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平凡
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是當前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正式提出了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的辦學理念。
東莞市雖然近10年來,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通過加大投入,學校的硬件配置和軟件建設上都有了較大的改善和提高,教學質量明顯提升。但在同一鎮區范圍內,在相同的教育政策、教育資源配制下,各學校的內部管理效率、教學質量、學校內涵發展、優質發展、特色發展等諸多方面,仍存在明顯的不均衡現象。為此東莞市石龍鎮在2012年申報了廣東省“十二五”教育規劃立項課題《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踐研究》并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動。
一、對全鎮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小學管理現狀開展了較大規模的調查研究
調查的工具由中國教育學會的“現代學校聯盟計劃”制定的關于建設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相關問卷改制而成,調查工作完成后,形成了具有指導意義的上萬字的調查報告。綜合各項調查分析可知,大多數學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目標,學校工作有主題,有思路,有方法,有經驗,而且有的學校通過努力已形成了一定的辦學特色,取得了突出的教學成績及科研成果,并在全市及本區域內產生了較大影響。存在的問題是:1. 部分教師敬業精神不足,進取精神不強,思想保守,個人綜合素質有待提高。2. 有的學校還存在設施陳舊,師資、生源質量較差的現象。3. 有的學校在教學方面注重方法,注重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成果,但還需要進行推廣和提升。4. 有的學校辦學思路、工作主旨、目標有待于進一步明確和突出、管理理念和方法還比較傳統和保守,還缺乏改革和創新意識。我們得出,研究學習現代學校的管理理論,建立現代學校的管理制度,從合理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制度規范等角度,積極突破和創新學校管理模式,是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推進鎮區內各初中小學優質、均衡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區域級現代學校管理制度
在對本區域經濟、社會及學校發展現狀做出了認真、科學的調查和分析研究后,結合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原則、方法,歷時5年,創新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制定發展規劃;2.制定均衡投入及教育資源配置制度;3.規范的學校資產及財務管理;4.人力資源的管理及開發;5.骨干教師隊伍建設;6.教育科研管理;7.校園安全保障,共計達64項。初步形成了區域級現代學校管理制度體系,提高了管理的效能,并完成了《石龍鎮教育管理制度匯編》一書下發到各學校。
三、重點建立均衡的教育投入制度及教育資源平衡機制
2010年以來,先后制定了《石龍鎮教育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石龍鎮關于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石龍鎮“十二五”期間教育資源配置規劃》, 2013年制定了《石龍鎮中小學聘用合同制教師管理工作方案》,在全市率先實現合同制教師與公辦教師待遇相當。到2014年全鎮所有公辦、民辦中小學的辦學設施全部達到市標準化學校標準,為全鎮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打下了物質基礎。
四、建立、完善獎教、獎學制度,促進中小學優質發展
2011年修定了《石龍鎮中小學教育獎勵辦法》,補充制定了《石龍鎮教育科研獎勵辦法》。2014年又再次修定,改名為《石龍鎮教育獎勵辦法》。實踐證明,一年一度的獎教、獎學的激勵措施,對全鎮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五、合理規劃、調整中小學布局
研究怎樣科學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調整和完善教育規劃和布局,使中小學校教育布局與現有人口變化、經濟社會水平、師資條件、交通狀況等相協調,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環節。2011年課題組制定了《石龍鎮小學布局調整方案》并逐步實施,主要做法是1.將老城區、黃洲區幾所麻雀型小學撤消、合并,在老城區保留中心小學并搬遷至面積較大的原石龍中學校區,還對新校區進行了升級改造;2.在人口發展較快的新區(西湖區)建立了一所新的小學;3.通過改造辦公樓、新建功能室等辦法,改造了硬件落后的三所學校。
六、公辦學校幫扶民辦學校,促進公辦、民辦學校均衡發展
2011年5月制定了《石龍鎮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到目前為止,公辦、民辦學校100%達到廣東省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標準。2014年又研究制定了《石龍鎮義務教育階段公民辦學校結對幫扶工作實施方案》,具體做法是:1. 開展調查分析;2. 制定方案,明確幫扶的內容、目標、要求;3. 相互考察,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4. 認真考核評估。
七、打造區域骨干教師梯隊,促進教師隊伍優質均衡發展
東莞市在2000年前后的幾年面向全國招聘大批教師,由于當時實行三級辦學,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同一鎮區不同學校的招聘標準不統一,以致師資隊伍良莠不齊。另外,隨著教師職稱評定的推進,部分教師出現職業倦怠,打造骨干教師梯隊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教師隊伍均衡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石龍鎮的做法是:1. 首先成立鎮級教研室及鎮級學科中心組。2.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鎮級學科帶頭人評選及管理制度。目前已評選了兩屆鎮級學科帶頭人。3.2012年還組織成立鎮教育科研中心組。4.2014年又開展了鎮級“三名工程”建設。2010年至今,已培養省級名師4人、市級名師、教學能手60多人,建立鎮級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工作室7個,培養鎮級名師、教學能手100多人。
八、大力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
2011年制定了《石龍鎮教育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2012年6月,經廣東省教育廳審批,同意石龍鎮創建“以信息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驗區”。目前基本完成了覆蓋全鎮的鎮、區、校三級教育信息化網絡格局以及“石龍教育”網、“石龍教育”微信公眾號、微課掌上通等公共服務平臺。
以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為途徑,從“硬件標準化建設”“人力資源流動配置”“教育資源的平衡共享”“信息網絡平臺的開發利用”等諸多方面,開展推進區域義務教育的均衡優質發展的實踐研究,可以為建立與當前社會運行相契合的、有效發揮學校應有職能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提高學校教育管理效能,實現義務教育的秩序化、公平化,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