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同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衡的省。珠三角地區土地面積、人口、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分別占全省34%、59%、80%、80%,而粵東西北地區分別占66%、41%、20%、20%。粵東西北地區人均GDP比珠三角地區低80%。這種特殊的省情導致區域、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發展水平相差懸殊。因此,對廣東來說,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每一個孩子接受公平優質教育困難大、任務重。面對這一實際,廣東始終堅持把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和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以“創建教育強省,推進教育現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簡稱“創強爭先建高地”)為目標,以提升公民素質,培養適應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各類人才為核心,以教育創強爭先為抓手,以“統籌謀劃、改革創新、分類指導、分步推進”為原則,大力促進城鄉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縮小了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整體提升了義務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基本解決了上千萬小孩“有書讀、讀好書”的問題。
7月2日,在廣州召開的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會暨對廣東省義務教育發展督導檢查反饋會上,督導檢查組組長涂文濤代表督導組宣讀反饋意見:廣東省所有縣(市、區)均達到國家規定的評估認定標準。至此,我省基本實現教育創強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這一目標的達成與我省1996年普及義務教育、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一起,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基礎教育發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教育部副部長、總督學劉利民指出,此次廣東省全面接受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督導評估認定,標志著廣東省即將整體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全國第6個整體通過評估認定的省份,對推進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表示,廣東是全國的教育大省,接受義務教育學生規模大、任務重。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在教育部關心指導下,以教育創強爭先為總抓手,統籌加強基礎教育各項工作,強化政府主導,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投入保障,優化資源配置,深化內涵發展,大力促進城鄉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從1996年全面普及義務教育,到今年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剛滿20年。20年間廣東教育人腳踏實地,上下合力,本著對教育事業的一腔赤誠完成了廣東義務教育質的轉變。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翻開我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簿,看看近年來圍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一目標,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又有哪些寶貴的經驗值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