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敏 劉德坤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小學語文是我國小學必修科目之一,同時也是一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豐富想象力的學科,對學生個性的培養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近年來新課程的改革,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成為當前教師所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發展,深入研究并探討了小學語文教育對小學生個性的培養,基于此提出一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學習氛圍;個性培養;求異思維
一、構建輕松的學習氛圍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中,小學生因為受到教師的“威壓”而常常不敢在課堂上舉手發言,以至于課堂上的氛圍過于沉悶和緊張,甚至有時候學生為了應付教師的提問常常出現“胡言亂語”和答非所問的現象。顯而易見,這種情況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考,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因此,這種現象亟需改善,教師要改變課堂上的沉悶氛圍和讓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構建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不再感到緊張,從而讓學生放飛思維的翅膀,積極自主地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敢于舉手發言,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使學習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培養出屬于學生所獨有的個性。而教師又該如何構建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呢?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簡要談一談如何構建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希望能夠為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1.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同等地對待學生,把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使得兩者之間的關系既是朋友又是師生,彼此之間相互信任。只有學生將教師當成朋友對待,并信任教師,那么學生才會敢于表達他們的意見和看法,從而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張。
2.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其特點對學生采取不同的引導,使其受到啟發,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他們自身的優勢,并及時糾正錯誤。
3.學生的各抒己見離不開教師積極的鼓勵。在課堂上,學生即使知道教師提出問題的答案,也不會積極發言,反而是保持沉默,這極其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只有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提供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機會
任何學生都有想要將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的欲望,然而事實卻與之相反,學生常常得不到表現的機會。因此,想要在語文這門具有創造性的學科中培養小學生的個性,教師就需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不受限制地選擇閱讀的內容和自主理解語文教材內的知識,這樣不但提高了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小學生的個性。又比如,教師可以合理地安排小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討論,讓他們在激烈的談論中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做在很大程度上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從而進一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支持學生獨到的見解,啟發求異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閱讀的方式讓學生學習語文,從根本上講其實就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由于學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每一位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因此也會產生不同的見解和體會。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看法,并支持學生不同的意見,從而給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充分地思考。
“求異”是當前創新學生個性的有效方式和主要思想,因此,教師要緊緊把握這一思想和方式,讓學生自主去動腦思考,使其在“求異”中有所創新。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以標準答案為主,也不允許學生提出其他與標準答案不同的正確答案,忽視了答案的多樣性,這樣做強行抹殺了學生的個性,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開展良性競爭,發揮表率作用
激烈的競爭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之間激烈的競爭也能夠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積極進取,從而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然而適當的良性競爭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過度的競爭則會阻礙學生的發展。
教師恰當地利用良性競爭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但是同時也不能忽視在競爭過程中發揮模范作用。現在大多數小學生對于比較喜歡的事或物才會付出極大的努力,一旦受到一點阻礙就會停滯不前,造成半途而廢的結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那些具有帶頭作用的人物作為榜樣,用激勵學生,培養他們的個性品質。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個性的培養,是當前所有一線教師孜孜不倦,不斷為之探索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個性不僅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潛力,從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而提高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