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素峰 宋潤娟
【摘要】本文是以課堂任務為基本組織形式的形成性評價和學生的情感因素相結合,通過調查和對學生的訪談,來研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并依此改進形成性評價授課方式,最大程度地發揮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為教師能更好地采用這一策略提供具體指導。
【關鍵詞】課堂任務 學習態度 學習成績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有效的教學評價將促進英語教學科學化。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這個概念最早由美國哲學家斯克里芬(Professor Scriven)教授提出。形成性評價強調評估活動的形成、內容和多元化的方式。中外多位研究者研究證明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明顯優于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對教師教學和學生日常學習能產生積極影響。形成性評價在中國的具體應用方法也已經比較成熟。目前我國國內形成性評價在聽、說、讀、寫等單科目課程上的應用研究較多,形成性評價對學生情感的影響這個重要方面研究很少。
每個人的學習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記憶,還是涉及人類情感的綜合復雜過程。個體的動機、焦慮、個性、移情和態度等情感策略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Gardner在1985年就對動機的具體內容進行了細分,包括學習目的,努力程度和學習態度。影響中國學生的情感因素也已經很明確8。本研究通過在精心設計的問卷對學生態度進行調查。并分析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的相關性。
二、研究過程
研究對象為本校c班73名學生。通過調查問卷調查學生學習態度。共收回問卷73份,其中三分沒有填寫成績,因此無法分析學習態度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
三、研究結果
1.所有學生都有強烈的愿望想學好英語。73名同學,有66人選擇了有強烈愿望或者有愿望。占被調查學生總人數的90.4%。這些學生成績在全校是最低的。這就顯示了一個問題,有強烈學習的愿望,并不能保證學生能有好的成績。就這一問題,我和幾位同學進行了面談。學生的回答能讓我們看到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總結他們的解釋包括,“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好每一門功課都是應該的”;“考試不及格,就無法拿到畢業證,當然想學好英語了”;“英語還是比較重要的,哪天要出國,都用得上”。
2.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口語很重要。73人中,64人選擇了非常重要和重要,占配調查總人數的87.6%。本學期教學中以課堂任務為主,學生需要用英語口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實際上課中,有些學生發現自己目前的英語水平,完成較復雜的英語口語表達還是比較吃力的。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真是英語運用水平,有利于學生提高對英語口語的重視程度,對于促進學生提高英語運用能力也很重要。
3.學習態度對于學習成績的影響這一選項,73名同學問卷調查平均分為1.726. 在這一調查問題中,分值越低,影響越大,最低分值1分。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態度對英語學習有決定性影響。
4.相關性分析。由于部分學生沒有參加四級考試,因此,本次相關性調查分為兩種,一種為四級成績,注重的是學生的閱讀寫作,另一種為學生的期末成績,以學生口頭表達為主要反映狀況。這正好又為我們的調查和教學改革成果提供了很好的對比材料。
(1)四級成績與學習態度相關性分析。分析數據顯示,與四級成績相關,并有顯著性的項目有:影響英語成績的主要因素,相關系數為0.044;您有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嗎?相關系數為0.001,非常顯著;您是否覺得英語比其他學科難,相關系數0.015;您認為學好英語和自己的態度有多大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49.
(2)學習態度與期末成績相關性分析。分析數據顯示,與期末考試成績相關的變量,顯示有相關性的,您對目前英語學習狀況是否滿意,相關性系數為0.001。您曠課的原因,P=0.019.而其他各項都沒有顯示出顯著相關性。
四、結果分析
兩種分析出現了較大差異,與四級成績相關顯著變量較多,而與期末成績相關變量只有一個。針對此問題進行了分析。首先,四級成績相對客觀,更具備可比性,更能反映學生的實際讀寫能力。其次,期末評價成績以學生表現為基本評測內容,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能反映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的努力程度和進步狀況,最終評測成績可能存在與學生實際水平有差異的情況。即有學生實際水平并不高,但是其努力程度和進步都比較大,那么這個學生的成績也會比較高。第三,調查問卷中缺乏反映努力程度和進步問題的測試題目。
參考文獻:
[1]Tyler,R.W.,Gagne,R.M.,& Scriven,M.(Eds.).1967.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Monograph Series on Curriculum Evaluation,Vol.1.Rand McNally.
[2]Brown,S.1994.Assessing learners in higher education.London:London Page.
[3]劉萍.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J].商,2015.
[4]文秋芳.“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J].中國外語教育.2014.
[5]姚曉宇.大學生英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分析[J].學周刊,2015.
[6]Krashen,S.D.(198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
[7]Gardnerz.1985.The Attitude Motivation Test Battery Manual.
[8]王初明.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大因素[J].外語界,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