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
一葉一世界,一界三千葉。一片普通的葉子,經過精雕細琢,大千世界鮮活呈現,這就是神奇的葉雕。人稱“葉癡”的都婉莉是山東省濟南市人,今年61歲。她原本酷愛剪紙,十多年前的一篇有關葉雕的文獻,讓她迷上了這一藝術。
古代文獻中有“漢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的詩文,可見從那時起人們就已經懂得以剪葉寄情,只是歷史久遠,及近現代,葉雕的傳承凋落殆盡。因無現成經驗可循,都婉莉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最初,都婉莉在葉雕的探索中栽了不少跟頭。通過摸索,她發現秋天是采集葉子的黃金季節,越冬的樹葉,葉片品質更加穩定。在都婉莉家里,有兩臺冰箱,一臺儲藏食品,另一臺則專門儲藏被她視為珍寶的葉子。
都婉莉為尋找樹葉轉遍了濟南的角角落落。外出時,別人昂首走路,她常常是低頭撿樹葉。一遇到變天,別人都往屋里躲,都婉莉卻往山上跑,因為刮風下雨、大雪紛飛時,鮮樹葉才能搖搖晃晃掉下來。有一年,她從雪堆里撿來一片金黃的法國梧桐樹葉,葉片質地、構造特別好,都婉莉用它創作了一幅老壽星的葉雕,拿去參展時獲得大獎。
葉雕是個費時間的工藝,單是一片普通的樹葉,就要經過選葉、清洗、擦拭、描畫、雕刻、壓干、上漆(防止腐蝕的清漆)、晾干等十幾道工序,真正完成一件葉雕作品,最短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在樹葉上雕刻,所用工具也特別有講究,都婉莉一般用手術刀片、壁紙刀等,她把刀片夾在鉛筆桿中,這樣,方便用手拿捏。因為樹葉太小,雕刻時稍不留心便會斷裂或出現豁口,甚至切斷葉脈,哪一點兼顧不到,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雕刻奧運“五福娃”時,需要在亮度很高的白熾燈下進行,白熾燈散發出的熱度高,都婉莉覺得自己的頭發都快烤焦了,她怕樹葉里的水分流失太快,就琢磨出一個辦法:用濕毛巾和薄膜壓在葉面上,轉著圈刻。為了這個作品,她在工作臺前堅持了13個小時,更不用說吃飯休息。當這一作品在奧運會前的藝術展中亮相時,其雕刻的精細,生動逼真的形象,令觀眾贊不絕口。
都婉莉還利用植物葉子本身的顏色摸索出了拼色葉雕,她用霜打過的梨樹葉創作的荷花,不加粉飾,作品生動而自然。
除了拼色,都婉莉還摸索出了單色、變色葉雕,單色葉雕是利用葉子本身的顏色,如綠的楊樹葉,紅的黃櫨葉,黃的銀杏葉;變色葉雕則是葉子由于受光不均或生病,在同一片葉面上形成了多種色彩,創作出的作品充滿靈氣,不過,這樣的葉子很難碰到。
多年來,形形色色的樹葉,在都婉莉手里變成了金魚、仙鶴、猴子、蝴蝶等圖案。其中,都婉莉最小的作品由黃楊葉雕刻而成,只有指甲蓋大?。蛔畲蟮囊环L寬都是40厘米,是一幅山水圖案。
葉雕,給都婉莉的人生帶來了第二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