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斌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1.課題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外來務工子弟小學,學生都是來自農村的外來務工子弟。大部分學生只管將作業做好,很少去管它的對與錯,即使做錯了題也不會主動及時訂正,就算老師強調了,有時也沒有用,除非老師逐個檢查時,他們才會認認真真訂正。結果學生到了考試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這種類型的題目老師都講過了,我沒有訂正,所以忘了如何解題了。我想老師如果能指導學生對于作業和試卷的錯題及時認真訂正,形成一本錯題集,對學生學習的提高會有很大幫助。
2.課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都不可避免會做錯題。若能把做錯的題集中在一起,可以清晰地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障礙,便于學生梳理所學知識,也為學習新知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上述的背景和認識,我們想,通過研究尋找到一些問題和原因,探索出一些對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
二、課題的概念界定
“數學錯題集”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零散的錯題的系統匯總和系列化。就是要求學生準備一本較厚的筆記本,把平時作業及形成性練習中的錯誤找出來,把錯誤的習題從作業本或練習紙上摘抄或“剪切”下來,“粘貼”并整理“編輯”在錯題本上。整理的同時認真分析,尋找問題的癥結,進行自我反思等。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思維活動,它是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引導學生反思能促進學生深化對問題的理解,揭示問題的本質,探索一般規律,并進而產生新的發現,同時也有助于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對目前小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有效整合,以充分利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錯題,建立錯題集,并將改正后的寫在旁邊。變革錯題形式,調動學生建立錯題集的積極性,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習慣和能力得到協調的發展。
2.對目前小學生的學習活動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歸納和原因分析,以期進一步發展和協調活動過程中的理解領悟能力,形成一定的學習路徑。
3.以成績的提高為目標指向,對目前學生的綜合性活動提出針對性的指導和引領策略,并通過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交流、學會總結提高。
4.以綜合性活動為載體,加強學生對社會、對生活的理解,使錯題集在積累過程中,發展個性能力,并對其進行案例分析和實證性研究。
五、研究的主要內容和設計
(一)對錯題集建立與完善的分析歸類與設計研究我們將通過對學生學習活動內容進行歸類分析,并且與學生對作業錯題集的使用狀態做相關性的分析研究,重點研討如下問題:
1.數學錯題類型分為哪幾類?從課題性質可以歸為哪幾類?2.哪些錯題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關注的?教師如何加以設計引導?3.不同學生的活動參與與錯題集的建立應具有怎樣的差異性?是否應有一定的分層?
(二)對錯題集在學習活動中與多樣化思維、多角度的分析進行研究通過對錯題集在學習活動中與多樣化思維、多角度的分析,重點研究如下問題:
1.目前學生建立使用錯題集的狀況如何?是否關注了活動的過程?
2.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如何對錯題進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變量的系統探索與思考?
3.在使用錯題集的過程中,如何運用多樣化思維,多角度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完善自己的錯題集?
4.哪些教學設計對學生錯題集的使用產生了積極作用?教師該如何加以引導?
(三)對建立錯題集學習活動的整合設計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任務,研究通過對目前學生的建立錯題集學習活動的有效設計與整合,以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重點研究如下問題:
1.學生如何利用活動將其轉化成有效的學習資源,使之有方法可用,有問題可解?
2.學生如何透過活動的表象,思考種種數學問題,能否將它們描述出來?
3.如何擺脫思維定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隨著活動的開展,其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否得以激發?哪些主客觀因素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對建立錯題集活動促有效使用與完善的指導研究,通過對目前學生的建立錯題集活動提出針對性的指導和引領策略。重點研究如下問題:
1.教師如何有效地讓學生突破自愿,去建立錯題集并加以使用和完善?
2.教師如何有效地讓學生學會觀察,利用活動資源?
3.教師如何機智地把握引領機會,科學實施錯題集的指導作用并對其評價?
(五)對建立錯題集的學習活動,促其逐步完善的問題研究對目前學生錯題集的建立與完善的實踐研究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歸納和原因分析,以期進一步發展和協調活動過程中的完善能力,形成一定的歸類,并在規范的基礎上,初步形成自己的錯題集特色。并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研究,就如何開展活動促錯題集的完善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議和要求。
參考文獻:
朱艷春.如何有效利用小學數學錯題集[J].考試周刊,2011(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