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元代程墨批點、“矜式”專書與元代文論

2016-05-14 13:57:55陳維昭
社會科學 2016年9期

摘要:作為應試文,程墨的“一體化”寫作模式和評判尺度對于舉子的思想和情感產生了約束作用,這是一切應試教育的共同特點。程墨評點是考官與舉子之間的對話,“矜式”類專書則是這種對話的擴展與延伸。當這些科舉人物以其文章觀念去編選文集的時候,科舉文論與文學理論的關系便至為明顯了。元代的文學理論和創作并非憑空產生,其邏輯起點早在舉業的啟蒙時期便已開始。元代(尤其是中后期)文人的知識構成中,科舉文的理論具有基石和“底色”的意義。

關鍵詞:程墨;矜式;文學理論;邏輯起點;分股

中圖分類號:1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257-5833(2016)09-0161-11

作者簡介:陳維昭,復旦大學中文系研究員

(上海200433)

元代的文學批評,可以延祐元年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元代前期的文學批評繼續著南宋和金代的理論思考,集中在對于江西詩派的反思上。一些文論家把批判反省的矛頭指向了科舉形式。元代前期,統治者重視的是政治管制,思想的鉗制尚未進入議事日程,這在客觀上形成了所謂的“思想相對自由”的局面(與其稱為“自由”,不如稱之為“渙散”)。盡管元代并未因為這種“自由”的局面而出現真正有價值的自由思想,但元代前期文學批評中的道學意味顯然沒有中后期那么強烈。

延韋占元年恢復科舉,據朝廷功令,第一場明經,包括經義和經疑二科。“經疑”二問,在四書內出題,用朱熹章句集注;“經義”則各治一經,并規定,“《詩》以朱氏為主,《尚書》以蔡氏為主,《周易》以程氏、周氏為主。以上三經兼用古注疏?!洞呵铩吩S用三傳及胡氏傳。《禮記》用古注疏”。在中國的科舉史上,朱熹注第一次成為科舉的唯一的標準答案。這樣一種唯一的價值規定在舉子的應試過程和其后的詩文創作、理論批評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科舉時代的文人大都幼習舉業,一旦獲取功名,便會盡量撇清自己與制藝文的關系,以示不俗。盡管很多有成就的文學家的詩文創作有別于平庸呆板的制藝范式,有別于其早年的應試文,但是其早年的應試訓練所形成的文章觀念、構思定勢和寫作習慣,以或隱或顯的方式影響著其后的詩文創作和理論??陀^、充分地評估這種影響,重現制藝與詩文創作與理論之間的關聯,才能有效地考察一個時代文學創作與理論的邏輯過程。作為元代科舉文獻的第一手材料,歷科的程文墨卷(包括程墨上的批語)是我們考察元代文風與文學思想的一個窗口。本文選取程墨評點作為一個觀察點,對元代科舉人物的應試文與元代文論的關系進行探討。

元代自延祐甲寅開科始,共舉行過鄉試17科,會試16科。與科考相呼應的是官方與書坊對程文墨卷的刊刻。延祐乙卯會試之后,馬上就有會試程文刊刻出版。此外,吳萊為吳應子的程文集作跋,生活于明初的楊士奇曾見過《延祐乙卯廷試錄》等書,徐君勉曾編《科舉程文》,選錄自延祐迄至順的程墨。就連一些南宋的時文集也被重新出版,如朱默軒請陳櫟為其父親朱草庭(南宋進士)的時文集作跋。于鄉試時“以漏字黜”的蕭鎰也于泰定甲子刊刻他的經學專書《四書待問》。由此可見元代程墨選集的刊印之盛行。官方的刊刻是出于對科舉形式的指導性和規范化的考慮,所謂“示為舉人之式”。而書坊的刊刻則是為了射利。

元代墨卷選本保存下來的有三種:《新刊類編歷舉三場文選》、《皇元大科三場文選》、《青云梯》。《青云梯》未題編纂者姓氏,乃從元人墨跡影寫,為元代應試之士選錄以作程式者?!妒慷Y居藏書記》曾提到元末明初人朱子新曾手錄《青云梯》三冊。該書錄元人賦111篇,均無批語。本文重點考察以下二書:《新刊類編歷舉三場文選》和《皇元大科三場文選》?!缎驴惥帤v舉三場文選》,元劉貞、劉霽、劉霖輯,至正元年建安虞氏務本齋與余氏勤德堂合刊。該書選取了自延祐至元統共八科的墨卷,分為八卷。元統乙亥因此年年底停止科舉而只有鄉試,而第二年的會試便被取消。全書共分十集,甲至己集為首場卷,其中甲集為“經疑”卷,乙、丙、丁、戊、己集為“經義”卷;庚、辛、壬三集為二、三場卷,其中庚集為“古賦”卷,辛集為“詔誥章表”卷;癸集為“御試策”。完本現藏于日本靜嘉堂文庫,國家圖書館、日本內閣文庫、國會圖書館、蓬左文庫則藏有此書的殘本。國家圖書館藏本存庚集(存七卷,即古賦一至七)、辛集(存三卷,即詔誥一至二、章表三)、丁集詩義、己集春秋義、易義。

其中,《詩義》集曾為清代著名藏書家陳揆所收藏,目錄頁于“第一卷”下方有其藏書章“稽瑞樓”。國家圖書館藏本該集僅存三卷,應屬“丁集”。但奇怪的是,目錄頁、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首頁書名下方,其他各集題“集”名的地方,卻被人用紙貼上,不見“丁集”二字,而在第一卷首頁書名下方所貼白紙上蓋有“稽瑞樓”章。陳揆為什么要把“丁集”蓋掉?究竟是出于何種考慮?不得而知。

內閣文庫藏本為朝鮮翻刻本。殘存5冊,前二冊為庚集,古賦卷,一至八卷全,后三冊為壬集對策卷一至八卷全。黃仁生教授根據前二冊與后三冊在開本大小上的差異,推斷庚集與壬集并非同一版書,而是收藏者合并所成。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也藏有一殘本,僅一冊,為庚集五至八卷,即內閣文庫藏本庚集的第二冊。該藏本最后有一跋文,為他本所無,乃朝鮮人孫肇瑞所作,記述該書翻刻之本末。全文如下:

詩賦之有關于風化者大矣,鐐子集一人之所著,各拘于氣習之偏,不能無浮虛狹隘之執。惟茲古賦妙選于中舉諸卷,固詞賦之軌范,后學之所當矜式也。然本國舊無開刊肆學者,未易得見,齊輩所述,爭相摹習,如磨驢之踏跡,蛙睇之聚污,誠盛代右文翼化之一欠也。府使李君皎然,悶文風之不古,欲救斯已有年矣??诳谠?,余逋監司李相國崇之、都事李公孝長命刊《離騷》于本邑。功訖之際,府使公不惜資財,加備板子,出家藏一本,勸工鋟梓,不數旬而告訖。其嘉惠后學,有功于斯文,誠不細矣。公囑余跋之,辭以文拙。再命不收,不獲已,僅敘其本末云耳。景泰五年閼逢閹茂仲秋

既望,通善鄧前兵曹正郎兼春秋館記注官孫肇瑞敬跋。

朝鮮李朝行明朝年號。此為明景泰五年甲戌(1454)所跋。由此跋文可見翻刻本只有庚集一種,此可證仁生教授的推斷是正確的。

在《新刊類編歷舉三場文選》印行的三年之后,即至正四年(1344),周寡編輯出版了《皇元大科三場文選》。國家圖書館有此書殘本,包括“四書疑”、“易疑”、“易義”等。日本內閣文庫的藏本則為全本,共十二卷,所選為至正元年辛巳鄉試和壬午年會試、廷試墨卷。

“三場”者,并非“鄉試、會試、殿試”之謂。元明清時人所說的“三場”往往指鄉試或會試的首、二、三場。《新刊類編歷舉三場文選》的庚集兩冊,為古賦選,目錄之后有編者按語:“圣朝科舉,中場用古賦。而賦者輒能一洗近代聲律之弊,復繼古人渾雄之作。猗歟休哉!人謹錄甲寅以下八舉高中之文,篇篇可為矜式者,類鋟諸梓。觀者熟是,欲追蹤賈、宋、班、揚之流,固不難矣?!贝丝勺C“三場”者指的是首、二、三場。中場即二場。在《新刊類編歷舉三場文選》延韋占甲寅湖廣鄉試歐陽玄的墨卷《天馬賦》上,考官龍仁夫批:“此題正欲窺諸君抱負。此作風骨磊塊,筆意蒼然。間有語疵,當以九方皋之眼相之。況前后場俱優,魁卷舍此何適!”古賦為第二場所試科目,其“前后場”即指首場與第三場?!都杭ご呵锪x》湖廣第三名孫以忠(常德)墨卷上考官評語:“此篇具理,端的遣文明瑩,只篇首二語,知為明經之士,非他作所及。后二場俱可采,擬冠本經。”“春秋義”為首場科目,后二場指的就是二、三場。《新刊類編歷舉三場文選對策》壬集所錄延佑甲寅湖廣鄉試歐陽玄卷,考官批:“三場俱優,宜第一?!薄叭龍觥弊匀皇侵膏l試中的三場,而不可能是指鄉試、會試、廷試。(卷一)泰定丙寅湖廣鄉試周鏜卷,揭應奉批云:“辭簡意盡,法度秩然。言眾人之所未能言,發眾人之所未能發。三場之中,色色具足??芍^作者?!保ň碇澹┻@些鄉試墨卷上所批的“三場”明顯指的是鄉試的第一至第三場。吳萊在《跋吳君程文集后》中說:“初場在通經而明理,次場在通古而善辭,末場在通今而知務?!苯涍^三場考試之后,舉子在義理、辭章和時務方面的綜合水平就得到了檢驗。

最早關注這兩種程墨選集的是清代學者錢大昕的《元史藝文志》。這兩種選集的完整版本均存于日本,而最早在日本訪得此書的是傅蕓子先生。傅先生于20世紀40年代初至東京訪書,得讀靜嘉堂文庫的《類編歷舉三場文選》和內閣文庫的《皇元大科三場文選》,指出前者卷首的“圣朝科舉進士程式”所述的程式較《元史·選舉志》為詳,有皇慶二年罷詩賦重經學之一白話文詔令,為《元史》所未載。并稱《類編歷舉三場文選》“內含江浙、江西、湖廣、燕南各處之鄉試,中書堂之會試及御試三場之試卷”。意即“三場”指鄉試、會試和御試。真正開始對這兩種選集進行專門的研究的是陳高華先生。陳先生從元代科舉名錄的角度梳理這兩部選集,為這一領域的研究奠定了豐富而堅實的歷史文獻基礎。此后,一些學人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這兩種選集,中國的學人主要從古賦的角度展開研究,日本的學者(如前田直典、渡邊健哉等先生)則從史學的角度展開討論。

本文的討論焦點是程墨批點與文論的關系,所以除了場屋墨卷之外,士子應試前的擬作也應在我們考察的范圍里。至正間書坊將楊維楨早年為“應場屋一日之敵”而私擬之古賦匯為專集,附上楊維楨的鄉試、會試之同年黃清老的批語,以“麗則遺音”的書名刊刻行世(該書中有相當一部分并非其早年擬作,而是其不同時期的作品)。

元代的科舉人物在獲取功名之后,紛紛進入文化主流。歐陽玄、黃滔、干文傳、汪澤民、謝升孫等對元代中后期的文壇有著直接的影響。謝升孫,字子順,號南窗,江西南城人,舉進士,為翰林編修官,朝士稱之“南窗先生”。他以翰林編修身份為《皇元風雅后集》作序。劉性于至順元年登進士第,至正元年為鄉試考官。后人翰林應奉,與修《宋史》。一些科舉人物在獲取功名后則以自身的成功經驗撰寫應試指南書,以為士子“矜式”,謝升孫有《詩義斷法》行世(今佚),王充耘的《書義矜式》被視為明清八股文的先驅,它更多的是以“創作”的形態影響后代。相比之下,林泉生的《詩義矜式》更具有“批評方法論”上的自覺。這類“經義”、“經疑”類的專書,其目的在于指導應試,但卻又對元代中后期的學術思想、詩文觀念有著直接影響。正如蕭鎰在談到他的《四書待問》一書的撰寫目的時所說的:“是書之集,本為舉子觀攬之便。然由是而得其義,則于窮理盡性之功為尤大,而于進取又其余事矣?!?/p>

除了王充耘《書義矜式》這種“范文”式的解經方式之外,其他的“矜式”類專書都以“義疏”的形式出現。經典“義疏”的形式是文學評點的重要源頭。這類矜式類著作雖不屬于程文墨卷,但其“程文”意向則是顯而易見的(“矜式”亦即“程文”之意)。同時,矜式類著作的作者大都是科舉人物,其矜式類著作既是其早期應試訓練的延伸,也是其后的詩文理論與創作的基礎。通過對這一延伸階段的分析,可以呈現程墨評點與文論之間的邏輯過程。

《新刊類編歷舉三場文選》所選為自延祐甲寅(1314)至元統乙亥(1335)八科的鄉試墨卷和至至順壬申(1332)七科會試墨卷?!痘试罂迫龍鑫倪x》(此書亦名《大科程文拔萃》,見“詩義”首頁)所選則為至正元年(1341)的鄉試和會試卷。這兩部元代墨卷選上大都有考官的批語,而《皇元大科三場文選》一書的批語則集中在江浙一省的墨卷上。在這些考官的批語中,延祐甲寅江浙鄉試黃的古賦《太極賦》考卷上的批語是最長的。它從試題之命意說到答題之關鍵,然后指出黃潘之答卷“此卷首言伏羲,后言夫子,末言周子無極立人極之旨,自根而枝,命意造語精切超詣,且綽有古賦之體。科舉方行,若但取經義之有韻者,恐誤后學。宜表而出之,以為矜式”。而其他的卷子的批語多者幾十個字,少者十數字。有些評語是印象式的,但大都回應著官方功令上的規定。通過這些精簡的批語,仍然可以見出考官的價值取向,透露出元代的學術觀念與文學觀念。另者,考官批語所透露出來的經學觀念和文學觀念乃至文章技法觀念,在其后的經義“矜式”類著作或詩文中得到了進一步展開。

在前幾科的考官中,有龍仁夫、虞集、顧文琛、楊志行、胡長孺等。他們大都以薦舉的方式進入上層。他們承接著宋金文統,在元代前期的特殊文化生態中,以特別的方式(主要是舉薦)而掌握時代的衡文之柄。他們所選拔出來的考生,如黃浯、干文傳、方回孫、林泉生、楊維楨、黃清老、汪澤民、彭士奇等,又成為后來科考中的考官。如龍仁夫,歷任延韋占甲寅(1314)首科湖廣鄉試、延祐庚申(1320)江西鄉試、至治三年癸亥(1323)湖廣鄉試、至順壬申(1332)江浙鄉試的考官。干文傳于延祐乙卯(1315)會試進士及第,五年之后,他便開始擔任鄉試考官。延祐七年庚申(1320)、天歷二年己巳(1329)、至順三年壬申(1332)、后至元元年乙亥(1335),前后十五年,他都執掌著鄉試的衡文之柄。汪澤民,字叔志,宣城人,他于延祐甲寅參加江浙鄉試,取為第十五名。考官于其首場《春秋義》卷批日:“平平?!钡诙陼嚶涞?。至延祐四年丁巳,其《春秋義》即被取為第二名。至后至元元年,汪澤民為考官,即以立意需正為標準去評判考生的考卷。這些考官所選拔的考生又對至正之后的文壇學界產生直接的影響,可謂薪火相傳。

通過科舉從而把士子的思想規范到儒家思想的框架里面,這是元代中期恢復科舉的目的之一。龍仁夫于江西鄉試批馮翼翁卷曰:“人四國諱魯,皆本胡傳,雖諱魯說小異,然經既書會則魯必在行其說,亦無妨貫穿本末筆力老健?!逼渌麅晌豢脊賹τ隈T翼翁此卷也指出其與“胡傳”的關系:“本用胡傳之說,微以己意參之。議論亦正,文義可稱,老于是經者也”,“場中春秋義可觀者不少,此卷本胡傳兼用谷梁之說,議論正當,文義郁然”。在延祐七年江浙鄉試《春秋義》科中,干文傳即以“胡傳”為尺度評判陸文圭卷,稱其:“經義抑揚反覆,若出己意而不失三傳胡氏之意。”考官龔璃、張士元、楊剛中均強調其答卷“于胡氏之說深得要旨”。龔璃指出其立意“甚正,文亦整健”。

朝廷功令規定,“《詩》以朱氏為主”,依然恪守《詩序》以來的詩學傳統,在經學(而不是文學)的視閾下解讀《詩經》,把它詮解為封建時代的政治倫理。這種政治意識形態切人到文學領域,就形成了“雅正”的詩學傳統。元代的考官們深人領會這種意圖,并把它貫徹在具體的判卷之中。在至順三年江西鄉試《詩義》一科中,干文傳評朱彬卷:“作義歷述詩人送仲山甫之意而一本于朱傳,婉曲詳明,足為一經之冠?!敝x升孫的批語與此同出一轍:“經義祖朱氏傳,而優柔曲暢,發詩人言外之旨,真不多得?!睆娬{了朱彬卷的“祖朱氏傳”和“優柔暢曲”。干文傳于后至元元年乙亥江浙鄉試批趙俶之《詩義》卷曰:“此卷能融會詩傳,而為文援引《禮經》以為證,理明辭順,整然可觀。”對于《詩義》科中朱禮之卷,汪澤民批:“詩義經題頗費布置,閱詩卷甚多,殊少可人意者。是篇反覆議論,深得詩人遺意,超于眾作遠矣。”黃潘于天歷己巳起即擔任考官,他稱黃?!对娏x》卷“詩義明粹詳整,甚有發越,可冠本經,宜在前列”。所謂“發越”,即是另一考官楊維楨所說的“發越朱說無余蘊”,對于崇尚理學的黃晉來說,“發越朱說”是“詩義”的真正意蘊所在。

相比之下,柳貫等人的衡文標準則顯得另類?!度龍鑫倪x》上柳貫的批語均極簡,但依然可以見出他的價值取向與詩文趣味。對于古賦,柳貫重在造語與音韻,如他評鮑恂《龍馬圖賦》:“命:意造語,音韻鏗鏘,理詳整,讀之令人擊節,江南之賦固當因是出色。”評陳中賦:“賦有音節而多奇語?!痹u魯貞賦:“賦多識奇字意語?!睆钠渌脊俚呐Z看也可見出其時的風尚,如張純仁批鮑恂《龍馬圖賦》:“溫其如玉之無瑕,鏘乎如金之有韻。反復詠嘆,深得賦家之調度。必匠手也。”項仲升則批道:“造語雄健,中之能為金聲者也?!绷炈坪醺粗刭x的“麗”的一面。此可見出元代思想之多元,也影響到科考。

與“雅正”的價值取向相呼應的則是賦學中的“辨體”意識。元代的賦學主流是“祖騷宗漢”。這一點也反映在判卷之中。在至治三年癸亥(1323)湖廣鄉試中,龍仁夫批彭宗復的《登瀛洲賦》:“藻思逸發,音節瑯然,使人快讀。沅湘賦國也,佳作正自不多。然有此,一夔足矣?!绷硪晃豢脊賱⒔淌谝颤c明這一層:“此騷國也,宜有能賦,而如此篇者絕少,鋪敘自別,賦詠尤佳,飄飄乎有神仙之態,鏗鏗乎有蓬萊之音?!?/p>

策類方面,歐陽玄湖廣鄉試的策試卷,考官的批語是:“策場正欲觀通濟之才。諸作腐者掇拾故紙,俗者不堪掛目,豈設科本意乎?讀卷將盡,得此篇,通古學而不迂,達時務而不口,磊磊條陳,幾無遺憾,雖謂翼北群空可也。貢之春官,可以對楊口明詔矣。三場俱優,宜第一。”觀其句式與判卷標準,很可能即是龍仁夫所批。對于策,柳貫強調的是“有區畫”、“不冗泛”。所謂“不冗泛”即不作空洞無用之言。陳中之策,提出“禁僧道之鬻民田,汰齊民之冒儒籍”,復考官稱之為“的然有見者”、“議論鯁直,有見之士也”。在策考中批江西李濂卷“策達時務,高過諸作,真佳士也”。至治癸亥江浙鄉試對策科,初考官在林仲節的策文上批:“答問說明,文法、章法粲然可觀。參前場宜在首選?!保ň碇模?/p>

此外,有一些批語也涉及到文法觀念。后至元元年,江浙鄉試的試題是:“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系辭》)”黃潘批傅貴全卷日:“以乾坤之門至有體屬上段,以體撰通德屬下段,破謂自卦畫交變之易成,而造化自然之易顯矣。于題甚切當而無包罩之病。其下以未人用、已人用者釋交變之易,以形而下、形而上者釋自然之易,意明文潔,無駁雜浮冗之辭。非深于易者不能及也??芍们傲小!币炎⒁獾搅恕捌啤迸c分段(股)的章法問題。黃清老、陳繹曾的批語有明顯的章法意識。如黃清老批江浙鄉試《易義》科董彝卷:“一破已得大意,其下文如破竹,節節皆通,必深于易者??扇o疑?!迸对娏x》科陸景龍卷:“一破已盡題意,其下順解經題,不遺一字,優柔不迫,深得詩人之意??扇o疑。”陳繹曾于江浙鄉試《四書疑》批沈干卷“疑切題有據中間理隱理顯一節,可謂警策它卷莫及”。批王孔文卷“節節詳明,引援的當,結斷尤佳。此實用力于學者。心目為之快然”。于古賦科批沈干卷“小序已見所學,篇中間架略具,文采雄麗,稱之大概,以賦言之,問學當以此為取矣”。于表科批沈干卷“表章恢然有余,事占體而馴熟,對偶精切,節奏詳推,誠為奇才”。

隨著延祐元年的復行科舉,關于科舉的應試輔助書籍便應運而生。除了程墨選本的刻印之外,那些關于科舉文的寫作法的應試指導書籍也紛紛問世,為舉子提供“矜式”。這些“矜式”書籍的作者,有像倪士毅這樣的非科舉人物(他的老師陳櫟于延祐元年參加江浙鄉試),但更多的則是歷屆科舉的及第者。編撰者以自身的成功經驗撰寫教科書,這本身就具有說服力。同時,一些撰寫者在中式之后又成為后來的科考的考官,他們的寫作理念貫徹在其判卷的實踐之中,是下一代人材的過濾器。

《四庫全書》對時文墨卷可謂深惡痛絕,但在經部還是選人了袁俊翁的《四書疑節》、王充耘的《四書經疑貫通》和《書義矜式》、詹道傳的《四書纂箋》等書。它立此存照,一方面用以保留科舉史上一度出現的“經疑”考試形式,另一方面則以此考察元明時期士習文風之差異及其根源。

元代科舉以朱熹的《章句》、《集注》作為取士的標準,于是,“闡明理道之書遂漸為弋取功名之路”。王充耘的《四書經疑貫通》是元代科舉程式特有的產物。元代科舉自延祐復科,于“經義”一科之外,又有“經疑”之試?!端膸焯嵋贩Q王充耘此書與袁俊翁的《四書疑節》一樣,都是旨在為程試立式。如果說,“經義”科旨在循題衍說,那么,“經疑”一科則是“問辨別疑,似頗有發明”,此可見出“有元一代士猶篤志于研經”。直至明代洪武三年初行科舉時,仍承襲元代的“經疑”考試形式。至明洪武十七年改定格式,而經疑之法遂廢。四庫館臣看重元代“經疑”之法,“經疑”的形式是“其例以《四書》之文互相參對為題,或似異而實同,或似同而實異,或闡義理,或用考證,皆標問于前,列答于后”。四庫館臣稱:“蓋當時之體如是。雖亦科舉之學,然非融貫經義,昭晰無疑,則格閡不能下一語。非猶夫明人科舉之學也。”“明人科舉之學”指明代科舉只需循朱注,死記硬背,無益于對真正的孔孟之道的理解。元代的“經疑”與“經義”并用,可見考生猶有研究古義、能動思考之功夫。王充耘等人的經疑文集便是見證。至明代永樂間胡廣的《四書大全》刊刻,作為思想修煉的儒學變成了獵取功名的俗學,“非惟孔、曾、思、孟之本旨亡,并朱子之四書亦亡矣”。屬于這類“經疑”類的應試書有王充耘的《四書經疑貫通》、董彝的《四書經疑問對》、朱倬的《詩經疑問》。

王充耘所著《讀書管見》二卷,是其研讀《尚書》后的心得。宋元時的尚書學基本上宗尚蔡沉之注(蔡著有《書經集傳》),但王充耘此書則多有個人見解,可見其獨立精神。元代科舉功令已經規定書經之答卷應以蔡沉之傳為據,但王充耘此書《慎徽五典》一篇則是引了孔《傳》“大錄萬幾”之文以相參考,《四庫提要》認為這可以見出“當時經義,猶不盡廢舊說,故應試者得兼用之。此元代經學所以終勝明代也”。宋末元初,鄒次陳編著了《科場備用書義斷法》一書,采用義疏的方式串講《書》經。講章類著述也可視為一種批評行為。

自宋代王安石變法,始以經義取士。元仁宗皇慶初復行科舉,仍用經義一篇。其體式略異于宋。具體地說,其答題之體為:“破題、接題、小講,謂之‘冒子。冒子后入官題,官題下有原題,有大講,有余意,亦曰‘從講。又有原經,亦日‘考經。有結尾。承襲既久,作者以冗長繁復為可厭,或稍稍變通之,而大要有冒題、原題、講題、結題,則一定不可易?!雹弁醭湓诺摹稌x矜式》從《尚書》中每篇選出數題,作為程文,以示標準。雖然王充耕之解經對經旨并未有何特別的發明,但當時的科場風尚可由此書以見一斑。

盡管王充耘的《書義矜式》以“示范”的姿態成為明清八股文的先驅,但在應試文的范式上,王充耘并未提出相關的方法論。相比之下,林泉生的《明經題斷詩義矜式》顯示出理論上的自覺。林泉生(1299-1361),字清源,永福人。至順元年進士,授福清州同知,轉泉州路經歷,擢福清知州,遷行省郎中,仕至翰林直學士。至正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謚文敏。④《明經題斷》即是針對明經科試題的題解專書,這書或許是書坊策劃的系列叢書之一種。林泉生于此書中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法”的批評范疇,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股”的范疇的提出。

林泉生于至正元年(辛巳,1341)擔任復科之后第一次鄉試江浙考區的考官。其批語中可見出其旨趣。此次江浙鄉試“詩義”科的考題是:“庸鼓有敦,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事有恪。(《商頌》那之詩)”與考官張景范的批語(“機軸停勻,思致淵永,可與言詩矣”)不同,林泉生的批多于作法上著眼:

諸作多于破便以“祖”與“樂”對說。此篇全篇明潔,講中證“嘉客夷懌”處、說“敬年彼此先后處”最切且停。至于題意盡處方說一個“禮”字,此蓋不可失者。是一作手。結尾以神論人,以湯論古,不外商家事。詩義多矣,未有明潔均停切當如此作。

經義考試答題,首先是注意“盡”題意,所以要分析題面的意義層次。遺漏任何一個意義層次,都將被嚴重扣分。“禮記義”科,江浙鄉試的試題是:“天子者與天地參,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睂τ诙诘脑嚲恚秩溃骸敖浽疲禾熳诱吲c天參,故德配天地。諸卷只說圣人便不是。獨此卷謂圣人居天子之位,故能兼天地日月之用,貫串題意,最為詳盡,且文抑揚,有證據,有發明,必老于是經者?!彼^“諸卷只談圣人,便不是”,是指其他考生遺漏了“德配”的意義層面。董朝宗答卷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善于貫串題意?!按呵镆伞笨屏秩碓唬骸胺謩e三段,書法極當,文足以發之。”因為三段正好完整地覆蓋題面。

林泉生的這些“義法”理念,在他后來的《明經題斷詩義矜式》一書中被發揚光大。在該書中,林泉生自始至終使用著一個重要范疇:“股”。它用來指稱經義題面的意義板塊。元代的“詩義”題往往選取《詩經》某一首的二、三章合成一題,林泉生該書以分“股”為提綱挈領的手段。關于《豳風·七月》一詩,朱熹談到它的結構:“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終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終后段之意?!绷秩鷦t以“股”的范疇解釋此詩首章結構:“按此題兩股相停。上股就‘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上發意,下股就‘田畯至喜上發意,則于周公戒成王、有情周公,模寫出當時豳民勤勞之意以為戒。此是一時總括處?!保ň硪唬?/p>

“股”與“股”之間的關系,則應視具體情況而定。有一些是“兩股平分,不必分輕重”,如以《大雅·械樸》末二章為題。有的則不必分股,如以《小雅-魚麗》后三章為題。即使是一章,也可以分兩股。如《大雅·大王有聲》第五章:“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蒸哉?!绷秩智皟删錇樯瞎桑笕錇橄鹿?,并說:“上股是武王未作鎬京之時,故因豐水而思禹功……下股乃武王遷鎬京之事,故特言其首建學校以為講學行禮之地……下股略略重些?!保ň砦澹?/p>

《周頌·時邁》共三章,若合三章為一題,林泉生分其為兩股:“以首二章作一股,以下二節仍作二股?!币馑际恰笆锥隆保撮_頭兩句,即第一章)是一股,“以下二節”(即第二章和第三章)為第二股。因為第二、三章雖然字數很多,但其實它們“皆答其‘昊天其子之之意”。(卷八)可見其分股是著眼于意,而非字數?!肮伞笔菍︻}面的分析范疇,同時也是答卷結構的范疇。

分截為股,只是構思的第一步,而真正要寫出對經典的理解,則必須善于“串意”?!缎⊙拧せ驶收呷A》共五章,第一章末句為“每懷靡及”,第二章末句為“周爰咨諏”。前者表現君王對臣下的關懷之深,后者表現臣下以遍訪民情作為對君王的報答。林泉生抄錄前兩章為一段,然后把它們當成兩“股”,他說:“就‘每字‘周字上串意,惟其靡及之懷,每每常存,所以咨諏于人者,不可不周遍。心之所存者有其常,故職之所資者欲其遍存其歉然之心,而無時不然。故盡其當然之職而無處不到。仍須區處得興與賦明白。上股就使臣心上說,所以托興而感動之;下股就臣職上說,所以陳其事而教戒之?!?/p>

串意的目的是最后達到“意脈貫通”的境界,比如對于以《大雅·蒸民》“肅肅王命”一章為題,林泉生說:“就中提出明哲保身。作若分四件事平作,謂山甫之全德如此,亦可。但無甚精采。不若持出明哲保身,則上下意脈貫通?!?/p>

關于經義文之“義法”,宋末魏天應《論學繩尺》已提出破題、接題、小講、大講之類的范疇。與林泉生同時而略早的陳繹曾在其“制法九十字”中有“鈐”之一法:“兩股鈐斷”。但像林泉生這樣廣泛使用“股”的概念作為經義分解的基本手段,這在元代的科舉文批評史上還是別開生面的。

陳繹曾在元代的科舉文論史上具有重要的總結性的意義。雖然兩種元代程墨集并未收入陳繹曾的考卷,但雍正間刻本《浙江通志》把陳繹曾列入“年分無考進士”,可知他也是一位科舉人物。陳繹曾于至正元年(1341)任江浙鄉試考官,在“四書疑”一科批沈干卷日:“疑切題有據,中間理隱理顯一節,可謂警策。它卷莫及?!迸蹩孜木砣眨骸肮澒澰斆?,引援的當,結斷尤佳,此實用力于學者,心目為之快然?!痹诙?、三場的卷子中,陳繹曾批沈干《擬宣文閣大學士謝除官表》曰:“表章恢然有余,祐體而純熟,對偶精切,節奏詳推,誠為奇才?!痹谶@些評點中,可出陳繹曾對解題法、結構法、結斷、體式等的重視。這是他的科舉文論思想的具體應用。他的科舉文論思想集中于此前的《文筌》、《文說》諸書中。在《文筌》的序文中,陳繹曾把文與道的關系比喻為筌與魚的關系:得魚忘筌?!拔摹保姆?,只是通向“道”的借徑而已。故科舉文之學習,應先從“養氣”開始。所謂“養氣”即是“屏欲棄染,息慮澄神”。以理學精神為根砥,使學子真正從思想的深處領會、融會儒家精神,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讀懂四書五經。在此基礎上,陳繹曾以“題”為鵠的,縱論式、制、體、格、律、法。其《文說》更具體地論“抱題法”(破題法)、明體、分間、間意、用事、造語、下字等,從構思立意到結構修辭,建構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科舉文法體系。

科舉制度在元代中葉的恢復,其原因是復雜的。有人認為元仁宗出于對蒙古貴族勢力的擔憂,便扶植漢人勢力以為制衡,由此促成科舉制度的恢復。而對于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主流來說,確立儒家(尤其是程朱理學)思想的正統地位,由此重建價值信仰,卻是一種普遍存在于元代漢族文人中的強烈的使命感。朝廷功令已作明確規定,考官判卷時進行實施,應試指南的“矜式”類書籍加以貫徹。而文集的選編、批評一方面關聯著科舉應試文,另一方面則直接影響著詩文創作與理論。

祝堯的《古賦辨體》所提出的“祖騷宗漢”的賦學思想,便是飽含著復興“雅正”傳統的神圣使命感的。祝堯,字君澤,江西上饒人,延祐五年進士,為江山尹,后遷無錫州同知。其《古賦辨體》自楚辭以下,凡兩漢、三國、六朝、唐、宋諸賦,每朝錄取數篇,以辨其體格。祝堯稱,此書的目的是“實欲因時代之高下而論其述作之不同,因體制之沿革而要其指歸之當一,庶幾可以由今之體以復古之體”。在這部以史為綱、以論為目的賦選中,祝堯辨體的目的在于彰顯、倡導“祖騷宗漢”的價值觀。祝堯所描述的自戰國時代的屈原至宋代的賦史,是一部體格每況愈下的賦的發展史。他認為只有楚騷漢賦才是真正體現賦的最高境界,他說:“蓋賦之為體,固尚辭。然其于辭也,必本之于情而達之于理。文之為體每尚理,然其于理也多略乎其辭而昧乎其情,故以賦為賦,則自然有情有辭而有理,以文為賦則有理矣而未必有辭,有辭矣而未必有情。此等之作,雖名曰賦,乃是有韻之文,并與賦之本義失之噫?!闭嬲馁x必須在情與辭上皆達致境,情與辭又必須在理的統攝之下。緊接著“楚辭體”之后的便是“兩漢體”。屈原之后的賦家,如宋玉、唐勒、枚乘、司馬相如、揚雄等“競為侈麗閎衍之辭,沒其風喻之義”③,揚雄反省說:“詞人之賦麗以淫?!庇谑蔷陀小膀}人之賦”與“詞人之賦”的區別。詞人之賦之弊端不在于“侈麗閎衍”,而在于“沒其風喻之義”。祝堯說:“騷人之賦與詞人之賦雖異,然猶有古詩之義,辭雖麗而義可則。故晦翁不敢直以詞人之賦視之也。至于宋唐以下,則是詞人之賦多沒其古詩之義,辭極麗而過淫傷,已非如騷人之賦矣。而況于詩人之賦乎。何者?詩人所賦,因以吟詠情性也。騷人所賦,有古詩之義者,亦以其發乎情也。其情不自知而形于辭,其辭不自知而合于理。情形于辭,故麗而可觀;辭合于理,故則而可法。”④最后,祝堯推出他的結論:“古今言賦自騷之外咸以兩漢為古,已非魏晉以還所及。心乎古賦者誠當祖騷而宗漢,去其所以淫而取其所以則可也。今故于此備論古今之體制,而發明揚子麗則、麗淫之旨,庶不失古賦之本義云?!雹菟运^的“祖騷宗漢”,其實質便是提倡賦的創作應承接“發乎情止乎禮義”的詩教傳統。祝堯的“祖騷宗漢”是對元代主流的賦學思想的理論總結。

祝堯的辨體有兩大標準:一是發乎情,止乎禮義;二是情重于辭。因為必須“發乎情,止乎禮義”,所以要反對“麗以淫”的“詞人之賦”;因為情重于辭,所以漢以后“以至三國六朝之賦,一代工于一代。辭愈工則情愈短,情愈短則味愈淺,味愈淺則體愈下”。祝堯高揚的是揚雄“詩人之賦麗以則”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在元代中后期以程朱理學為準繩的科舉語境中更顯示出鮮明的時代特征。袁桷(至治元年會試中進士)在談及“古賦當祖何賦”時,提出“今欲稍近古,觀屈原《橘賦》、賈生《鵬賦》為正體。又如《馴象》、《鸚鵡》諸賦,猶不失古。曹植諸小賦尤雅潤,但差萎弱耳”。袁桷是從“高古”的角度去推崇騷漢的。

楊維楨于泰定三年(1326)江浙鄉試中式,第二年進士及第。在參加鄉試之前,他曾擬作了一批古賦,由書坊策劃刊刻的《麗則遺音》保留了他的部分私擬程試之作,同時也收人了他在其他時期所作的賦。這正可反映出楊維楨的應試文與其后的文學創作之間的關聯。四庫館臣稱,由此書可見“科舉之文,亦可云卷舒風云,吐納珠玉者矣”??婆e文與詩文創作之間本來就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系。

該書由黃清老評點。黃清老(1290—1348),字子肅,號樵水,邵武人。泰定四年進士,授翰林典籍,升檢閱,遷應奉,至正元年出為湖廣儒學提舉,八年卒,年五十九。黃清老與楊維楨為鄉試、會試同年。除了兩部《三場文選》的考官批語之外,他對《麗則遺音》的評點,是現在僅見的元代程墨評點。

楊維楨在自序中說:“楊子云日:‘詩人之賦麗以則,詞人之賦麗以淫。子云知賦矣。至其所自為賦,又蹈詞人之淫而乖風雅之則,何也?豈非賦之古者自景差、唐勒、宋玉、枚乘、司馬相如以來,違則為已遠,矧其下者乎?”楊維楨此書,則是要以其創作實踐去體現“詩人之賦麗以則”的古賦價值觀?!霸娙酥x麗以則”者,即《毛詩序》所說的“發乎情止乎禮義”?!胞悇t”就是要把賦的創作納入到詩教傳統之中。這與祝堯的賦學史和賦論價值觀是同出一轍的。

楊維楨的《哀三良》是對戰國時秦國“三良”(奄息、仲行、針虎)履行與秦穆公的諾言(生共此樂,死共此哀)而從穆公之死的史實而作賦。該賦的特點是以議論入賦。祝堯是反對以議論人賦的,他把這類賦稱為“文賦”,指宋賦為文賦的代表。在這一點上,黃清老并沒有認同祝堯的價值觀,他高度地肯定了楊維楨的“議論”:“此作音節既高,議論兼至,讀之使人凄然不自勝,足以繼秦人黃鳥之哀。其感慨悲歌之士也?!保ň硪唬τ凇叭肌边@個傳統主流價值觀所塑造“賢臣”典范,楊維楨提出了另類的價值判斷:“然君子有不死兮,死不以其私;貴以義而制命兮,矧命亂而不治?!秉S清老點出楊維楨此議“見得其死傷于勇矣”。對于自《哀三良》至《吊陳了翁》等六篇賦,黃清老有一個總評:“自《三良》至此,凡六篇,據義正而立語精,皆寓史斷于騷人之詞者也。學者熟此,可以識古賦之則矣?!保ň硪唬S清老把這種“寓史斷于騷人之詞”的寫法視為古賦的法則。

黃子肅的評點也涉及章法,如評《黃金臺》一篇中的“蓋一誠之感激兮,固非誘金之所餌”,黃子肅批:“此一轉句扛鼎筆力?!保ň矶┰u《麒麟閣》一賦:“此賦乃宮室帶史斷之題也,音節中能見折衷議論者為難。此作得之?!保ň矶┰u《鳳凰池》一賦:“賦《鳳凰池》者多是一篇中書堂賦。間有善于形容者,一段言鳳,一段言池,一題乃作兩賦。獨此篇用騷體串鳳與池,于渾然之中且一洗彤庭黃閣鴻蹌鶴峙俳諧字面之為快也。語工不如格高,習蚩泠者固當在其下風?!保ň矶S清老的評也是時時點明其“鳳”、“池”渾然一體的特點,如“人鳳池全無痕跡”、“池不可以無真鳳也如此”,對于“七十丈之別風兮,竊空名其何益?繼高臺之興廢兮,資騷人之感激。天目屹其飛舞兮,跨形勝乎一方。嗟地偏而德薄兮,吾可棲乎此岡”。黃清老逐句批日:“暗用鳳凰闕”、“再用鳳凰臺”、“又用鳳凰山。感慨至此,一唱三嘆”。(卷二)

作為應試文,程墨的“一體化”寫作模式和評判尺度對于舉子的思想和情感產生了約束作用,這是一切應試教育的共同特點。程墨評點是考官與舉子之間的對話,“矜式”類專書則是這種對話的擴展與延伸。當這些科舉人物以其文章觀念去編選文集的時候,科舉文論與文學理論的關系便至為明顯了。元代的文學理論和創作并非憑空產生,其邏輯起點早在舉業的啟蒙時期便已開始。元代(尤其是中后期)文人的知識構成中,科舉的理論具有基石和“底色”的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亚洲另类第一页|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 91|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超碰91免费人妻| 婷婷六月综合|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a级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久久精品电影|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天天综合网在线|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国产喷水视频|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91视频99| 99久久精彩视频| 精品国产99久久|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在线网|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久草中文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国产精品第页|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久视频免费精品6|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另类|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伊人蕉久影院| 日韩黄色精品| 国产理论精品| 国产在线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