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互聯網+”創(chuàng)新知識時代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原有教學模式亟待更新。本文以應用型本科院校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為例,探討“互聯網+”環(huán)境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朗文交互英語 教師角色 學習策略
1.引言
“互聯網+”是創(chuàng)新2.0下的互聯網發(fā)展的新業(yè)態(tài),是知識社會創(chuàng)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tài)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新形態(tài)。2015年7月4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fā)《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是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yè)發(fā)展水平,增強各行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fā)展新優(yōu)勢和新動能的重要舉措。互聯網+大學英語教育隨時代的發(fā)展應運而生,“互聯網+”的大環(huán)境挑戰(zhàn)了大學英語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挑戰(zhàn)了大學英語傳統的學習觀念與學習方式;還挑戰(zhàn)了大學英語傳統的教師角色與教學技能。鑒于此,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作為2014年升為本科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上積極引用了新模式,即采用朗文交互英語平臺。
2.我校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新模式概覽
“朗文交互英語平臺”是由出品《新概念英語》、《朗文詞典》等經典英語學習產品的培生教學出版集團傾力打造,由北京文華在線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于2010年全面引進中國,并基于本地化需求做了適應性改造,獲得教育部專家認可的英語教學云平臺。《朗文交互英語》是一套基于知識語言場景訓練聽說等英語綜合能力的立體化教材,能支持PC、平板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運行,是目前國內英語教學領域最好的互動數字教材。教師可通過該平臺完成創(chuàng)建班級、制定教學計劃、修改教學計劃、布置作業(yè)、教學進度監(jiān)控、制作試題和網絡教學資源共享等操作。同步實現了師生利用此平臺進行課上課下的全面互動體驗式學習,教師體驗到了應用現代媒體技術開展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高效,學生體驗到英語個性化學習的樂趣。
自2015年9月引入該新模式至今,筆者調查發(fā)現,本套教材共分為1-4級,2015級的大一新生已完成了1-2級的自主學習;新穎的網頁界面,流暢的英文原聲視頻,反復的英文原聲訓練,自主的控制學習進度等給學生們耳目一新的感覺。但一學期結束后,不少學生反映聽力水平提高不大,原因是這種新模式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只布置了學習任務,基本無聽力講解,且學習內容多為交際對話,對大學英語四級聽力考試幫助不大。教師反映由于每學期要學完朗文交互英語的一級,內容較多,課時較少,且這種新模式主要是由學生自主練習聽力為主,因此課堂上較難親身控制學生的聽力水平,講解偏少。
3.新模式的探討
筆者認為朗文交互英語平臺的引用本身是適合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它融知識性與趣味性與一體,每位學生都可根據自身水平控制并調整聽力進度,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調整。
3.1教師角色的轉換
首先,該模式雖以學生自主學習聽力為主,但并不代表可以脫離教師,學習中也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教師應增加一些課堂活動共同解決這些聽力困難,做好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外語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當好“導演”,掌握相關的課堂教學藝術和組織技巧,同時,還要當好“演員”,要以滿腔的熱情與激情和學生一起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王瑞芝,劉芝琳,2003)。其次,聽和說不分家,除了聽,教師還應在課堂活動中增加一些說的內容,如復述所聽內容,此時教師扮演主持人兼評委的角色;如角色扮演,此時教師扮演導演、搭檔、觀眾、演員的角色;如聽寫,此時教師扮演教練的角色;如小組討論、辯論,此時教師扮演教練、輔導員、指導、搭檔的角色等等。這樣的聽說課堂就不再僅僅局限于新模式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枯燥。再次,教師應根據學生四級考試的需求,適當增加一些新聞聽力、長對話聽力,短文聽力的模擬練習訓練與指導,以完善英語教師指導者的角色。
3.2大學英語聽力學習策略的指導
該模式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因此對學生加以學習策略的指導就尤為必要。研究表明,在認知觀信息處理模式下,聽力屬于主動型接受性語言能力(方昊,2014)。聽力理解不僅是一個“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過程,更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認知策略對于聽力理解各個階段中信息的篩選、記憶、儲存、處理直至理解都有非常大的裨益。聽音者如果能在每一環(huán)節(jié)恰當運用相應的認知策略,聽力效率必將大大提升。首先,作為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推測策略是語言運用和學習的基本技巧,是理解口頭語至關重要的程序。聽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進行合理推斷,依據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對沒有聽懂的信息點進行大膽聯想,同時應提醒學生不斷豐富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也十分必要;其次,速記策略能夠有效幫助延長短時記憶,是增強聽者解析能力不可或缺的策略之一。教師應訓練學生在聽力過程中保持大腦興奮,集中注意力,學會及時將捕捉到的關鍵信息尤其是頻繁出現數字、時間、地點等的聽力材料,通過運用縮寫、圖形等常用符號迅速記錄,增強解析能力;再次,集中于意義策略也是聽力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策略之一。眾所周知,人類的短時記憶容量只有7±2個信息組塊,十分有限。所以,應對學生進行克服性聽力訓練,指導他們將注意力集中于關鍵詞組,學會主動放棄難以理解的詞句,并運用句法知識將句子信息精簡,以此在大腦中保持相對更長的時間進行信息處理;最后,總結和歸類策略也與聽力成績呈顯著正相關。聽后引導學生學會總結并有重點地進行歸類性聽力練習,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聽力應用能力,是對學生聽力成績有助力作用的認知策略。
4.結語
“互聯網+”環(huán)境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紛紛采用了網絡自主學習模式,但在改革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師角色的轉換和大學英語聽力學習策略的指導,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方昊.語言測試環(huán)境下中國英語學習者聽力理解形成的新詮釋[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2)
[2]劉文宇,查吉安.網絡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下英語的學習動機與策略研究[J].外語研究,2010(3)
[3]王瑞芝,劉芝琳.影響提高外語教學質量的幾個因素[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12)
[4]王曉靜.基于認知策略理論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2016(3)
(作者介紹:楊柳,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公共外語教研部助教,研究方向: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