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浩然
2016年5月8日,著名作家馬識途的兄長、1949年起義參加解放軍的原國民黨少將、105歲的抗戰老兵馬士弘逝世,不禁讓人想起他在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石牌會戰中的故事。
1940年夏,馬士弘所在的國軍第18軍5個師開赴鄂西前線,擔負守衛長江石牌要塞及三峽地區任務。從長江口到重慶這一段,共有7座要塞,石牌要塞是最后一座要塞,也是拱衛重慶的第一道門戶。
日軍自1940年攻陷宜昌后,一直處心積慮謀求攻占長江最后一道防線——石牌要塞。如果日軍占領這個要塞,其軍艦就可以長驅直入到重慶,那國民政府陪都就危險了。
蔣介石深知這一戰的重要性,于是加強了對石牌要塞的防衛,而且還派白崇禧到前線召開軍事會議,下達死守的命令,要求少將以上軍官立遺書,規定凡臨陣脫逃者,按軍法處置,戰至一人,也不準離開要塞。軍委會還向全軍發布告戰區官兵書,號召眾志成城,誓死保衛要塞。
1943年5月,日軍向石牌發起強烈攻勢。這場戰斗,日軍志在必得,投入海陸空十幾萬人。中國軍隊下定決心拼命死守也投入了十幾萬人。戰至5月26日、27日,馬士弘所在的第18軍第18師因連日苦戰,傷亡過大,右翼陣地被日軍突破,后在友軍第13師協助夾擊下,最終阻敵于落步墻以東地區。
5月31日,國民黨空軍在美國空軍協同下,抓住戰機,以大編隊機群,對進攻石牌的日軍進行轟炸掃射,日軍傷亡慘重,加上日軍久戰疲憊,最后全線動搖,倉皇潰逃。石牌要塞守軍乘勢出擊尾追,殺傷敵寇無數,繳獲大量作戰物資。6月1日、2日兩天,東線部隊乘勝追擊逃敵,將松滋、茶元寺、西齋直至大堰墻澧水一帶全部收復:北線部隊則追擊至大橋邊直到宜昌西岸。至此,日軍欲侵占石牌要塞之迷夢徹底破滅了。
在石牌要塞保衛戰中,馬士弘擔任第18師53團副團長兼第3營營長(中校軍銜)。一天,馬士弘營和日軍一個大隊(約1100人,含5個中隊和1個炮兵連)在柳林溝遭遇,打了一天。第二天,該營副營長的下巴受傷,戰斗就成了由馬士弘一個人指揮。日軍在對面山上有機關槍,馬士弘沒看到。子彈飛過來,當時馬士弘正好扭頭,子彈嗖的一下從馬士弘額頭擦過去,頓時鮮血直流。但正在緊張指揮作戰的馬士弘以為是汗水,并沒有在意。馬士弘身邊的衛兵說:“營長,你受傷了。”當時他就想,自己是營長,若下去就沒人指揮了,于是他喊衛生員簡單包扎一下后又繼續指揮戰斗,一直打到天黑。后來史學家將這次激戰稱為鄂西石牌柳林戰斗。
鄂西石牌柳林戰斗雖然只是一場小的戰斗,但也激戰兩晝夜,打死打傷日軍30余人、偽軍20余人,生俘日軍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