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青
一、美術活動中教師評價行為現狀分析
1.注重對結果的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
教師在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時,只重視幼兒美術作品的結果,而忽視了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性評價。很多教師只是在活動結束時對孩子的作品進行整體評價,大都只是選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在集體幼兒面前進行小結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對幼兒的促進作用就比較小,不能很好地突出評價的效果。同時,教師還忽略了對幼兒學習過程以及不同方面的綜合評價。
評價在活動中不能很好地挖掘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內在的一些潛力,從而評價促發展的功能也無法真正實現。還有些教師對于幼兒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的習慣、頑強的毅力、穩定的注意力、濃厚的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缺少引導與肯定性評價。
2.注重作品的效果,忽略幼兒的情感體驗
教師在評價孩子的美術作品時,評價往往只注重作品是否符合教師的要求。如注重作品的構圖是否合理,著色是否均勻,作品是否形象,能否體現技能技巧效果如何,畫面是否豐富等。評價忽略了幼兒在完成作品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沒有能從孩子的情感出發去評價作品,導致教師不能很好地通過作品去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世界,失去一個通過評價和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
3.評價環節形式化,缺乏目的性
很多教師在美術活動中都認為評價環節必不可少。但大都只是為了使自己的整個教學活動看上去更加嚴謹。在真正組織評價環節的時候太過于形式化,往往問幼兒“畫得像不像”“誰畫得最好看”等,幼兒也總圍繞著“我畫得好,你畫得不好看”“我畫得比你像”等來進行比較評價作品。缺乏了設置評價環節的目的性,最終導致評價目標產生偏差。
4.評價標準成人化、單一化,失去藝術性
藝術是需要創意和靈感的,幼兒期的孩子正是創意的萌發時期。他們會在完成自己的美術作品時,根據自己的想象把月亮畫成黑色的,把眼睛畫成三角形,把樹葉涂成紫色的等。出現這樣的畫面時,教師就會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孩子的作品。在對作品表面產生了疑問:你的月亮怎么是黑的?有三角形的眼睛嗎?樹葉怎么是紫色的呢?評價語言都是與發展性評價的理念背道而馳的,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有些教師在評價標準上過于單一,與自己見解一致的就對,就是好作品,不相一致的就說作品不對、不好。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只求與老師一致或者只會臨摹老師的范畫,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與創造力,更失去了藝術活動中最為重要的特點:藝術性。
5.評價語言缺少針對性、啟發性與發展性
教師在美術活動的評價語言主要問題表現在:對幼兒作品的評價語言比較單調、不具體,如果是在評價中鼓勵幼兒的,總是以“畫得不錯”“有進步”等語言,缺少針對性。如果在評價中引導幼兒的,則是以諸如“想想你在游樂場看到了什么”“女孩子是很漂亮的,給她穿花裙子吧”“你怎么沒把樹葉畫成綠色的”“你是怎樣幫助小朋友的”等,這類語言對幼兒來說過于抽象,不易操作,有的表現出明顯的包辦代替,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這樣的評價指導基本上是無效指導。這類或抽象、或強加的語言都是缺少啟發性與發展性的評價語言,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改進教師美術評價行為的策略
1.評價與教學融合,實現評價的全程性
例如,在繪畫活動《各種各樣的房子》中,很多孩子只是將平時最常見的三角形屋頂的房子畫幾間就完成了,缺少創造性和想象力。這時教師如果在繪畫過程中,及時評價有特點、富有想象力的作品,這樣不但能開闊其他孩子的思維,同時也可激勵幼兒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來。在新的評價理念下,教師對美術活動的評價應是伴隨著教學并與之發生持續的相互作用的,即教學以評價為基礎設計和實施,教師根據觀察和評價調節教學,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
2.注重評價環節的價值,體現評價的目的性
對一次美術活動評價,必須結合具體目標來進行評價和分析,不能那么籠統,也不必面面俱到,避免空洞無物。教師還要根據幼兒具體的發展情況來設置評價環節,而不是那么漫無目的地進行評價或者你只是為完成所設計的教學環節而評價。設置評價環節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在評價過程中及時獲得一些有利于他們發展的信息和創作的源泉,以及激發他們的思維,是有一定針對性的。
3.準確把握評價的時機與環節
評價時機的是指教師根據美術活動中出現的具體情況隨機進行評價。教師如果能準確把握好評價的時機,設計好評價的環節,那么評價的目的性就會很明確,評價就更具時效性。
4.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樹立不同的評價標準
幼兒的美術作品反映的是他們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想,創作過程也是孩子情感表達的過程。幼兒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在許多方面與成人不同是很顯然的。因此,評價兒童畫并不是一個死的標準,每個幼兒有自己的個性,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繪畫水平。教師只有把握了幼兒美術活動的年齡特點,才能針對不同年齡班幼兒的特點和發展水平,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評價。用符合該年齡段繪畫能力發展規律進行客觀的評價,更有利于促進幼兒的長期發展。
總之,幼兒美術活動的評價體現了一種教育藝術,《綱要》中要求我們教師“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既要了解現有水平,更要關注其發展的速度、特點和傾向等。”作為我們在一線工作的教師,要重視評價在美術活動中的作用,采用對幼兒有利的評價形式與方法。恰當地利用好評價這個環節,真正發揮評價這一環節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的促進與發展作用,真正實現促進美術教育對幼兒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陳娟.優化幼兒園美術活動評價的策略探究[J].幼教天地,2014(3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