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語篇體裁的分析在二語教學中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本研究基于Hasan的體裁結構潛勢理論構思了二語寫作的教學模式,指出在進行二語寫作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重語境配置和寫作目的,熟悉不同的體裁結構,創作符合特定體裁慣例的語篇,從而提高二語寫作能力。
【關鍵詞】二語寫作 體裁 語境配置 體裁結構潛勢
一、引言
在我國英語教育過程中二語寫作一直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衡量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語作文在考試中占據很大比重,因此一直被視為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而目前英語寫作教學方面依然是英語教育最薄弱的環節之一。以往的英語寫作教學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往往只注重修辭和詞匯語法方面的訓練,忽視體裁(genre)方面的分析,這導致學生語篇分析能力較低,學生在寫作時往往只是簡單的將漢語思想用英語單詞羅列出來,在篇章布局、段落結構以及語言正式程度等方面存在著嚴重問題。本文從哈桑的體裁結構潛勢理論視角出發,探討體裁研究對二語寫作教學的啟示,并構建二語寫作教學理論框架。
二、體裁和體裁結構潛勢
1.體裁的概念。體裁一詞起源于拉丁語,表示“類別”的意思。起初對體裁的研究僅限于文學領域,后來才擴展到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等學科。從二十世紀末開始,語言學界對體裁的關注程度顯著增加,但是不同的學者對體裁的看法各有不同。在系統功能語言學內部,Halliday是最先重視體裁研究的。他強調genre與語場、語旨、語式均有關系。Martin認為體裁是“一個由講話者以文化社團成員為身份而參與的有階段、有目標、有目的的活動”。Eggins(1994)把體裁看作是“有步驟、有目的的活動類型”,認為“在我們的文化中有多少種已經被承認的社會行為就有多少種體裁”。通過對國內外不同學者的觀點的歸納總結,我們可總結出其本質上的共同之處:1)交際目的決定體裁;2)體裁具有常規性和制約性;3)屬于同一體裁的不同語篇之間存在差異。
2.體裁結構潛勢。體裁研究的重點之一是體裁結構潛勢。最早提出這一理論的是哈桑。所謂體裁結構潛勢,實際上就是某個體裁在其意義結構上所具有的可能性。并且哈桑在給體裁下定義的時候,提出了語境配置的概念,即一套由語場、語旨、語式這三個變量共同實現的特定的值。語場指發生的行為以及行為的目的;語旨指參與者的角色和社會距離;語式則是使用語言交際的渠道和媒介,如書寫體還是口語體。語境配置對語篇具有預測作用,具體表現在它可以預測語篇的結構成份、成份出現的順序與次數。根據Hasan的觀點:體裁是由語篇的必要成分及其順序決定的,由于必要成分可從語場獲得,因而在三個變量中,語場在確定體裁時起了決定作用;可選成分則形成屬于同一體裁的不同于篇。
三、以體裁為基礎的二語寫作教學模式
1.本研究認為,在二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Hasan的體裁結構潛勢理論,幫助學生建立體裁意識。具體模式如下:
(1)范文分析。通過大量范文分析,介紹某一特定的體裁。教師結合其社會背景和寫作目的引領學生探討這類篇章的語境配置以及體裁結構潛勢,明確這類篇章的必要成分及其出現順序以及可能出現的非必要成分,使學生對這一體裁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除此之外還需引導學生歸納出在這一體裁中的典型詞匯和語法特征,重視銜接手段、修辭方式等寫作技巧。
(2)合作構建。根據上述分析結果,采取師生合作以及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創作屬于這一體裁的篇章。在寫作活動之前,教師向學生介紹此次寫作任務的背景、目的,啟發學生激活之前積累的關于這一類篇章的體裁結構潛勢。然后進行小組合作共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討論寫作思路和結構、作者與讀者的關系、話語基調以及寫作技巧等,最后創作出符合這一體裁的語篇,使學生對該話題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3)獨立寫作。學生選擇一個題目,利用所學的體裁特征和語言風格獨自創作屬于這一體裁的篇章,創作結束后需由教師對其結果進行評判并進行師生互動,探討語篇產生的社會文化語境、交際目的,詞匯特點和語法修辭手段等,加深對這一體裁的理解。
2.以體裁為基礎的二語寫作教學的現實意義及不足。以體裁為基礎的二語寫作教學法能夠引導學生掌握屬于不同體裁語篇的篇章結構和交際目的;引導學生掌握語篇的體裁結構潛勢以及語篇的構建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創作屬于某一體裁的語篇。此外,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力。
但是這種二語教學方法也有其不足之處。首先,在教學過程總如果教師把握不當,有可能變成格式教學,導致千篇一律的狀況,這將會影響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不影響體裁基本結構的前提下發揮創造性。其次,我們無法窮盡體裁的數目,因此不可能向學生一一講述,能做的就是把體裁的意識和理念傳授給學生。
四、結語
本文在語境配置對體裁的預測作用的基礎上構思了二語寫作教學模式:范文分析、合作構建、獨立寫作,并指出了其現實意義和不足之處。本文僅從體裁結構潛勢理論出發探究二語教學模式,難免有其片面性,仍需在今后的應用中結合其它理論加以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建林.體裁與語域分析及對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9(6):87-90.
[2]方琰.淺談體裁[J].外國語,1998(1):17-22.
作者簡介:門超元(1989-),男,漢族,山東煙臺人,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4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