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留生
冼夫人作為茂名市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名人,其文化已經成為茂名地區乃至廣東省有影響力的傳統文化,其精神也已經成為茂名有影響力的精神,這些都將長期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然而,把冼夫人文化作為教育資源正式引入學校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的學校并不多見。在校園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聯系日趨密切的今天,有必要將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一、教育管理者有足夠開闊的文化視野,是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冼夫人文化能否進校園,能否融入校園文化中,與教育管理者的文化視野、文化價值觀息息相關。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孫惠玲認為,校長的價值觀對學校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一些名校長的辦學思想和才能注定了學校的發展和成功,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學,竺可楨之于浙江大學,張伯苓之于南開中學。他們獨有的人格魅力、辦學精神和理念,成為學校發展中永不消退的基因。
不難看出,冼夫人文化處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什么位置,與教育管理者的校園文化建設決策密切相關。要將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去,教育管理者特別是校長責無旁貸。建設怎樣的校園文化,教育管理者、校長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路,要以足夠開闊的文化視野探索出一條清晰的路徑,而不是人云亦云。現時不少學校沒有獨特的校園文化,與教育管理者、校長的文化短視不無關系。
事實上,茂名濱海新區教育部門早在一年前就已經著手推進冼夫人文化進校園一事,并且已經在全區中小學鋪開,他們通過開展“冼太文化走進校園,學生走進冼太故里”系列活動,進一步學習和弘揚冼夫人精神,真正讓冼夫人文化成為引導學生健康發展的航標,成為學校師生的精神脊梁,成為支撐學校長遠發展的精神動力。正是教育管理者具有了將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園的文化視野以及科學的決策,冼夫人文化才真正進入了濱海新區中小學的校園。
二、一脈相承的文化制度建設,是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重要保障
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制度保障,以及學校每一任管理者對校園文化制度的認同與堅持。校園文化建設制度貴在一脈相承,一種文化機制一旦得到了延續,勢必會產生長期效性,校園文化就能夠積淀,校園文化也能夠得以傳承。
在此之前,茂名市校園文化建設沒有給予冼夫人文化相應的地位,有歷史的原因。一是以前冼夫人文化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只是在文化界得到相應的研究與肯定;二是校園文化建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的做法沒有得到重視;三是熟悉冼夫人文化的教師少之又少,即使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心植入冼夫人文化,也是有心無力。但是,冼夫人文化今日之地位已經遠非昔日可比,冼夫人文化正迎來進校園的最好機遇。冼夫人文化能否生根發芽,并且成為校園文化的旗幟,需要有一脈相承的校園文化制度作保障。
任何有著自己文化烙印的校園文化,都不可能生成于一朝一夕,都是一代代人傳承的結果,這就需要校園文化建設制度具有傳承性。一是明確校園文化建設具有穩定性與長期性這一重要屬性;二是不能把冼夫人文化進校園作為教育政績,淡化政績觀;三是校長要明確自己只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接力者。
三、學科滲透,是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
一種文化能否在校園落地生根,在于這種文化能否為人所理解,能否為人所接受。冼夫人文化雖然貴為優秀的本土傳統文化,但即使在其發源地濱海新區,也并未完全為人所熟知,因此其即使進入了校園,但是離真正落地生根還差很遠。要使冼夫人文化成為校園文化的亮麗風景,通過學科滲透不失為可行的辦法。
(一)通過班會課普及冼夫人文化。班主任可通過班會課普及冼夫人文化。可充分利用好校本德育教材《巾幗英雄冼夫人》,按要求開設課程,安排專人授課(主要是班主任,以班會課的形式進行授課),課程設置及教學實施情況納入學期教育教學常規檢查內容,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會及相關競賽活動。這些做法都有利于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中。
(二)通過語文課滲透冼夫人文化。語文課作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理所當然地承擔起傳播冼夫人文化的責任。當然,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安排學習冼夫人文化的內容。例如,小學語文課堂主要以講述冼夫人故事的形式來宣揚冼夫人愛國愛民的思想;初中語文課可以通過觀看紀錄片《冼夫人》,分集進行討論,以觀后感的形式作文,把自己對冼夫人思想的認識以語言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理解冼夫人文化的內涵;高中語文課可以講授《隋書·冼夫人傳》,既把冼夫人的傳記作為文言文學習的文本進行字、詞、句的學習,又可以學習冼夫人愛國主義精神、民族團結精神和改造社會精神,能夠促進冼夫人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
(三)通過歷史課品評冼夫人精神。作為歷史人物,冼夫人已經擁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她的地位具體怎樣,學生也許還只有朦朧的認識。這時,可以通過歷史課,以品評冼夫人歷史功過的形式來解讀冼夫人。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將冼夫人與其他歷史名人進行比較品評,從而加深認識冼夫人文化的內涵。
通過不同的課程,學生將會全面認識、深刻理解冼夫人文化的精辟內涵,不斷推動冼夫人文化進校園的腳步,從而達到將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中去的目的。
四、激發教師激情,是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重要方式
“教師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學校文化建設必須尊重教師的主體性,煥發教師激情,激發教師創新精神。學校文化的變革實踐,應該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為。”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孫惠玲說。
用時髦的說法,校園文化建設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它更需要得到教師群體的支持。一是進一步宣傳冼夫人文化,將冼夫人文化置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來認識冼夫人文化,提高全體教師對冼夫人文化地位的認識。二是采取多種形式,使教師自覺參與學習、宣傳冼夫人文化,激發他們的文化激情,如開展教師征文、演講比賽、書畫比賽、專題講座等。三是評選冼夫人文化使者,通過冼夫人文化使者來進一步宣傳冼夫人文化。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錢源偉談說:“學校文化即學校存在的方式,學校成員的生活方式。學校文化是一種工作生活習慣。”只有教師將冼夫人文化視為學校生活的一部分,冼夫人文化才能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
教育家蔡元培說:“欲知明日之社會,須看今日之校園。”冼夫人文化如果能在校園里蓬勃發展,社會必將是風清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