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懷猛
音樂教學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它的特點是以聲傳情,以音激情,以情感人,以樂育人,在聲情并茂的音樂過程中,使人的心靈得到真、善、美的升華,潛移默化地達到了人格的完美境界,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必須重視音樂教育。下面我從幾方面談一談當前音樂教育給我帶來的思考。
一、在音樂教育中始終貫穿德育
教師根據歌曲的意境和思想感情,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教育,是每一個教師應盡的職責,因為音樂能喚起學生多種多樣的情感,我們必須用音樂旋律、節奏的藝術,用優美高尚的音樂去熏陶他們、感染他們,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調動音樂教育手段,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審美能力,進一步形成他們對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及藝術美的興趣和愛好,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健康美好的發展。
二、當前音樂教育面臨的現狀
作為教師,我們的教育目標是什么?音樂教育在農村這個大環境下,怎樣幫助學生,怎樣使學生敞開心扉,綻放屬于自己童年的歡笑,我們希望音樂教育,能給予學生終生受益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讓學生童年的歡笑,掃去他們因父母不在身邊,而帶來的那片陰霾。
(一)農村的基礎設施不足
農村的基礎設施受地方經濟發展的制約,給音樂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影響,在現實中,我們一堂音樂課的教學,需要依靠現有的教育教學設備,而教育教學設備不足是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普遍面臨的問題。在缺少教學設備的情況下,以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狀況也不可能讓學生自己配備音樂器材,我們的音樂教學,更多的是依靠音樂教師的描述和多媒體演示。學生很少有機會親身
體驗。
(二)教育師資隊伍缺乏
農村專業音樂教師資源缺乏是農村小學普遍面臨的問題,有限的教育教學資源,面臨的是更多學生的渴求。音樂課是學生喜歡的課程,是學生能大聲唱出自己的聲音,唱出屬于自己年齡段心聲的課程,我相信,師資問題在國家對農村教育的關注中會逐漸轉好。
(三)學生普遍為留守兒童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部分年輕人走出了農村,老年人卻留了下來。農村的很多孩子基本上是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在缺少父母陪伴和爺爺輩的澆灌下,農村留守孩子性格往往比較內向,容易偏激,農村孩子的心理問題是我們面臨的一大考驗,我們希望音樂教育能給學生心靈一個寧靜的港灣,希望能通過音樂來幫助他們減輕心靈的創傷。
三、解決音樂教學問題的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農村青年教師,如何使音樂課在最大限度上教育學生,讓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學到終身受益的技能和方法呢?作為音樂教師,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了解音樂教育教學目標
有效率的英語教學是建立在一個總體的教育教學目標之上的,要讓音樂教學目標充滿靈性,就要體現在每一節音樂課上,教師要一步步地培養學生,我們應該多給點時間和耐心慢慢培養他們,讓他們有一種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愿望,這也是我們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基本要求,在擁有一顆恒心的情況下,孩子最終會走進音樂的殿堂,音樂無國界,有的只是心靈的溝通和傳承。
(二)了解音樂教育教學內容
為了讓音樂課堂充滿有效性,教師必須深入了解課堂教學內容,更好地備課,所以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備課不能簡單地照教科書,音樂教學的內容,應該體現教師自己的風格特點和原創性,歌聲飛揚的課堂教學自然會緊緊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學生有了興趣,那么音樂教學就會事半功倍。
(三)明確音樂教育教學對象
好的音樂教學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教師前期的準備工作還需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如果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去教學,這樣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也達不到教學效果。
四、教師做好課前準備
教師在課前需要做好備課工作。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真實的音樂基礎和音樂水平,了解學生現階段的思維習慣,尋求適合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欣賞方法。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要求他們配備某種音樂器材,他們有自己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教他們唱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靈性,需要我們給予引導和鼓勵,我們應該多給予賞識。學生就會有更多的動力和自信心。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還在于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在教育學生時,要想讓學生擁有終生學習的能力,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我們教師必須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
總之,音樂教育是培養和鍛煉學生思維敏捷,反應靈敏,判斷力強,想象力豐富,富于創造美,表現美的一門重要學科,他將在推行素質教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了全面提高學生音樂素質,搞好音樂教育,必須深入音樂教學改革,大力宣傳音樂教育在提高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勇于在音樂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研究領域中放開手腳,探索前行,整體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陳春麗.淺談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J].學園,2015(3).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