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建剛
城市化進程是社會歷史進程中的客觀規律,是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如馬克思所說“現代的歷史是鄉村城市化”。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改革開放伊始,東莞歷經30多年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其崛起的速度與成果,令世人驚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其區域經濟突飛猛進的同時,教育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客觀地看,數量龐大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城市化進程過快背景下治理能力現代化經驗的相對欠缺,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亟需明晰,社會及家長對高水平教育的強烈需求與學校內涵提升的漸進過程沖突日益加劇,這種種矛盾令到東莞諸多鎮域的普通中小學在歷史與未來、傳承與創新、現實與愿景之中備受煎熬。在這種背景下,我們一起把眼光聚焦到東莞市大朗鎮長塘小學,感受她近幾年努力轉型的脈動與思考,梳理她近幾年內涵發展的思路與軌跡,對于我省廣大農村小學在經濟社會大發展的背景下如何突破發展,無疑具有非常典型的示范意義。
追問:轉型的內容選擇
長塘小學,原屬于大朗鎮長塘村的村辦小學,后來在由三級辦學改為兩級辦學后,歸屬大朗鎮宣傳教育文體局管轄。幾年前的長塘小學,環境設備一般,教育資源匱乏,家庭教育薄弱,教師觀念和教育思想保守,教師隊伍亟待提升。現實的困境亟待突破,學校轉型的需要日益迫切。但如何轉型?轉型的具體內容應該包含哪些?具體路徑如何選擇?這些問題的明晰、研究、應對與解決,成為長塘教育人最是關切的現實命題。
“為了厘清這個問題,我不斷地研究國內外教育思想,研究國家對教育的要求,走訪了國內許多有名的專家。研究人的發展需求,研究教育本身的規律,經常會設想理想中的長塘小學應該是什么樣的?在這里,教師、學生應該過什么樣的校園生活,學校的教育生態應該是什么樣子。我想:社會在轉型,經濟發展方式也在轉型,農村也正在向城市化轉型,那么農村教育就應該向城市小學轉型,這一思想確定后。我就把教育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管理模式、育人模式、課程設計、課堂結構、教學內容等等作為農村小學教育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最終目的:就是要讓農村的孩子能像城市孩子一樣在農村也能享受城市孩子的優質教育。”長塘小學校長梁小平對于當時的思考這樣描述。
理念要重建。與時俱進,緊跟直到適當超越大朗的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由農村小學向城市小學轉型,在思想觀念上,要徹底摒棄教育的功利性,要從追求“成功”,走向追求“成長”,最終走向追求“幸福”,為此,學校提出了“綠色發展,為幸福人生奠基”的發展理念;在質量追求上,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做到從追求“分數”走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摒棄工業化的育人方式,從強調共性、過度控制,走向自主選擇,走向健全人格的教育;在學校內部管理上,從“入行”管理走向“入心”管理,從局部思考走向整體構建,從碎片化管理走向系統化管理;德育從生活入手,走向三生教育,即: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
課程要重構。辦什么樣的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最終必須通過課程來實現辦學目標和培養目標。因此,學校轉型,課程必須重構,課程建設要從整齊劃一的地方課程走向開放性的學校課堂體系建構。其次,必須走要深化課堂改革之路,課堂教學要從講堂向學堂轉變。
實踐:轉型的突圍路徑
只有讀懂了時代、讀懂了學校、讀懂了教師,正確理解教育,才能做到精準轉型發展。自2011年9月起,長塘小學采取以“項目帶動”為主要改革路徑,以高效課堂建設為主要推進抓手,通過系列實踐,推動學校由農村學校向城市化轉型的過程中收獲了無限精彩:語文科先后開展了“主題閱讀”“真情作文”“自主識字”等項目實驗;數學科開展“以單導學”教學改革;英語科推行phonics教學……
兩大抓手促進教師轉型
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只有實現全校教師的城市化轉型,學校的轉型之路才有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因此,長塘小學把教師的理念更新、素質提升和專業發展作為學校突破發展的關鍵抓手和重要內容。
專家引領。為整體提升語文教師教學素養,強化教學技能和培養優秀教師群體,進一步推動學校教學水平的提升,2015年3月“余映潮專家工作室”在長塘小學掛牌成立。長塘小學旨在以“專家工作室”為培訓組織形式,以“專題培訓”為主要培訓方式,以“專家示范,面對面、手把手進行指導”為培訓工作要求,通過“以點帶面”的工作方法,在大量教學實踐活動中讓參加培訓的語文教師提高教學設計水平,提高教研水平。長塘小學陳老師告訴記者,能夠參加專家工作室覺得很榮幸,機會也很難得,希望通過專家引領提高自己語文素養,尤其是把握語文教材,解讀語文教材的能力。
“余映潮專家工作室”成立以來,著眼于訓練教師的課堂閱讀教學技能和培養優秀教師群體,在大量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讓參加培訓的語文教師經受歷練,從而提高教學設計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研水平,促使合格教師走向優秀,優秀教師走向卓越,對長塘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素養和課堂讀寫教學質量起到了明顯的提升作用。
沙龍研討。為了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引領學校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總結,在總結中成長,長塘小學近五年來,堅持以沙龍研討創新教師學習形式。學校的沙龍研討在內容上涵蓋管理、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等各個方面;在主題選擇上堅持結合實際、突出實用、務求實效;在時間安排上堅持定期、定時,做到月月有沙龍。比如學校舉行的一次教學反思沙龍活動,從課堂教學反思的層面,讓學校教師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優化課堂教學程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活動中,發言教師結合自己教學實際,暢談教學中的得與失,與全校教師一起分享各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智慧與感悟。
三大項目推進課堂轉型
農村小學教育的轉型發展,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都必須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高效課堂建設要在文本解讀上下功夫,要重構課堂結構,要轉變優化教學方式,要把課堂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在轉型過程中,長塘小學始終堅持把“農民變市民、村民變居民,用創意引領校園生活,用創新引領學校發展,引領孩子走適合他的路,不斷追求獲得幸福的能力”作為長小教師的追求。
近年來,長塘小學為了改變教師的教學狀態和成長路徑,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該校從實際出發,確立了以項目為推手,以“高效課堂”建設為載體,以“提升質量”為追求的教學改革,在語文教學上引進主題閱讀、自主識字及真情作文三個項目,以項目研究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力求實現教學焦點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的轉變,讓講堂變學堂。
主題閱讀。2011年,學校引進了特級教師陸恕開發的“新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理念,開展主題閱讀實驗。主題閱讀教學以單元主題為核心,遵循“整體性原則”組織閱讀教學。它最大的特點是,以一個單元的教材為單位組織教學,進行整體設計。學生在同一主題下,閱讀由課內引向課外,由文本延伸到文化,這種以主題引領的建構性閱讀對學生不僅僅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閱讀習慣的養成,提升人文養素。
自主識字。快識字、早閱讀是兒童語言及智力發展的關鍵。2013年,長塘小學語文低年級部引進李虎老師的《小學低年級“自主識字,同步讀寫”實驗研究》項目,在一、二年級中開展自主識字活動,讓低年級小學生通過參與“看圖猜讀”“折疊確認”等游戲活動自覺主動地快速識字。通過一年的實驗, 學生自主識字量是常規教學識字量的3到5倍。
快速作文。為了提高習作教學的效率,該校于2013年引入“真情作文”項目,多次邀請專家培訓教師。學校從最初局部骨干教師參與改革,到如今人人參與習作教學改革。在教學中,使用人教版教材及配套的《真情作文》教學,抓住單元主題及體現語文素養的工具性——專題訓練點,實施由課內到課外的讀寫一體化教學與訓練,以讀帶寫,讀中悟法,以寫促讀,讀寫聯動,鼓勵并引導學生投入自然,感受生活,開拓視野,積極思考與練筆。如今,很多學生已走出“言之無物”“言之無序”的怪圈,變得樂寫、愛寫。
從主題閱讀到快速識字,再到真情作文,長塘小學以語文科為切入點,有效地轉變了該校老師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設計水平,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研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更有效地轉變了學生們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中愿說、敢說、能說,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記者觀察:教育就是讓人幸福
五年時間,長塘小學在努力的探索與不斷的創新實踐中,終于將自己的發展步伐完美地融入了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的城市化建設進程,實現了由一所農村小學向城市化小學的嬗變,以其優質的辦學水平和能力贏得了當地社會各界的認同和贊譽。
思考長塘小學轉型的成功,根本在于他們對教育的熱愛與追求。正如長塘小學校長梁小平所說,“我對教育有著非同一般的熱愛”。想干事,是干好事的前提。愛教育,是干好教育的基礎。長塘小學作為大朗乃至東莞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鎮小學,既沒有升學任務,也沒有考核壓力,但他們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認真態度,堅持自我加壓,不斷探索、思考、實踐,最終實現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的大幅提升,根本在于他們對教育的熱愛與追求。
總結長塘小學轉型的成長,關鍵在于他們對自身的認識與突破。一所學校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離不開對發展現狀的清醒認識,離不開對未來愿景的清晰描繪。同樣,一所學樣的突破發展,必須準確明晰問題的癥結,必須準確定位突圍的方向,必須敢于否定既有的經驗。長塘小學在五年時間,經歷三次大的變革,每一次變革都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漸進過程,最終實現破繭成蝶。認識自我需要理性與智慧,自我突破需要勇氣與創新。因此,對自我的清晰認識之后的突破,便成為長塘小學成長旅途中自然而然的收獲。
走在長塘小學美麗的校園,走進長塘小學的課堂,你會在內心生發出一種感動。因為,你能從長塘小學孩子們的臉上閱讀出由衷的自信,從長塘小學老師們的氣質中品味到一份從容與溫馨。細細想來,長塘小學的一切思考與實踐,原本只是在為著實現一個目標:讓師生因教育而幸福。
(本文圖片由東莞市大朗鎮長塘小學提供)
本欄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