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芳
摘 要:科普環保教育是現階段少先隊工作一個很重要的教育活動。以近幾年中國極端天氣事件為契機,組織隊員們首先通過網絡查詢極端天氣的具體情況以及帶給人們的災難,初步樹立環保意識;接著在尋找形成極端天氣的原因中逐步提高環保熱情;繼而走出校門,初步形成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最后回到學校,隊員們內化環保意識,最終在全校形成環保氣候,使少先隊員“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內化環保意識,最終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關鍵詞:極端天氣;科普;環保;活動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呈現出增多增強的趨勢。高溫不斷刷新歷史紀錄,地震、洪災無情而至,干旱致農民飲水困難、顆粒無收,而今這些常見的氣候災害,卻侵擾我國大部分地區,并趨于頻密。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以極端天氣的影響為契機,以大隊部為載體,為隊員開展一系列環保教育的活動,使隊員們“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內化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一、了解極端天氣的影響,初步樹立環保意識
首先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上網查詢近幾年中國的極端天氣的具體情況,了解極端天氣給全國帶來的影響,從客觀的數據上感受極端天氣帶來的后果,初步樹立環保意識。
通過親自動手查詢,體驗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隊員們開始有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認識到他們的生活不僅有陽光雨露,幸福快樂,而嚴峻的環境問題正威脅著他們未來的生存,隊員們開始萌發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查詢極端天氣的原因,逐步提高環保意識
主要研究極端天氣——高溫形成的原因,進一步分析影響高溫的次生環境因素產生原因,總結孩子們身邊能接觸到的影響因素,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1.高溫形成的原因
高溫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大氣環流異常與熱能累積、溫室氣體增加有關。熱能累積,全球變暖的兩大因素:自然因素和次生環境因素。
2.次生環境因素產生的原因
(1)人口劇增因素: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2)大氣環境污染:城市建設是影響大氣質量的重要原因,其主要來源可概括為三大方面:燃料燃燒、工業生產過程、交通運輸等。
(3)酸雨:由于天氣干燥而自燃等自然因素;工業污染、紙張需求量猛增等因素造成森林面積銳減,破壞了生態,增強了溫室效應。
通過對極端高溫天氣形成原因的深入分析和探究,孩子們的環保意識逐步提高了。
三、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初步形成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活動育人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我校大隊部把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作為強化學生環保意識與主體自覺參與環保活動教育的最佳途徑。
1.走進大自然中,感受環保的重要
我利用學校組織的春、秋游活動,帶領學生游覽周邊的綠色公園,觀察花草樹木生長、四季的變化、動物與昆蟲,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認識到保護動、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只有保護自然、保護動植物,才能實現地球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走進家庭社區,做環境的小主人
環保教育的主體是孩子,只有充分發揮孩子們在環保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才能調動他們環保的主動性、積極性,最終使其成為具有環保主體精神的人。鼓勵他們將學到的環保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帶動家人、鄰居共同進行環保,充分調動家長與學生的積極性,組成以學校為中心的家庭、社區循環網。
四、回到學校,逐漸形成科技環保技能
一個個豐富多彩的環保教育活動,一次次深刻的環保教育過程。震撼著隊員們的思想,強化了他們的環保意識,使他們從內心發出了強烈的主體參與環保活動的積極性和社會責任感。回到校園,營造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的氛圍。
1.營造環保氛圍,爭當環保小衛士
“戴紅花、奪紅旗、爭當環保小衛士”是我們學校的系列環保活動,采用積分方法進行評比。如,收集一節廢電池可以得一分,并獲得一朵粉花;收集十張廢紙得一分;收集一個塑料瓶得一分。累計5分,即5朵粉花可以換取1朵紅花,由此類推,5朵紅花可換取1面粉旗,5面粉旗可以換取1面紅旗,根據紅旗數評選“環保小衛士”。學生在環保活動中實現著一個一個的小目標,同時又為自己樹立了新的目標,在體味成功喜悅的同時,邁出自我教育的一步。
2.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教育活動
每逢3.12植樹節、3.22世界水日、4.22地球日、6.5環境日等環保日和資源日,我們都給學生組織有關的活動。例如,植樹種草、環保畫、環保手抄報比賽、節水方案設計、保護動物百人簽名、青少年保護動物觀點調查等。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逐漸形成環保技能。
3.撰寫環保小論文
通過組織學生實地調查,親身體驗環保的重要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定主題,他們撰寫了質量不等的環保小論文,或許很多還算不上小論文,但是一份份記錄翔實的報告、一張張觸目驚心的照片、一條條合理化的建議,無不顯示出孩子們參加環保、熱愛環保的自覺性。
五、內化環保意識,最終在全校形成氣候
經過了一系列的環保活動,目的是為了使環保成為隊員的一種意識、一種習慣。通過此次活動,我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孩子們變干凈了、教室變干凈了、整個校園變干凈了。在每個教室都可以看見一則《環保小守則》,相信這些守則已經扎根在學生的頭腦中,變成了一種意識形態。
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做這項事業,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使學生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定能保護好自己“暫且”還很美好的家園!
參考文獻:
[1]健民,富翔,楊之,等.環境保護[M].科學出版社出版,2007-09.
[2]魏振樞,楊永杰.環境保護概論[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