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祿清
課例設計:
一、教學內容
欣賞管弦樂作品《卡門序曲》。《卡門序曲》是世界著名歌劇《卡門》的前奏曲,又稱《卡門前奏曲》。在這部歌劇中最具體代表性及流傳最廣的器樂作品,并且通過欣賞可直觀性的了解歌劇。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卡門》歌劇中選段的欣賞及其作曲家的介紹,讓學生初步了解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歌劇的概況。
2、以互動的方式來檢驗學生對作品的認識和掌握作品的情況,激發學生對歌劇音樂的熱愛和興趣。
3、探索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的延伸,利用網絡使學生能獨立獲得所需要的音樂知識。
三、教學重點
運用互動共同參與的方式聽辨《卡門序曲》,正確認識每個主題發展變化并記憶音樂作品片斷。
四、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做多種形式的參與和感受。
2、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3、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做到聲像結合,視聽結合。
五、教學用具
電腦、指揮棒、三角、小叉、投影儀
課時:一課時
年級:高一年級
六、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學生聽著《卡門序曲》音樂進入教室。
作用: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采用“音畫同步法”激發學生興趣。
2、導入。
提問:請問剛才我們聽到的一段管弦樂作品,它的曲名是什么呢?
作用:提前引導性的問題,指引同學講出曲名,直播主題,簡單明了。
3、新課教學。
第一,了解歌劇知識以及《卡門序曲》在《卡門》歌劇中的位置和內容。
方法:通過同學在課下收集有關歌劇《卡門》的資料以及一些書本知識進行男女同學比賽加分的方式分配搶答樂器;
男同學:三角鐵女同學:小叉
作用:采用律動教學的方式來了解知識點,第一:為下面的學習內容做好鋪墊,簡單明了,并且對知識面又掌握的很全面。第二.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積極性,效率高。
第二,對使用的樂器,讓學生加強新鮮感。
方法:這里采用請同學們跟著大屏幕中播放的旋律,試用三角鐵打擊節奏。
作用:初步使學生熟悉音樂的旋律和節奏。
第三,通過參加實踐活動了解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和風格特點。
①首先,了解音樂主題有幾個?
方法:欣賞音樂在欣賞的同時,請老師和學生一起來哼唱旋律.
目的:比直接老師回答靈活,而且學生能夠直接參與。
②請同學運用律動的方式來充分體現這三個主題,并且了解什么曲式?
方法:請同學分別采用“拍手”“跺腳”“敲桌子”的方式跟著音樂主題進行律動,分別用不同的方式哼唱旋律,同步進行。
目的:采用律動的方法,更明確到音樂的主題有幾個,而且知道曲式結構是(ABA)回旋曲式,加強學生對音樂旋律的實習程度,達到“視”“聽”“動”三方面的結合,學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讓學生占有主體地位。
③體會三個主題各在速度、感情色彩、風格上各有什么不同?
方法:請同學們各抒己見,事后,老師加以補充。
目的:通過前面進行的“視”“聽”“動”三方面的結合,學生對音樂有一定的了解,對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們隨心所欲的發言,不會緊張,效果很好。
第四,觀看欣賞歌劇中的著名唱段——斗牛士艾斯卡米洛唱段《斗牛士之歌》進行創作實踐活動。
方法:先由教師講解歌劇情節,了解之后,請同學們跟著旋律“舞動”起來,感受一回斗牛士的颯爽英姿。
目的:活躍課堂氣氛,緩解學生們壓抑、緊張感,讓學生們從表演中能夠感受到身臨其境一般。
作業:啟發學生模仿指揮《夢幻曲》和《卡門序曲》這兩首作品,感受作品的不同風格。
方法:分別先觀看屏幕欣賞兩段作品,請同學們上臺隨著音樂模仿指揮家進行表演,當一回“年輕的指揮家”。
目的:一邊欣賞一邊進行指揮,既是達到復習鞏固過去的知識,也是檢驗學生對兩首截然不同的音樂作品的理解水平與鑒賞能力,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萌發了他們對世界性音樂的愛好和追求,為以后的學習打開鋪墊。
結束語:同學們在一片爽朗的笑聲中結束了此課。
課后反思:
浪漫主義音樂《卡門序曲》是高一年級欣賞課的教學內容,本課采用開放式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參與來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19世紀歐洲浪漫派歌劇的積極性,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加上多媒體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圖像與音樂的內在聯系,色彩與音樂的內在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想象合作和評價能力。另外,課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已有的文化知識出發,設計了研究性學習,用三角鐵、小叉等樂器搶答問題,拍手、跺腳打節奏,合作創編等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了發揮想象力的創作表現和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從中得到了充滿生動情趣的愉悅和享受成功的滿足。
這堂課中我的設計還包括了三個教學領域:
第一,感受與鑒賞。高一年級以具備了一定的對音樂的感受和鑒賞能力,本課通過學生感受、體驗音樂形象為主線,引導學生感受、體驗、理解音樂要素及音樂表現手段的藝術作用為線索,以獲取相關的音樂文化知識和提高感知、理解、想象、評價音樂的能力,這種學習方式的設計遵循新課標準教會學生學習的原則,同時讓學生始終都處于審美享受的過程中,突出了“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
第二,體驗與表現。現在的高中生很多都很熱衷于現代音樂,但關鍵是怎么聽、怎么想、怎么感受的問題,課中借用了靈感一詞,活躍課堂氣氛,在“舞”這一環節中,自然地把浪漫主義音樂與現代音樂聯系起來,并且學生情不自禁地跳著“斗牛士”之舞。這樣讓學生覺得原來浪漫主義音樂就在你我的身邊,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比較,不僅有了對《卡門序曲》音樂的了解,而且對現代音樂也有課更新的認識。
第三,實踐與創造。課中我安排了兩個小創作場景:一個是前面學習《斗牛士之歌》中“斗牛士”的翩翩起舞,二個就是學習指揮家指揮兩段不同音樂作品進行創作。不求完美精細,但求投入開心,使他們體會到快樂,體會到真正的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那就夠了。最后在快樂的氣氛中結束本課,使學生意猶未盡。另外,本課將歌劇序曲、作者生平、歌劇劇情等音樂知識,采用課前布置給學生收集、查閱、整理有關資料,課上師生交流學習的方式,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這三個教學領域我主要通過運用現代媒體和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兩大手段來完成,利用聲音、圖片、影像資料、文字相結合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展示,把教學內容、資料、過程、設計等整合在一起,具有靈活性、實用性和可觀賞性,可操作性,達到強化學生對浪漫主義音樂的學習、感受、體驗的作用,以及擴大學生音樂視野,提高學生音樂審美的目的。有了視覺、聽覺的刺激,再加上讓學生盡量動起來,進一步完成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體驗,進而喜歡并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世界多元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