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影
說起“銷量全球第一”,他笑言這是無心插柳,不必志得意滿;談及“中國品牌名片”,他謙稱虛名累身,功過由他人評說。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已過耳順之年的湯玉祥雖然光華內斂,言談之間卻自有一股豁達與自信。
在他看來,無論是宇通客車,還是中國品牌,既要承認與發達國家目前的技術與實力差距,更要看到中國當下社會經濟大環境中的各種機遇,路雖然不好走,成功卻并非遙不可及,腳踏實地,就是做好制造業、打造中國品牌惟一的訣竅。說這些話的人就是宇通客車董事長湯玉祥。
縱論時局認清差距 把握大環境機遇
生于江蘇宜興卻在河南發展的湯玉祥,身上兼具江南兒女的細膩與中原豪杰的大氣,多年浮沉商海和掌舵宇通的經歷,使他更愿意從宏觀的視角去把握行業發展的全局。
談到中國品牌未來如何參與全球競爭,湯玉祥向記者直言,當前中國的制造業還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對于中國品牌客車,湯玉祥有著更為冷靜而深刻的認識:“宇通客車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競爭力,但也要看到與國際競爭對手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在基礎原材料方面,比如客車的輕量化需要的高強度鋼材。25年前我在德國考察,就已經看到了高強度的異面型鋼直接由鋼廠完成生產,然后送往整車廠直接安裝應用,而中國在這方面至今還缺少成熟的量產能力。所以客車行業制造水平的提升,需要國家整個工業鏈條方方面面的努力,各行業要一起‘補課,但我們不能等到‘補完課了才向外競爭,必須要邊走邊發展。”
不過,認清差距并不等于自減斗志,對于中外客車品牌的“知己知彼”,使得湯玉祥對宇通更有信心。
更為重要的是,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展現出國家提振中國制造業水平,將中國由“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的空前決心,汽車作為制造業領域的重點,責任和機遇不言而喻,這是來自“內部”的驅動;而“一帶一路”宏大戰略的實施,必將帶動中國與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經濟帶、涵蓋歐亞非三大洲眾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多邊貿易的發展,無形中對中國品牌客車在國際市場上的推廣和品牌塑造有著巨大的幫助,此乃源自“外部”的助力。
無論是中國市場與生俱來的優勢,還是當下宏觀經濟大環境帶來的內外合一的驅動與助力,都為客車行業打造中國品牌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而宇通更是隨著這股大勢而上并且成功地從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由1993年一個年銷量不足700輛的小廠,快速成長為2014年以61398輛的客車銷售業績連續12年位居中國客車市場第一,連續4年蟬聯全球客車產銷量冠軍的市場巨頭。如今,宇通擁有世界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條件最先進的客車生產基地,并率先在汽車行業實現出口免檢;國內客車市場平均每銷售10輛車,就有4輛出自宇通麾下,全球每售出10輛大中型客車中,就有一輛是宇通客車。
相較于乘用車市場而言,客車行業在自主研發和中國品牌的口碑塑造上,顯然做得更好。
那么,宇通作為客車行業的領頭羊,又是如何發展成為全球第一的呢?
對于這樣的問題,湯玉祥笑言,都是無心插柳。.
“坦白說,我們從來沒有把成為第一當作目標,當年只是懷揣著一種樸實的想法,就是努力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現在也是一樣。”顯然,湯玉祥并沒有自我陶醉,“宇通沒有把自己當第一,也不當‘名片,企業強不強自己說了不算。而且,銷量第一不算什么,這個數字今天能高,明天可能又降下去了,踏踏實實地做事才是最根本的。”.
用心服務 海外市場與新能源雙豐收.
2015年4月,宇通客車與委內瑞拉又簽署了2300臺套客車KD件的銷售合同,合同總金額3.61億美元。.
截至目前,宇通在拉美市場的總出口量已經超過10000輛,累計出口額超過10億美元。而古巴和委內瑞拉還只是宇通海外擴張的一個縮影。
近幾年來,除了拉美市場,宇通客車還遠銷俄羅斯、伊朗、沙特、阿爾及利亞、加納、安哥拉以及我國香港、澳門等地,在法國、以色列等發達國家市場也實現了批量銷售,目前宇通已經向海外累計銷售3萬多輛大中型客車,整體上形成了拉美、獨聯體區、中東、亞太區、非洲區、歐美區六大區域的發展布局。毫不夸張地說,宇通已經成為中國品牌客車在海外的代名詞。
回到國內市場,近年來,政府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力度日益加強,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市場,新能源都是車企的必爭之地。
而在湯玉祥眼中,推廣新能源客車對宇通來說不僅僅是商業行為,更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對我們經濟社會發展應負的責任。
早在2013年的兩會上,他就針對霧霾問題提交了《關于“加快推廣普及常規混合動力客車,加大純電驅動客車示范規模”的建議》。
“要想最終實現零排放,純電驅動汽車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在當前市場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瓶頸時,優先發展混動和電動公交車,是目前適應產業環境的最佳途徑。”湯玉祥曾在受訪時表示,同時他還提出了三方面建議:加快推廣普及常規混合動力客車,繼續給予財政補貼支持;加大以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和純電動客車為主的純電驅動客車的示范規模,國家和地方出臺政策支持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并實施優惠電價;完善相關法規和標準的建設,確保產品安全可靠,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技術實力和產業競爭力提升。
湯玉祥的話并非心血來潮,實際上,宇通早在上世紀末就已經開始對新能源客車領域進行布局,而且從一開始就堅決地扛起了中國品牌的大旗,以自主研發為主。
如今的宇通新能源產品部,在整車控制、車載能源管理、電機控制、汽車電子等方向上,都形成了以博士等高層次專業人才為核心的人才梯隊,研發隊伍壯大到了200多人。.
以人為本 用文化驅動企業打造中國品牌.
對于早已沒有了功利主義思想的湯玉祥來說,宇通的成績固然可喜,但真正令他感到驕傲的是宇通獨具一格的企業文化,“這是宇通能夠打天下、做大做強的根基”。
2011年,學生交通安全事故成為兩會備受關注的話題,湯玉祥第一個倡導在全國范圍將“校車專用化”納入義務教育之內;2013年,霧霾成為中國人眼前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湯玉祥在兩會建議大力推廣新能源客車;今年兩會期間,湯玉祥再次因“社保繳費比例過高,個稅起征點調至8000元以上”的呼吁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這種對民生問題和百姓疾苦的責任感,無疑也從湯玉祥個人身上,傳遞到了宇通的事業之中。
“銷售客車不能一賣了之”,湯玉祥表示,“服務能到達的地方才去賣車,是宇通遵守的市場準則。”以拉美市場的成功為例,在委內瑞拉,宇通在當地建立了6家售后服務維修站,平均服務半徑約280公里,有25名常駐的中國售后服務工程師和10名委內瑞拉售后服務工程師,并建立了一整套客戶培訓體系;當古巴陷入金融危機的時候,宇通曾投入500萬美元的配件庫存,以保證旗下客車在當地的產品完好率;而從2006年起,宇通更開始在全球構建銷售與服務網絡,在海外設立辦事處、配件庫,如今宇通的售后服務網點覆蓋全球一半以上的地區。
除了責任感,湯玉祥還有著對于客車行業的商機與危機的敏銳嗅覺和創新意識。在他看來,國內的客車市場已經逐漸趨近飽和,未來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行業集中度也會進一步提高。
數據顯示,2014年在商用車整體銷量下滑的形勢下,客車市場全年累計銷售52.95萬輛,同比增長10.7%,高于年初業界對市場8%的增長預期。然而,大客和中客在客車市場的份額均出現下跌。其中,大客市場去年銷售8.14萬輛,銷量雖然同比增長了3.0%,但市場份額卻下跌了1.2個百分點至15.4%;中客市場銷量下跌9.6%至6.27萬輛,份額下跌至11.8%。
在這樣的市場大環境下,湯玉祥將緊跟國家政策腳步開拓海外市場和推廣新能源客車視為宇通未來的兩個新的增長點。
“我預估未來國內的客車市場還有小幅的增長,但是企業應該有居安思危的警覺性,提早做準備。”湯玉祥一向保持著居于火屋、坐于漏船之心,對行業發展有著精準的預判,“新能源客車市場大有可為,而眼下的‘一帶一路對于中國客車行業更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宇通要順勢邁大步子走出去,提高海外市場的占有率和知名度。”
而善于抓住機遇的湯玉祥也沒有忘記與時俱進的創新。眾所周知,當年宇通靠著臥鋪客車的新市場開拓起步,如今智能汽車和車聯網的浪潮席卷而來,宇通也不落人后。
2011年,沉淀了兩年的宇通車聯網產品“安節通”智能運營系統上市,以幫助客運企業實現智能化管理。之后,宇通成立了一個容納100多人的龐大的互聯網研究部。目前宇通在校車、通勤,公交、客運等都提供了車聯網服務,截至2014年底,共有超過11萬輛宇通客車使用車聯網技術。
“汽車業正站在一個新技術時代的門口,各個行業的技術創新都有可能引發客車行業的質變。”湯玉祥對宇通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這位帶領著宇通闖過20多年風雨的掌舵人,給予宇通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銷量第一的光環,而是“踏實做人,用心做事”的企業精神,這也是中國車企和中國品牌應該學習的楷模和傳達給世界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