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
所謂“腸中風”其實就是急性缺血性腸病的俗稱。臨床上常見的主要有急性缺血性結腸炎和慢性缺血性結腸炎。腸中風是指負責供應腸道血液的腸系膜動脈被堵塞了。尤其是腹腔內的腸系膜上動脈和腸系膜下動脈,這兩根血管是供給腸道血液的重要命脈。如果這兩根血管因硬化嚴重被血栓阻塞,導致腸道血液流灌不足,就會使某段腸道因缺血而發生潰爛、壞死、出血。在臨床上表現為缺血性結腸炎。
發生“腸中風”的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而且普遍都有動脈硬化的問題。在動脈硬化的基礎上形成了血栓,導致血流不暢、局部腸壁供血急劇減少,甚至堵塞。如治療不及時,可引起腸壁全層梗死,甚至穿孔,危及生命。“腸中風”的發病率有明顯增多的趨勢,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和燥熱相伴的夏秋之際,人體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大,容易形成血栓。此外,原本就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的人,如果病情控制不好,也容易發病。
“腸中風”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突然間出現劇烈腹痛、腹瀉、便血等情況的就屬于急性發作。此外,還有些“腸中風”是在不知不覺間發生的,這種是慢性缺血性結腸炎,患者的腹痛不是突然而來,而是時不時發生一次,但感覺又不是很明顯,情況加重時就可能已經出現了腸道狹窄、纖維化等現象,發展下去就有可能演變成腸壞死和腸梗阻。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等病的老年人,如果出現持續加重的腹痛、腹瀉,尤其是便血,而按照一般的腸胃炎治療沒有效果,就應考慮“腸中風”的可能,及早到醫院就診。“腸中風”早期治療的效果很好,大部分患者只需通過藥物或介入治療就能痊愈,但如果發展到腸道壞死、梗阻,就要手術及時切除壞死的腸段。

夏秋之際預防“腸中風”
首先,要針對動脈硬化用藥,改善全身血管功能。在應用保護血管、抗動脈硬化藥物的同時,還應積極治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基礎病。其次,“腸中風”與動脈硬化關系密切,而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對氣溫變化最為敏感。夏秋之際,氣候仍然很炎熱,人體出汗多,水分大量蒸發,血液黏稠度升高,就容易引起缺血或血管堵塞。因此,老年人應注意防暑降溫,活動時間不宜太長,以減少心臟負荷,防止身體各器官缺血的發生。另外,老年人要合理安排作息,不宜過早起床,中午適當休息,還要保持情緒穩定。
飲食方面要盡量清淡,少吃動物脂肪和過于油膩、高脂肪的食物,忌煙限酒,控制體重;注意補水,不要等渴了才喝水,要多喝涼開水,也可以喝一些淡鹽水,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可喝綠豆湯、蓮子湯、百合湯、菊花茶、荷葉茶等飲品,既可補充水分,又能清熱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