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當選代表5年,他只提了一件建議,不免讓人感覺少了點。
可為了這一件建議,他“奔走”了5年,從“要不要做”“什么時候做”,到“怎么做”,再到“如何做得更好”……
用海寧市人大代表陳振宇自己的話說:“這5年,我就盯他一件事。如果能把這件事做好,能讓這一方群眾不再為看不上病發愁,足矣!”
數萬群眾就醫無著落,“我心急”
鹽官,海寧市曾經的縣城、州府,因天下奇觀海寧潮聞名。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之后,與郭店鎮合并組建新的鹽官鎮,另設立獨立管理的鹽官觀潮景區,托管人口1萬余人。
當時,鹽官景區有2家市級公立醫院:海寧第四人民醫院和海寧市精神病醫院。2012年底,海寧市衛生事業“十二五”規劃公布,原設立于各鎮的公立醫院,除了定位為海寧區域副中心的長安鎮保留1家醫院外,其余將全部搬至市區。這意味著,原本位于鹽官景區的2家市級公立醫院將全部搬離,屆時鹽官景區將沒有一家醫療機構。
景區沒有醫院,居民看病怎么辦?要是突發意外,病人耽誤了救治時間怎么辦?陳振宇是鹽官景區居民選出來的海寧市十四屆人大代表,更是土生土長的鹽官人,自得知這一消息起,此事便如重石般一直壓在他心頭。
在與海寧四院溝通后,得知四院將在2016年前后完成搬遷,之后在景區可能設置一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但具體計劃當時尚未確定。陳振宇不禁有些擔心,從市級公立醫院到村一級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群眾能不能接受?醫院搬遷時間已基本確定,但新醫院什么時候建還沒定下來,群眾就近就醫的需求能不能保障?
“鹽官景區需要一家醫院!”成了陳振宇在各類座談和活動時的一句口頭禪。
其間,陳振宇多方聽取景區居民的意見,也走訪了緊挨景區的周王廟鎮荊山村、鹽官鎮豐士集鎮。當他了解到,周王廟鎮荊山村和豐士集鎮的群眾平時也都在四院就醫后,陳振宇更坐不住了,“四院的服務人口遠不止鹽官景區常住居民,如果以一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取而代之,如何滿足得了這數萬群眾的就醫需求?”在當年召開的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陳振宇聯合在鹽官鎮的5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盡快建設鹽官景區醫院的建議”。
2013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正是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的重點監督議題之一,陳振宇所提的建議便順理成章地被列為常委會領導重點督辦建議。
有態度,無進度,“我不滿意”
2013年6月、10月,海寧市人大常委會分別組織代表對當年度議案建議辦理情況進行了滿意度測評。結果,陳振宇等5位市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盡快建設鹽官景區醫院的建議”成為當年度4件代表“不滿意件”之一。
事關民生的常委會領導重點督辦件,最終辦成了不滿意件,這在海寧人大歷史上并不多見。
“我對衛生局的工作態度很滿意,上門跟我反復商量解釋了很多次。但是態度誠懇,方向模糊,事情并沒有定下來,我不滿意。”陳振宇如此解釋他投下“不滿意”票的原因。
“代表不滿意,就是群眾不滿意。”海寧市人大常委會非常重視代表不滿意件的督辦工作,常委會兩位分管副主任先后到鹽官景區調研、與代表面商,并召開意見建議督辦會議。會上,陳振宇再次闡述了群眾訴求:四院搬遷時間已經確定,但新醫院建設事宜仍在籌劃,為消除群眾顧慮,應盡早明確方案,啟動新院建設;設置衛生服務站是按照景區的一萬人口規模確定的,可四院實際服務人口涵蓋周邊周王廟鎮和鹽官鎮的部分人口,希望重新合理確定醫院建設規模。
為此,市衛生局會同鹽官鎮、鹽官景區召開了在鹽官鎮的市人大代表和景區居民參加的座談會,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并對海寧四院就醫人群進行了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代表建議辦理二次答復:由鹽官景區落實在建房屋,面積在2000平方米左右,用于海寧市第四人民醫院鹽官景區醫院,并在海寧四院整體搬遷之時同步交付使用;由市衛生局按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配置人員和設備。
二次答復,肯定了代表的調研成果,也解除了景區群眾對看病難的擔憂。
2014年底,新醫院用房基建已基本完工,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共兩層。2015年初,醫院裝修工程被列入政府投資項目計劃,預計2016年投入使用。
新院剛建成,馬上面臨用房不足,“我要求再調整“
新院用房已有著落,醫務人員如何解決?連盯四年的陳振宇,并未放下對此事的跟蹤監督。2015年5月,他又來到海寧四院,了解衛生局初定的景區醫院設置方案。當他得知,新院計劃醫務人員合計約30余人,不設置住院部時,心里就又有了“疙瘩”:不設住院部行不行?
據了解,2015年上半年,海寧鹽官景區成功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原先兩村兩社區的規模一下子拓展到46.5平方公里,隨著以鹽官景區為核心的百里錢塘建設不斷推進,游客人數持續增加。于是,陳振宇再次與市衛生局溝通,分析了景區發展的實際情況,建議擴大醫院規模,設置住院床位,以滿足景區群眾的就醫需求。
而此時,醫院已進入裝修階段,擴大規模需要重新立項,涉及政府投資項目調整,難度較大,項目建設時間也會受到影響。而且,醫院用房所在建筑的三樓、四樓屬于鹽官景區酒店項目用房,招商工作也已在進行。當時,很多人都勸陳振宇:“醫院能按期完工就可以了,你就別提其他要求了。”但是,陳振宇并沒有妥協,“景區發展勢頭良好,規模越來越大,難道一家新醫院,剛建成就要面臨沒床位、醫療資源緊張的困境?”
隨后,陳振宇繼續與衛生局、景區管委會溝通,并給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寫信,提出了調整建設方案,要求增設住院床位,擴大新院規模。
他的建議引起了市人大常委會領導的重視,市人大常委會分管副主任馬上與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一起赴桐鄉調研,學習了烏鎮景區醫院的建設和發展經驗,對鹽官景區醫院住院部設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次進行研究。經過多方協調和努力,市政府和鹽官景區終于決定調整醫院建設計劃和酒店招商項目,將1000平方米的原有酒店用房轉作醫院用房,用于擴大醫院規模,增設住院部。
如今,鹽官景區醫院已正常運營,共有職工41人,由海寧四院負責日常運行管理,并與海寧市人民醫院、中醫院、中心醫院在西醫、中醫、婦科等方面開展協作,有效保障了景區和周邊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
近5年的努力,總算換來了圓滿的結果。在2016年3月召開的海寧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陳振宇沒有再就鹽官景區醫院提出建議。但他說,他對該院的關注不會止步,“我是人大代表,我要擔負起這個身份所賦予的責任,更要對自己提出的每一條意見、建議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