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昌亮
在教育部頒布的新課程標準中,對小學自然課進行更名,成為小學科學課。這一改動不僅反映了教學內容上的擴展,從以自然現象、事物為主拓展到整個自然科學領域,包括與自然科學有關的人文精神、價值觀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STS)等,而且還包含了科學探究的方法與過程。小學科學的重要性呼吁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充分準備學習材料
教學中的學習材料作為學習內容的情境,其選取、組織、結構化呈現都需要受到重視,而不是繼續秉承學習材料為探究對象的單一取向。科學課有許多需要學生動手動腦才能完成的探究活動,只有材料準備充分,學生才能有機會參與探索和實踐、才能有機會發現和感受科學,才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作為科學課教師,可組織科學教師共同制訂好學期教學計劃和實驗教學計劃,并將一學期的教學內容、觀察實驗制作準備材料等列出詳細清單,通過學校統一購買或找專人制作等方式;作為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協助下準備課堂所需材料,確保科學課各種教學過程的開展,學校可以通知書的形式統一印發到每位學生及家長手中,由家長提醒、督促并協助學生按時保質保量地做好準備。
二、創新教學方法
1.恰當設置教學情境
科學課程最基本的特點是從學生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態度、技能。而創設豐富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到實踐活動中是科學探究成功的開端。教師應巧設課前引入,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讓大家都急于探究本課的知識。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領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真正實現“以探究為中心”的要求。
2.注重能力培養
(1)質疑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向生活發問,向生活質疑。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長期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質疑的習慣,掌握質疑的方法,形成質疑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不斷追求深入,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領略知識的浩瀚,才能最終深化學生的思維過程。
(2)合作能力。科學課的教學主要借助探究和實驗來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重視學生思考、發言、合作交流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都能自覺融入教學中,主動探究新知識形成的過程。另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走進小組當中,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3)操作能力。首先及時引導,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和分析能力。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在實驗過程中慢慢培養的,只有多進行這方面的鍛煉,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其次,精心指導,使實驗技能熟練化,科學實驗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學生通過實驗悟出道理。對于每一個實驗,教師都不要怕麻煩,課前要細心準備,課上要求學生大膽實驗,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給學生一個自己動手、動腦的平臺和機會。
3.進行教學對話和反思
對話和反思,既是認知的重要方式,又是促進對科學理解的基本途徑。對話依附于思維,同時又促進人類思維的發展,從更廣泛的范圍對思維進行重新審視。反思要對經驗進行批判性、多種、公開的考察。將自我的經驗與他人的經驗聯系起來,將過去和現在的經驗聯系起來,對所采取行為的重新構建,對得到的意義的重新考察。在科學教學中加強對話與反思,能真正促進科學文化和其核心價值生動、有效地循環和發展。
三、豐富教學手段
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延伸課堂知識,進行趣味性教學。在傳統的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教學一般都是語言加板書的傳統模式,而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對于教學而言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和機遇,也是實現科學化教學和現代化教學的一個重要支持。在科學課堂教學中結合課程特點適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標。科學課堂上會有一些實驗、觀察、實踐等活動,由于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無法在課堂上完成,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填補這一缺陷。
2.根據當地特色安排教學內容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科學課程中,將自然科學各主要領域的基礎內容,包括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的知識,綜合在一門課程中,在教學這樣的課程時應該充分結合當地的地理優勢、氣候特征、人文環境等方面的特定因素,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探究和社會實踐活動。
當地自然環境可以給學生提供最直觀、最容易接受的學習環境。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特征、地理優勢等自然條件的變換理性安排相對應的科學教學內容,也可以根據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開展相關科普活動。
3.與其他學科形成知識互補
小學科學是一門與其他學科有密切聯系的課程,不能孤立地教學,應該緊密聯系、利用其他學科為科學教學服務。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對其他課程中所出現的科學術語、科學現象等進行詳細解說和闡釋;教學過程中通過列舉其他學科中學生所熟知的案例、情景來加深印象、幫助理解;在科學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其他學科的概念和方法,甚至進行跨學科的實驗操作等,從而調動學生的激情和潛能,也為其他學科學習做好鋪墊與伏筆,使各學科教學相輔相成,知識得到拓展延伸。
參考文獻:
[1]光霞.美國小學科學教學的特色及啟示[J].江蘇教育研究,2014(31).
[2]童海云.美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解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2(9).
[3]黃曉,孫麗偉.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范化和學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2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