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平
當你悠然散步時,不經意低頭間,在草地上、在樹林中、在小路邊、在花壇里,你會看到許多忙忙碌碌的小東西——螞蟻。螞蟻是一種有社會性生活習性的膜翅目蟻科昆蟲,也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昆蟲種類,目前全球有上萬種螞蟻,中國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
小小螞蟻,雖然其貌不揚,但科學家發現,它身上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特異功能”。

氣味語言:獨特的交流方式
美國哈佛大學的威爾遜博士觀察發現,螞蟻之間用一種特殊的“氣味語言”來交換信息。當一只螞蟻在遠離巢穴的地方發現食物時,它就會回巢求助。
回巢途中,螞蟻將尾部的針狀物伸出,分泌出一種帶氣味的液狀化學物質滴在路上。液滴間隔2~3毫米,氣味有效范圍約2.4厘米,持續時間達2分鐘。其他螞蟻會沿此“路標”抵達目的地,并同心協力地搬運食物回巢。
此時,螞蟻的觸須便起著“鼻子”的作用。倘若在途中遭遇危險,螞蟻會從頜下分泌出一種強力的信息氣味,30秒內就會擴散并產生一個直徑約12厘米的怪味圈,附近的螞蟻聞味后就會趕來相救。
現已探明,螞蟻分泌出的帶氣味的化學物質叫做外激素,又稱“信息素”。這些信息素就是無聲的語言,螞蟻借此傳遞信息、識別同伴。螞蟻識別能力很強,即使向窩里噴灑其他類螞蟻的外激素,也不會干擾它們識別同伴發出的外激素。
科學家已查明的螞蟻外激素有7種,如路外激素、報警外激素和蟻尸外激素等。
埋葬同類:生物界的筑墓者
古羅馬博物學家普拉尼烏斯在《博物志》中寫道:“除了人類之外,在生物界中,螞蟻是唯一埋葬同伴尸體的生物?!?/p>
那么,螞蟻為什么能這樣做呢?這是螞蟻行將死亡時散發出的“蟻尸外激素”所致。如果在活螞蟻身上涂抹“蟻尸外激素”,它也同樣會被蟻群丟到墓地去,即使它返回巢穴,仍會被再次扔到墓地,直到“蟻尸外激素”完全消失為止。
森嚴社會:各司其職的等級分工
為什么螞蟻能在地球上不斷繁衍5億年而不衰亡?這是由于螞蟻王國是一個以蟻后為中心的有機整體,具有嚴密的組織形式。它們能準確把握環境變化,自由地控制巢穴的發展狀態,從而擺脫饑餓的威脅。
在螞蟻王國,蟻后、雄蟻、工蟻以及由工蟻變型的兵蟻各司其職,構成了金字塔形的等級森嚴的社會形態,具有社會性的3大要素:同種個體間螞蟻能相互合作照顧幼體;有明確的勞動分工;在蟻群內至少有二個世代重疊,且子代能在一段時間內照顧上一代。
具體而言,蟻后只管產卵,雄蟻只管交配,兵蟻只管保衛蟻群和蟻穴的安全,工蟻是螞蟻王國的主要“勞力”,負責覓食運糧、管理蟻穴、哺育幼蟻、清掃蟻道、擴建蟻室等。在工蟻中工作也有分工,有的專司“家務”,有的專跑“外勤”。
強悍蟻后:一次交配,產卵15年
螞蟻的另一有趣現象是蟻后獨特的產子方式。
蟻后壽命長達20年,它一生只與雄蟻交配一次,然后把精子儲存在體內的貯精囊中。此后,它可持續產卵15年,而雄蟻在與蟻后交配后便會死去。
蟻后可自由地開閉貯精囊,并根據蟻巢狀態分別生產雄蟻和雌蟻——它的受精卵孵出的是雌蟻,少數未受精的卵則變成雄蟻。
雌蟻中只有一只能成為蟻后,其他雌蟻的生殖器完全萎縮,不能產卵,變成兵蟻或工蟻。工蟻的獨身生活是悲慘的,不能有絲毫顯示雌性的舉止。從誕生到死亡,在短則幾星期,長則3~10年的生命中,工蟻只能像機器一樣地工作,搜集食物,清掃蟻巢、撫養后代……
雌蟻為什么會失去生殖能力?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蟻后能分泌一種奶油似的糊狀外激素,雌蟻聞到這種激素的氣味就非吃不可,隨后生殖器開始萎縮,成為兵蟻或工蟻。
慷慨分食:“白吃白喝”不是夢
在干旱季節,整個蟻穴中的螞蟻都面臨干死的危險。于是,工蟻們馬不停蹄地往返于蟻穴和水源之間。它們把水帶回來后,有的分給其他螞蟻喝,有的直接將水“潑”在育嬰室的地上,使之保持濕潤,以保護幼蟻。正因為螞蟻有這種緊密合作的社會行為,即使在最干旱的季節,它們也可以安然無恙地生長。
工蟻不僅會把水帶回蟻穴,還會把花蜜和其他食物帶回來與同伴分享。同伴通常會以觸須和腳輕輕觸敲帶回水或食物的工蟻的頭部,有些種類的螞蟻則是用觸須和前腳輕碰對方的下唇,工蟻得到這個信號后,便自動分一點水或食物給對方。

一些寄生在螞蟻穴中的甲蟲,也會盡量模仿螞蟻的這種求食動作,照樣也可以“白吃白喝”。研究人員用纖毛觸碰螞蟻,也都得到了工蟻們的慷慨“分食”。尤其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一只工蟻帶回來的食物,居然在24小時之內就可以傳遍整個蟻穴內的所有工蟻。
螞蟻這種精密復雜的分食行為,對整個蟻穴內每只螞蟻的向心力與有條不紊的分工合作十分重要。但科學家們經多年研究,卻始終沒在螞蟻的腦中找到一個發號施令的中心。
每只工蟻的腦中約有100萬個神經細胞。體重是螞蟻1000萬倍的人類,腦中則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因此,從體質上來看,螞蟻遠不如人聰明,但它們不論軒輊的分食行為,卻能維持整個蟻群繁衍生息。也許當人類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之后,螞蟻仍會繼續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