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芬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成為了廣大美術教師一項新的實踐任務。《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如自然材料)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在保證基本規定性的同時,給予教師更大的教學空間。”其目的也是提倡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挖掘各種生活資源,開發校本美術課程,使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展現學生的個性特長。以“玩轉紙箱”為切入點進行主題綜合性美術教學活動的初步探索,從開展教學活動的背景意義、實踐操作、總結反思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玩轉紙箱;主題綜合性教學活動;教學活動反思
一、開展“玩轉紙箱”主題綜合性美術教學活動的背景意義
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是美術課程應該具有的特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連結點,設計出豐富多彩的“綜合·探索”領域的課程,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開闊視野,拓展想象的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發展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紙箱是學生身邊非常熟悉的物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家家戶戶的廢舊紙箱越來越多。開展“玩轉紙箱”主題綜合性美術教學活動,將廢舊紙箱進行再創造,不僅可以物盡其用、變廢為寶,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環保意識、技術意識,培養想象力、創造力,而且也豐富了美術課程資源,拓展了美術教學空間。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玩轉紙箱”主題綜合性美術教學活動通過讓學生“想一想”“變一變”“做一做”,運用組合、裝飾等方法將身邊的廢舊紙箱變成各種有趣的動植物以及藝術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耐心專注的品質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廢舊物品的創作是一項周期長、工作量大、操作繁瑣的實踐性作業,需要學生十分耐心、認真、仔細地創作,從材料的收集開始,即需要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有意識地關注和收集一切可充分利用的材料,進而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一切人事物,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環保意識
現在的學生鋪張浪費現象十分嚴重,通過廢舊物品的收集、整理、創作、展示等過程,不僅能讓學生知道“物盡其用”的道理,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那些生活中熟視無睹的“無用的材料”,用創新的思想去想象創造獨具個性的作品,并用來美化空間、裝點生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節約意識。
(四)有利于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
“玩轉紙箱”主題綜合性美術教學活動是國家課程的有效補充,有利于拓展美術教學空間及課程資源的開發。
二、“玩轉紙箱”主題綜合性美術教學活動的實踐操作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筆者設計了“三階五步”教學活動模式,分為收集資料、實施創造、課后延伸三個階段,“啟發構思—合作交流—技法指導—體驗創作—展示評價”五個步驟。
(一)收集材料階段
課前發動學生收集、篩選生活中的廢舊紙箱以及其它廢舊物品,如舊金屬、泡沫、塑料、繩線等。充足的材料是學生進行主題創作的基本保障,引導學生發現廢舊材料的妙用。
(二)實施創造階段
課堂上根據“啟發構思—技法指導—合作交流—創作體驗—展示評價”五個步驟實施教學活動。
1.啟發構思
通過各種相關主題的圖片欣賞,從中學習制作技巧,獲取設計靈感,開闊創作思路等,激起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根據材料構思自己的作品。
2.技法指導
創造活動不可能脫離造型形式和表現技能單獨存在,僅有創作的靈感,而沒有表現的語言,再好的想法也無法實現。因此在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技術意識,并進行適當的技法指導。
(1)添畫:在紙箱上進行有主題的創作或無主題的“涂鴉”,使紙箱更具美感。
(2)拼貼:在紙箱上用瓦楞紙、卡紙以及塑料、繩線等其他廢舊材料進行拼貼造型,使紙箱更有趣、更有意思。
(3)剪割:通過剪、割、刻、挖等方法對紙箱進行再創造。
(4)拼接:將大小不同的紙箱疊加、組合成所需要的造型。
(5)紙漿塑形:將紙箱打濕后和成紙漿,用堆積、壘積等方法進行塑造。
3.討論交流
小組討論交流欣賞的感受及技法的掌握,確定自己的創作構思,有相同意向的學生可以合作。
4.創作體驗
根據自己的構思進行創作體驗。
5.展示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創造智慧不存在于任何創造出的結果中,而只存在于這種創造的過程中。”我們運用發展性的評價方式,從技能水平衡量的單一評價,轉向從作品創意、情感體驗、與人合作的能力,收集運用素材的能力、自信心、責任感等多元化評價,并注重學生之間的評價交流,同齡人的認可和肯定,更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的自信,激發他們的興趣。同時通過多種方式展示活動成果,如,在美術室、宣傳櫥窗、教室等地方舉行專題展覽、作品展示會,在校園網上傳作品進行網絡交流等,讓學生體驗創造的快樂。
(三)拓展延伸階段
新課程注重綜合性學習,注重學生的全面終身發展。學生在完成紙箱的作品創作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感受,教師可根據主題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的整合學習。如,設計完成《環保使者》后,讓學生設計制作“環保宣傳單”;完成《紙箱動物》后讓學生寫一寫故事,進行故事表演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表達、交往等綜合能力。
三、關于“玩轉紙箱”主題綜合性美術教學活動的幾點思考
“玩轉紙箱”主題綜合性美術教學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感,強化美術與學生生活及各學科知識的聯系,有利于促進學生多種智能的綜合發展以及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的良好品行、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在實際操作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如何進一步發掘美術與生活的聯系,開展“變廢為寶”系列校本課程的探索
在“玩轉紙箱”主題綜合性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和“變廢為寶”的魅力,如何進一步挖掘美術與生活的聯系,開發更多廢舊物品再創造的課程將是永恒的主題。如引導學生以紙箱、飲料瓶、牛奶盒、舊金屬等為材料,設置“有趣的植物”“可愛的動物”“奇妙的生活”主題單元,形成“變廢為寶”系列校本課程的開發。
(二)如何有效地與國家課程接軌,更好地開發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開展教學活動
我們自編的主題綜合性美術教學活動應是國家課程的有益補充,教學中不能脫離國家課程,我們應當更好地梳理課程體系,只有有效地與國家課程接軌,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教師如何適時退位,做好引導者、支持者
學生進行廢舊物品再創造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困難,使他們無所適從,不是每一次教師運用類似“大膽一些”“想怎樣做就怎樣做”等鼓勵的話語,就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困難。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分析造成困難的原因,并積極的引導學生應對。“強調自主發展并不等于自由放縱”,教師要退位觀察、適時介入,幫助指導,找到學生發生困難的癥結,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給予必要的幫助,但不能包辦代替,要做引導者、支持者。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吳剛平.課程資源的篩選機制和開發利用途徑[J].上海教育.2001(12).
[4]吳廷熙.教育資源建設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1999(12).
[5]段兆兵.課程資源的內涵與有效開發[J].課程·教材·教法,2003.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