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問題癥結,抓好治污工作
程渭山副主任:關于治水的問題,當前治污和排澇仍然是重點。每次檢查,污水處理廠的管網配套問題總是存在,要找到問題的癥結;農村污水治理的工程質量和運營問題都是老問題,要實事求是做點調查分析,提出針對性措施,該省里下決心的省里下決心,該基層解決的應基層解決,要明確責任,不能老是議而不決。
袁榮祥副主任:關于鄉鎮污水處理廠問題,一是鄉鎮的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普遍比較好,COD普遍在100以下,有個別不到30。這說明管網不配套或是雨污沒有分離。二是考核不夠精準,如有的鄉鎮的企業、居民是自用水,山上、河道里直接進入,不經過自來水廠,所以用自來水供水來考核污水處理率不科學。
談月明委員:建議完善收費機制。污水處理收費機制,要加大城鎮收費力度,農村的收費也要研究新的機制問題。另外,當前要防止污水反彈。今年兩塊是大問題,一是洪水水量大,第二是大熱天水不流動,所以這兩塊防反彈要引起重視。
建立推進分類指導的治水模式
毛光烈副主任:要明確提出并切實推進分類指導的治水方式。比如,在城市主要是全面建設污水管網,尤其要加快老小區和城鄉接合部的截污納管;在廣大農村,要全面推廣“分布性治污工程+濕地生態處理”的方法;在企業污染源點,主要強化工程治理。同時,農業部門與環保部門要建立聯動機制,抓好生豬的生態養殖及監管工作,防止反彈。另外,可以在一個縣(市、區)開展建立治水或治氣長效機制的試點。通過試點,取得成效后再分批分類推廣。
標本兼治,發動全民治理
瞿素芬委員:治水截污管網工程建設既要講進度,更要講質量,要防止急功近利。調研過程中發現,不少截污納管的管道質量低下,埋下去五年可能就要報廢。這是勞民傷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相關部門要加強質量的監管。同時,“五水共治”還要發動全民治理。要樹立“治水為老百姓,治水依靠老百姓”的理念,廣泛宣傳、教育、發動,形成人人重視環境,人人參與治理的局面。
張景華委員:治理水環境要標本兼治。“清三河”是治標,岸上的污染源不切斷,治理好的河流還可能反彈,還是要抓好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的建設和運營工作。
楊楊委員:在推進河道清淤中,對淤(污)泥的處理或利用,一定要防止二次污染和影響安全。環保、水利和建設部門就這個問題做一個研究。對淤(污)泥進行包括重金屬含量等指標在內的各項成分盡早檢測,進行科學分類,有選擇地推廣淤(污)泥處理與利用技術,科學合理地進行安全應用。千萬不能水清了,重金屬等污染物卻轉移到其他地方去了。
鞏固成果,發揮樣板工程示范作用
姒健敏副主任:要發揮“治水治氣”樣板工程的示范帶動作用。在檢查中發現樣板工程都做得很好,但并未得到普及,治理不到位的現象仍然存在,與樣板工程形成較大反差。
張建新委員:以專業的視角、專業的規劃,對幾年來的治理成果進行綜合評估、總結,以更科學的方法來保證和鞏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