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當下引領中國全局改革的五大發展理念,也是我們應對、化解教育變革中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思想利器。7月16日至17日,第四屆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在廣州召開,峰會主要圍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引領教育改革發展”的主題展開研討。
本次峰會由廣東省教育廳指導、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林積,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書記、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湯貞敏,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教育室原主任盧干奇,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銀付,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劉立新,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周滿生等,與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大學校長,兄弟省(區、市)教育研究機構負責人,優秀論文作者代表,廣東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大中小學負責人,廣東省教育廳各處室(單位)和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各機構負責人,圍繞主題,探討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有關理論與實踐問題。峰會開幕式由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黨組成員王斌偉主持。本屆峰會設有2場綜合論壇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3場平行論壇;匯集優秀論文96篇,發表主旨演講和主題演講42人,14位專家學者與主題演講嘉賓對話研討。
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社會背景下,順應時代潮流推進教育變革,是因時而動、順勢而為的明智之舉。林積對本次峰會的召開給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教育改革發展,緊扣時代主題,不僅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也很好地回應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的要求。
林積在主旨演講中強調,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教育改革發展,是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也是教育本身破解結構性問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經濟社會越發展,越需要高質量的教育;要實現全面的現代化事業,離不開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支撐。林積介紹,2015 年全省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占 GDP 比重達到2.5% ,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7% ,技術自給率提高到71%;有效發明專利量超過 13 萬件, 均保持全國第一,其中相當大程度的貢獻來源于省內高校。教育還在諸多方面發揮著服務社會的功能。教育穩,則社會安;教育興,則人心定;教育好,則就業旺。以職業教育為例,“十一五”以來,我省職業院校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了300多萬既有學歷文憑又有專業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尤其是通過欠發達地區與珠三角地區中等職業學校聯合辦學,每年安排35萬名農村家庭中職畢業生到珠三角地區就業,真正實現了欠發達地區貧困家庭“就業一人、全家脫貧”的目標。
盡管我省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仍要清醒地認識到,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與國內國際教育先進水平相比,我省教育發展還有明顯差距,面臨一些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和問題。林積表示,這些迫切需要用科學的理念、重大的舉措加以解決。面對新形勢、新變化,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各級政府尤其是教育系統必須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切實加強對教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前瞻部署,做到“五個發展”:堅持創新發展,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堅持協調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堅持綠色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堅持開放發展,提升教育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堅持共享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針對新時期我省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變化,羅偉其認為,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是廣東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因為廣東教育經過“十二五”的改革發展,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變化,在今后相當長時期里,我們要把精力和資源更多地集中用在實現教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上來。因此,必須以理念為先導,牢固樹立并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期破解發展難題、補上發展短板、增強發展動力、夯實發展優勢。這是廣東教育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勢所趨。
羅偉其在主旨演講中提出,到2018年,我省教育服務體系要更加健全,教育公平保障、教育發展質量、教育貢獻程度、教育治理水平要位居全國前列,教育現代化要取得重要進展,基本建成教育強省和人力資源強省。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粵港澳緊密合作、融合發展,教育信息化、國際化發展水平高,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在國內有廣泛認同度的南方教育高地。要達到這些目標,他提出了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廣東教育改革發展的策略:堅持創新發展,激發教育活力;堅持協調發展,優化教育結構;堅持綠色發展,引領教育風尚;堅持開放發展,拓展教育資源;堅持共享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羅偉其表示,以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為主要切入點,以科學理念轉變發展方式,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規模、結構、質量、特色和效益的優化與提升,將是廣東教育改革發展的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