3.3 臨床急救效果
該研究結果顯示,經急救后,痊愈44例,占26.04%,好轉99例,占58.58%,無效25例,占14.79%,死亡1例,占0.59%。該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對骨折患者實施院前急救措施,可挽救患者生命,為患者贏得更多的搶救和治療時間。同時,入院前給予患者緊急處理措施和有效的??浦委熀凸潭ǎ商岣咴呵熬戎斡行剩纳苹颊叩墓钦塾锨闆r,縮短骨折愈合時間,消除臨床癥狀和疾病體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對骨折患者實施入院前緊急處理措施的救治效果較好,有效提高骨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是提升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因此,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單愛軍,王進,杜波,等.深圳市心源性猝死院前急救的調查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14,34(7):79-83.
[2] 陳鋒,柯俊,錢欣,等.福州市2010年中心城區社區人群的院前急救分析及策略[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3,22(9):971-975.
[3] 劉端海,戰則鳳,劉林修,等.遭受工作場所暴力的院前急救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J].重慶醫學,2015,44(4):518-520
[4] 周海斌,章麗彬,宋因力,等.保護性約束在院前急救精神病人轉送中面臨的倫理學問題與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3,26(6):782-783.
[5] 潘雪暉.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入院前急救護理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1):3150-3151.
[6] 莫立杰.對骨折患者進行院前應急救治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9):15-16.
[7] 張麗.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院前急救護理65例早期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3):67-68.
[8] 蒙敏華.院前急救護理對腦出血患者預后質量的臨床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8):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