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英漢表達形式不同,英漢互譯中常借用詞類轉換法以求譯文通暢,是常見的翻譯方法。本文分別從英譯漢和漢譯英角度分析了相關詞類的轉換;再從譯者常犯的錯誤出發,進行歸類總結;最后提出個人對英漢互譯詞類轉換法的幾點構思,加強了對詞類轉換法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詞類轉換 互譯技巧 解讀能力 表達形式
引言
語言作為工具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使譯文近乎源語言的表達風格,詞類轉換法是必不可少的翻譯方法。通過總結規律,開拓視野,以提高翻譯水平。
一、英漢翻譯中的詞類轉換現象
不同的歷史文化,使各國語言表達形式不同。英語力求形式美,而漢語則以精簡為主。在翻譯中先轉換相關詞類再翻譯,可使譯文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名詞轉譯成動詞。通常,動詞在英語中起著頂梁柱作用,漢語的動詞居多。此時,在英譯漢時,可將英語中的名詞譯成漢語的動詞。
例1:Aspirin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eadache.
阿司匹林用來治療頭痛。(名詞treatment轉譯成動詞)
2.動詞轉譯成名詞。英語中對應的英語動詞,為了使之愈加契合譯入語的習氣,我門可試圖將動詞譯成名詞。
例1:He directs a testing center.
他是一個實驗中間的主任。(動詞direct轉譯成名詞)
3.名詞轉譯成形容詞。有些作表語的名詞,可譯為漢語的形容詞。
例1:I am a perfect stranger to physics.
我對物理一竅不通。(名詞stranger轉換成形容詞)
4.名詞轉譯成副詞。有些作表語的名詞,在轉譯成漢語中的形容詞時,一般也將修飾該名詞的形容詞轉譯為漢語中的副詞。
例1: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nonmetal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非金屬的這些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名詞great轉譯成副詞)
5.介詞轉換動詞。具有動作效果的介詞暗示著某種趨向行為,可將這些介詞轉譯為漢語的動詞。
例1:Som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poor village are finally off poverty.
窮山村里一些窮學生終于擺脫了貧窮。(介詞off轉譯成動詞)
6.副詞轉換為動詞。有些副詞同樣也可以暗藏某種動作行為,翻譯時,可將英語副詞轉譯成漢語動詞。
例1:The difficult work has finished by him independently.
他獨立完成了那份艱巨的工作。(副詞independently轉換為動詞)
7.形容詞轉譯成名詞。名詞趨向的形容詞可譯成漢語名詞。
例:The mother tried her best to save the wounded.
那位母親盡她最大的努力來挽救傷員。(形容詞轉譯成名詞)
8.副詞轉譯為名詞。通常,當把英語的動詞譯為漢語的名詞時,則隨之把本來修飾該動詞的副詞轉譯為漢語的名詞。例:What is the fare to Nanjing and back? 去南京一個來回車費是多少?(副詞“what”轉化為漢語名詞)
二、漢英翻譯中的詞類轉換現象
漢語有多個的動詞,英語則只有一個。
1.動詞轉為名詞:由于漢英國家的語言風格不同,在漢譯英時,可將漢語中的動詞轉譯為英語中的名詞。例1:他能吃能睡。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動詞“吃”“睡”轉為名詞)
2.動詞轉換為形容詞:有些用來表達感覺的動詞,常轉譯為英語的形容詞,
例1:糖和鹽二者都溶于水。
Sugar and salt are both soluble in water.(動詞“溶”轉譯成形容詞)
3.名詞轉換成動詞:在漢英翻譯中,可將漢語的名詞轉譯為英語的動詞。
例1:他的演講給我們的印象很深。
His speech impressed us deeply. (名詞“印象”轉譯成動詞)
4.動詞轉換成介詞或介詞短語。相對漢語而言,英語的介詞較多,有些介詞本身具有動詞趨向。在漢譯英時,可用可用英語中的介詞或介詞短語來代替漢語中的動詞。
例1:露西和莉莉上同一個學校。
Li Hua and Lily are in the same school.( 動詞“上”轉換成介詞)
5.形容詞轉化為名詞。在漢譯英時,將漢語中的形容詞轉為英語的名詞來進行翻譯。
例1:他的生日宴會很成功。
His birthday party was a great success.(形容詞“成功”轉化為英語中的名詞)
6.名詞轉化為副詞。為求簡潔,漢譯英時,可選擇英文的副詞替代漢語的名詞。
三、通常在英漢漢英翻譯中常犯的錯誤
1.在建議性譯文方面。在譯文言文時,應選擇符合歷史現狀的詞進行翻譯。如在譯“筆”時,現代詞就該用“pen”,而語境若為古代,則該選用“the writing-brush”。因此譯文要符合歷史背景,語氣委婉,易于讀者理解和接受。
2.在譯文用詞方面。注意詞性轉換。如:政府承諾不使用武力解決兩國糾紛問題。The government promises that it will not use the arm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two countries.譯文選用“problem”則不夠嚴謹,“issue”顯得事務正式。
3.在習慣搭配方面。為求譯文順暢,在譯時常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翻譯,使譯文脫離原文,造成搭配適當。如紅運(red fortune—good luck)。
四、英漢互譯中的對策
1.要契合英語的表達習慣。譯文要符合西方人的思維表達。如:我們不希望美國干涉我國內政。China never hopes to let American to control our inner affairs.用China never hopes to比“We never hope”更符合西方人的理解。
2.要準確定位主語。主語是句子主干,把握譯文的主語是譯好全文的關鍵。如:若不解決這個問題,定會破壞兩家關系。Failure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bound to break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families.If the problem is not solved,t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will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wo families.有效定位主語可增強句子凝聚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適當做好補充和說明。歷史文化的差異需要譯者進行必要的增譯或減譯。比如國內眾所周知的“風水”一詞,外國人可能就很難搞懂,風水Fen shui —the location of a building,which effect on the luck of living person.
4.要注重漢英的表達特點。漢語多重復,可將重復的譯為不同的英文詞。如:你要振作起來,好好的,我們都要好好的。You must pull yourself together and smile to yourself, and all of us should treat everything very well.
五、總結
歷史、文化的差異導致譯文大相徑庭,因此在增加文化知識的同時,認真做好每個細節,通過對比分析常犯錯可知,看似簡單譯翻的詞語,譯者需小心謹慎,不可盲目翻譯。因此英譯漢時,需做到意義相等;而在漢譯英時,既要追求形式美,又要忠實于原文。因此在英漢互譯時,靈活運用詞類轉換法是關鍵性的一步。
參考文獻:
[1]連淑能.英譯漢翻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馮慶華.英漢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艾臨.幽默新大陸[N].山東:濟南日報,2005.
[4]陳廷佑.英文漢譯技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趙萱,鄭仰成.科技英語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6]金沛霖.論語[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
[7]沙博.外語學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8]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9]呂瑞昌.漢英翻譯教程[M].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2011.
[10]納.瑞.詞匯學習與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0.
作者簡介:羅小梅(1981.3-),女,漢族,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