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判“下半場”
短期來看,預計下半年我省經濟有望緩中有升、緩中向好,全年GDP增速在7.5%左右。
工業經濟在平穩運行中量質齊升。
企業效益改善有望提振企業信心。與此同時,工業復蘇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多,如基礎面工業品價格指數仍未轉正,政策面對量大面廣的小作坊的清理等等,都是影響工業企業預期的關鍵因素。預計今年我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將達到7.0%左右。
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有望緩慢復蘇。
1—5月我省新開工項目投資增長40.3%,比去年同期提高22.1個百分點,大批基建項目落地,預計全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維持在15%以上。民企投資信心有所恢復。預計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13.0%左右,民間投資增速約為7.0%。
消費增長預計較為平穩。
下半年G20、國慶節、圣誕節,以及全面二胎、天貓雙十一等疊加效應將對我省網絡購物、旅游、交通運輸、餐飲等產生積極影響。同時,房地產銷售回暖有助于消費需求的進一步釋放。
另一方面,消費領域的“小暗涌”不容小覷。伴隨高房價的擠出效應,日用品、化妝品、服裝紡織、電影票房等消費存在著下行風險。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0%左右。
出口穩增長壓力依舊較大。
一是國際環境并未實質好轉。二是目前的海關出口貨品中可能較大部分已非浙江制造。三是人民幣貶值對出口利好有限。預計2016年全年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增速為3%左右。
物價繼續低位運行。
受生長周期性和短期季節性因素影響,地產蔬菜瓜果供應量增加、豬糧觸頂回落等現象陸續出現,下半年食品價格漲幅較為溫和。預計2016年CPI漲幅將在2.5%左右波動,PPI漲幅在-3.0%左右。
從改革端出發
浙江歷來為改革先行區,在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更要高舉改革大旗,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兼顧社會各階層利益,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
——把激發民間投資信心和投資動能作為當前經濟的中心工作。盡快穩定民間投資形勢,是當務之急。建議抓緊出臺配套措施:一是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等方式,支持社會資本重點參與市政基礎設施、社會事業、農林水利等投資建設領域。二是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收費正面清單制度,降低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企業物流成本和財務成本。三是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快推進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積極探索以政府制定標準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企業承諾備案為主要內容的投資項目不再審批改革。
——去產能要充分考慮浙江小商品經濟發達的實際。對我省而言,塊狀經濟和小商品經濟發達,量大面廣的小作坊和家庭企業才是整治重點。由于小作坊關系到千家萬戶城鄉居民,“三去一降一補”可能會帶來大量低端勞動力和小業主失業,影響部分農業轉移人口的就業和增收,盡管失業風險總體可控,但改革的陣痛不能都由小企業主和低收入者承擔,政府應及早做好后續安頓和風險防范。
——助力新經濟需從產業干預轉向“良政+善治”。不同于過去30年的草根創業,近年來以阿里系、浙大系、海歸系為主體的新生力量正在加速崛起,帶來了新技術、新產業革命。在此背景下,政府的角色也要從單純的產業干預轉到“良政+善治”上來。一是要謹慎出臺過多過細的產業規劃。避免用定量化的行政目標代替預測性的規劃,避免代替企業選擇市場的技術方向和產品,避免反市場主義的直接干預。二是減少或控制開發區、產業平臺數量。建議產業園區要聚焦于精細分工、量身定制和制造服務化,重在獲取更高利潤率,而非一味搶占市場占有率。三是把扶持重心向科創小微企業傾斜。近年來特色小鎮風生水起,創客空間、咖啡工場風起云涌,需要關注和適應這些新事物,包容創新型小企業成長,讓“星星之火”在浙江大地燎原。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