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冬梅 思涵
他是一位傑出的成功青年企業家,他是一位心懷廣闊的社團青年領袖,他心繫香港基層,十數年服務,風雨堅守。針砭時局,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力促發展,獻智獻力。
記 者:立法會的選舉已經結束,您如何評價這次選舉活動和這個結果?
李豐年先生:這次立法會選舉結果反映出來的一個方面就是前期的助選宣傳和工作有效果,同時也有提升的空間。香港各界人士當下以及以後需要思考以及要做是怎樣更好地將特區政府的形象樹立好,出臺更多有利於各階層民眾的政策,致力於惠及所有的香港市民,縮減貧富差距,弱化矛盾,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氛圍。
我們常年與基層打交道,知道基層民眾最關心的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貼身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帶給我們這些民間社團更多的反思是,助選時需要採用更加宏觀的方式,換言之,則是在選舉前的助選工作要一如既往地做好,而助選的輔助工作更要從選舉年之前幾年開始,及早地做好凖備,讓政府“一心為民,關注所有居民”的形象深入人心,展現在每一個舉措和細節之中。
正所謂“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呎,非一日之寒”,要獲得所有選民的支持並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情,特區政府以及民間團體應該更加努力。
記 者:您覺得香港社會,包括特區政府、各愛國愛港社團當下需要更加完善的服務是什麼?
李豐年先生:這次選舉,從得票率來看,香港特區政府以及各社團對於長者服務很到位,對於人數並不多的貧困群體的幫扶亦做得很好。而對於月薪在一萬至兩萬五之間的中層收入人士的幫扶工作則需要更多的關注。因為這一群體是社會的主流人群。
記 者:說到青年這一社會主流人群,您如何看待當下出現的青年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李豐年先生:在香港出現“過激行為”的人不乏青年,造成的因素有很多,總結起來有:第一,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好好學習,前途無量”,然而,當他們真正步入社會,面對的現實卻與想象相聚甚遠,高昂的房價,讓他們的理想破滅,他們有些茫然;第二,經濟的不景氣、部分媒體的片面報道、年輕人的輕信偏信,更讓青年們感到失望和無助;第三,年輕人因缺乏生活經驗,對一些事物缺乏正確的分析能力,成長在溫室中的他們缺少抗挫折能力。各種因素下,導致香港發展受阻。
記 者:有什麼好的建議來解決這些問題?
李豐年先生:正所謂“家和萬事興”,相反,家不和則事事不順,為了讓香港這個家更加和諧,應該平衡力量,以不同的方式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居民。尤其是當下以及未來一段時間,應該多投入物力、人力來幫助他們,在政策給予中層人士以支持、照顧。
政府可以劃出一塊地,規劃並建設出更多適合不同人群的房屋,一方面無需降低中環的房價;另一方面給予中等收入人群以幫助和補助,給予他們希望,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心;其二,可以建設孵化基地,為有志於創業,且有思想、有能力的青年提供發展的機會,給予他們一些優惠政策,讓他們能者居之,有奮斗的希望。帶領香港青年前往內地,幫助年輕人更好地了解內地文化,更好地創業,實現人生價值。多管齊下,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和關鍵。
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融合之地,香港對於接受外來文化有著更加便捷、迅速、自由的優勢,視野相對內地年輕人理應更為開闊,香港年輕人應好好把握這點,發揮自身所長,若固步自封,將止步不前。
同時香港人應該具有更加長遠的眼光,借助香港所有的優勢,走出香港,向更寬闊的外界尋找機遇,發展自己。同時以謙虛的態度,接受外界的優秀之處,取長補短,讓自己得到成長,大部分香港青年都是積極向上的,擁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希望他們有朝一日實現夢想。
香港已搭建好一個很好的舞臺,然而在這個舞臺上,必不可少的是自己的努力,如此才能跳出優美的舞姿,每一個香港人依靠著自己的努力,這份讓人敬仰的努力曾讓香港人在這個舞臺上百花齊放。以前的香港能夠做到這樣,讓世界為香港驚艷,相信以後的香港也能夠如此。每一個香港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為香港經濟的發展帶來幫助和希望,亦是給自己以希望。
小 結:
李豐年先生,一代“米王”李廣林先生的接班人,也許是參與了諸多的社團,也許是常年與基層民眾打交道,也許是心中裝著整個香港的緣故,李豐年先生總是想得很多,思考得更深,看得更長遠。以點概面,他發現了許多問題的癥結所在,想出了許多解決之法。
心懷大愛,海納百川。十多年來,李豐年先生熱衷社團活動,創新社區服務,風雨堅守,不離不棄。這位青年企業家,發揮公眾人物影響力,在奉獻的道路上盡心盡力,傾情付出,為促進香港社會健康發展,獻智獻力,不遺餘力。他一心一意盼著香港好,盼著這個家和平,和諧,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