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創舉
“我們這的大米能賣40元/千克。”江蘇省灌云縣東潤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慶秩說,“說的再好聽不如眼見為實,我們大米包裝盒上有二維碼,只要用手機一掃就能了解大米的所有信息。”40元/千克的大米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事實確實如此,王慶秩所說的二維碼就是財富的秘密所在。
灌云縣東潤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有一個接地氣的品牌叫“叮當河大米”,因產自灌云縣重要飲用水源地叮當河畔而得名。起初,合作社手中擁有優質米源,卻無人識貨、賣不出好價錢,看著“豬肉賣出白菜價”,社員們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1年8月,周楠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來到東王集鄉六里村任黨總支委員,通過縣委組織部開展的新任村官“熟悉鄉情村情調研月”活動,周楠了解到東潤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情況,便利用自己所學的市場營銷專業知識,經過調研分析,寫了“關于叮當河稻米銷售建議”的調研報告。“看到小周的報告,我就覺得小伙子不簡單,我們的大米有希望了。”接下來,通過縣委組織部協調,周楠把自己的想法向趙縣農委趙加珉主任說明,趙主任聽后當即表示全力支持。
2012年5月,周楠采用與灌云農業網“靠掛”方式,建立了一個子頁面,在子頁面上設置大米從種植、生產、加工、包裝、成品整個生產過程視頻,并配置中國有機產品標識和生產許可圖片,以及產品簡介、產地、營養成分表等等。2012年10月,周楠又與專業合作社商量在叮當河大米包裝盒上設置二維碼,只要用戶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后,就可以進入叮當河大米頁面瀏覽所有信息。周楠說:“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利用灌云農業網的政府權威性,很快得到客戶認可,另一方面加大了宣傳,擴大了影響力。”通過該方法,合作社逐漸打開銷售局面,銷售額逐年增加,如今專業合作社成立了一家貿易有限公司,年產叮當河大米60萬千克,實現年銷售收入2400萬元。產品不僅暢銷本省,還遠銷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甘肅、陜西等省市,成為灌云縣重點民營企業。
現在周楠已經成長為村黨總支副書記,當問到周楠的感受時,周楠說:“偶然中有必然,偶然是我有機會到東王集鄉做村官,必然是互聯網信息快車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而灌云縣在鼓勵和推動大學生村官利用互聯網服務‘三農上早已起步并逐漸成熟,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只是借‘東風為服務‘三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