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育樞
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學生掌握好乘法計算,能為日后的除法計算打好基礎。對比香港內地小學乘法教學,可以給我們另一個角度啟發教學,優化乘法教學策略。
一、兩地二年級乘法教材對比
比較:香港教材先在前面滲透50個一數、100個一數,為后面乘法學習打基礎。從教材編排來看,香港先完整學完乘法,再學除法。內地分兩段走,先學1-6乘法口訣,緊接著學用2-6乘法口訣求商;再學7-9乘法口訣和對應的求商。
分析:香港教材安排先完整學完乘法口訣,再學習用口訣求商,這樣便于學生對乘法口訣有一個系統完整的認識,再學習除法。但是這對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內地乘法分兩段走,降低了背口訣的包袱,但是乘法口訣學習的順序只是簡單的從小到大編排,2、3、4、5、6、7、8、9的口訣。
策略:兩地乘法教學需要相互學習借鑒,彌補各自的不足,這樣才更好地優化乘法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乘法計算。香港的乘法教學可以借鑒內地分兩段,先學2的乘法口訣、5的乘法口訣、10的的乘法口訣、4的乘法口訣、8的乘法口訣,再學習3的乘法口訣、6的乘法口訣、9的乘法口訣、1的乘法口訣、10的乘法口訣和0的乘法口訣。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生背口訣的包袱,又能提高學習效率。內地的乘法教學順序可以借鑒香港的,先易后難,再按倍數關系的先學,這樣有利于學生發現乘法口訣規律,快速記憶口訣,提高學習效果。
二、兩地乘法計算教學對比
1. 乘除法——減少口訣記憶的數量
比較:香港的乘法還存在被乘數與乘數的區別,如3個2只能寫成2×3,不可以寫成3×2。內地在課改后,取消了這種區別,乘號前后的兩個數統稱為因子,如5個2既可以寫成2×5,又可以寫成5×2。在乘法口訣表里,香港教材安排了“從0-10的口訣,每個口訣有10句,共110句”,內地教材只有45句乘法口訣。
分析:由于香港教材乘法口訣太多,造成學生記憶負擔較重,提取速度也就相對較慢。
策略:當我們用香港教材教完“0-10”的乘法口訣后,可以幫助學生一起整理乘法口訣表,在整理之前,可以先讓學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訣可以處理兩個乘法式子”的道理;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乘法口訣表,把重復使用的刪去,如:0乘任何數都得0,就可以拿走0的乘法口訣;10的口訣是在1口訣基礎上添0,可以拿走;1乘任何數都得本身,也可以拿走;后面2-9的乘法口訣中,相對應的橫排與豎排重復,可以保留一排,拿走另一排。這樣就使需要記憶的口訣減少了。
2. 豎式計算——建立“圖式言”三聯系
比較:乘法豎式計算,兩地計算的先后順序不同。內地是從右邊乘起,學生也只會從乘數的個位乘起,再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香港則從左邊乘起。
分析:內地乘法豎式計算從個位乘起,用擺小棒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明白,先算散的再算整捆的,便于理解滿十進一的道理,當散的湊成整十后就變成了一捆。香港從高位乘起,相當于估算,使學生計算乘法時不至于相差太離譜。
對策:乘法豎式計算,內地是從右邊乘起,學生也只會從乘數的個位乘起,再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香港學生則從左邊乘起,計算方法多樣。
三、兩位數乘法對比
例:列豎式計算23×151=3473
這么多種的計算方法,是我原來沒想過也沒碰到過的。這是香港慈航學校的楊主任告訴我的,在她班上既有香港本地學生,也有內地來的學生、外籍學生,由于各地不同的計算習慣,也就出現了以上幾種計算方法。楊主任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師,對于這樣的情況,她民主地讓學生用各自掌握的方法計算,但由于習慣的不同,也造成了部分學生聽課時產生了模糊的現象,所以在香港這種國際大都會教數學還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語言不同,還有這樣或那樣習慣的不同。這也讓我對乘法豎式有了一個更深的了解。
細細比較,我們不難看出,內地乘法計算的豎式更簡便,計算的步驟通常是151乘以23,先從乘數的個位乘起,用乘數個位上的3去乘,乘得積的末位對齊個位;再用乘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積的末位對齊十位。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豎式簡便,但學生要小心處理數位的對位問題,否則容易出現數位寫錯,造成計算的錯誤。香港的計算,在豎式里還要添0再計算,雖然看起來書寫復雜了,但是學生在計算時書寫數據的數位不容易錯,同時香港從乘數的高位乘起,恰好符合估算、速算的習慣,所以從高位乘起來,便于學生把握乘積的位數個數,從而提高計算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