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心理困擾:為孩子跑工作丈夫有點不顧一切了
這一天,愁眉不展的于女士預約來訪,落座心理咨詢室,未曾開口淚先流,開頭一句話更是讓人云里霧里:丈夫為女兒跑工作,說我不關心……
稍稍平靜之后,于女士說到:
我們都是人到中年了,婚后一直感情很好,相處得也很融洽。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卻鬧起了矛盾。所謂矛盾其實也沒有什么,就是丈夫為給女兒跑工作,我說了一兩句話,沒想到丈夫就說我不關心孩子工作的事。
我們是再婚夫妻。丈夫有一個女兒,離婚時判給了母親?,F在丈夫就是為這個孩子跑工作。
對丈夫與前妻的孩子,我們相處的很好,每逢年節,我都主動給孩子錢,給孩子買東西。對此,丈夫一直認為我處理得很好,絲毫沒有影響我們夫妻的關系??墒菦]想到,今年丈夫為給孩子跑工作,投入了過分的心力,甚至有點好像自己就那么一個孩子,不顧我們這個孩子了。這些日子里,又是請客,又是送禮,為孩子跑工作丈夫有點不顧一切了。
其實,我不是不關心,只是勸他別太盲目了。真的,我感覺丈夫有些過于目盲,有些過分了。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難道我有什么不對嗎?我到底該怎么辦?
心理把脈:補償心理情結的作用
于女士面對的問題,在當今的重組家庭中確實很有普遍性。再婚夫妻如何處理與對方孩子的關系,對人的智慧確實是一個考驗。于女士婚前知道這個情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并且能善待丈夫與前妻的孩子,說明她是個善良的女人,也是一個智慧的女人?,F在的困擾,只是心理準備不足,因而角色扮演出現偏差所致。

不論男人還是女人,如果婚變后,把前面婚姻的孩子交給對方了事,自己不聞不問,那么,不僅不是好父親或好母親,也不會是好丈夫或好妻子。不難理解,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可以漠不關心視同路人,怎么可能對配偶有真情?心理咨詢中,常有一些再婚的男女,因為對方顧念前面婚姻的孩子,而引發一些不愉快。面對這種情況我常說,只有惦記骨肉親情的人,才有真性情,才是好男人好女人,才是好丈夫好妻子。一句話,再婚的父母為前面婚姻的孩子操心,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
于女士對此深表理解:讓我不理解的是丈夫為什么這樣過分?
其實,說來這也是人之常情。大凡再婚的父母,對不跟自己一起生活孩子的關心,一旦有機會往往就會表現過度:多給孩子錢,多給孩子東西,多給孩子溫情,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應該說,人同此心,事同此理,往往都會這樣。
這是為什么?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是人的補償心理情結的作用。所謂補償心理情結,就是對自己心理上欠缺的東西,總是要尋求獲得替代性的補償。自己由于再婚,孩子沒有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作為父母內心會覺得對不起孩子,會有一種對孩子虧欠感,這種虧欠感讓自己內心缺乏了安寧感,感到不平衡。內心缺乏安寧感,就要尋求補償,內心感到不平衡,就想找點平衡。為了補償內心對安寧感的需求,為了尋求內心的平衡,一旦有了機會,就會過分的表達對孩子的溫情,來讓自己的安寧感得到補償,讓自己心里平衡些,安寧些。
回到于女士的問題上來,丈夫在婚后把孩子歸了母親撫養,自己作為父親長期感覺虧欠孩子的,自己內心長期的缺乏安寧感。現在,終于有機會來補償孩子,補償自己的內心了。于是,就難免會表現過分,熱情過度。這個時候,如果一旦遇到阻力,就等于給他的熱情加油了。于女士不小心恰好扮演了阻力的角色,于是,讓丈夫感覺是她對孩子的事情不熱心,這就會讓丈夫更加熱心,甚至不顧一切了。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都是不知不覺間的潛意識心理活動所致。
心理處方:調整自己的角色扮演
此時此刻,于女士最好是調整自己的角色扮演。
一是全力支持。所謂全力支持,就是必須看清,如果當父親的為孩子跑工作上勁了,與其攔不住,站在于女士的角度不如換一種態度:不僅不扯后腿,不潑冷水,而且比你當親爹的還積極,還熱心。不僅這樣想這樣說,而且還要拿出行動,積極參與,想辦法,出主意,出錢,出力。這是第一位的。
二是適當提醒。所謂適當提醒,是說一旦自己有了這樣的積極態度,不再讓丈夫感覺是阻力,丈夫反而容易回歸自然,回歸理性,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冷靜。
于女士確實是一位智慧的女性,臨別已經有了自信的笑容:您放心,我會演好自己的角色。更令人欣慰的是,于女士很快拿出了行動,很快有了好消息:他們夫妻關系和好如初,丈夫對孩子的工作也有了更現實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