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 來青 素娟


蘭州,是位居我國西部的一座名城,古老的黃河從市區穿城而過,夾帶著渾黃的泥沙向東奔流。也許是豐厚的黃土更具黃金的質感,這塊放眼一望就見黃土塬的地方,歷史上曾有“金城”之稱。但是,“金城”畢竟偏居于資源短缺的大西北,當時光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北上廣深大片高檔居民小區已司空見慣,作為甘肅省會的蘭州市還沒有一處高大上的居民區。在西部大開發的熱潮鼓蕩下,不甘永久落伍的蘭州人就有了大手筆。由蘭州市與當地知名房產商名城企業集團合作籌建的蘭州東部科技新城(起步區)項目,后被冠之以“大名城”的高檔住宅區便應運而生。這也是中建七局自成立60多年來首次拿到的特大房建與市政項目。
“大名城”距蘭州市區12公里,位于規劃控制面積達136平方公里的蘭州東部科技新城西大門黃金位置,合同額為68億元,總建筑面積200萬平方米。在占地面積達20平方公里的施工規劃區里,設計者劃分了7個區塊,其中,1-4號地塊分別布局著33層、18層和11層的現代高層建筑群;5號地塊將建一座5星級豪華酒店;6-7號地塊則為展示中心和數十棟單體或聯排別墅。
凝視著由綠草碧水和寬闊的市政道路連綴在一起,建成后將集吃、住、游、玩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園林式工程效果圖,彼時,時任中建七局總承包公司總經理陳勝文(現為公司董事長)異常清楚,做起這個宏大項目來,遠比刺繡出一幅精美的大畫要艱巨得多,總承包公司將要打響一場從未遇到的硬仗。
中建七局領導向陳勝文囑托:“這個特大項目由你們承建,必須格外重視。此役只能勝,不許敗!”
調兵遣將,打響開局戰
這可真是一場空前的硬仗。暫不說施工高峰時需調集1萬多人的施工隊伍展開大兵團協同戰,其所需的設備,就要80多臺塔吊、30多臺挖掘機、200余輛運輸車;所需材料,則為23萬多立方米混凝土、2.6萬噸鋼筋、68萬多平方米的模板、260多萬個扣件……這些,都要在短短兩個月內全部進場。
要確保大戰勝利,必須有精兵強將沖鋒陷陣。總部設在鄭州的中建七局總承包公司(以下簡稱總承包公司),迅疾著手組建“西部遠征軍”。
經領導班子集體商議,時任公司副總經理兼西北分公司總經理蘇方毅(現任公司總經理),成為蘭州東部科技新城(起步區)項目(以下簡稱科技新城項目)指揮部指揮長。年近40的李合清,剛過而立之年的陳浩峰,具有國家注冊造價師資格、年方30的閆立超,三位實力型人才出任副指揮長。為抓好黨建促生產,公司還特派從事多年黨務工作的王洪林擔任指揮部黨總支書記。7個地塊被定為7個以英文字母為標志的工區,又在全公司調兵遣將,分別委任了7名工區主任,并分別組建起平均年齡才30出頭的管理團隊,在財務、商務、材料三大主要業務歸指揮部統管的構架下,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規模浩大的戰前準備。
夏秋之交,指揮部和各工區的100多名管理骨干分別從河南、湖北、陜西、甘肅等地業已熟悉且舒適的工作環境里整裝啟程,揮手告別親友,帶著“西出陽關”的幾多豪情,匯聚到了放眼滿山梁黃土,近瞧荒草叢生的目的地;大批跟進的,是列在優秀分包商名單中的6家勞務隊伍。
剛到工地,這些“先遣隊”尚無住所,借住在一家廢棄的養豬場里,八九個人擠在一個小房間,吃飯也沒有食堂。中午,熱浪襲人,大伙端著大瓷碗蹲在僅有電扇的小磚房里吃午飯,還常遇停電,大家由此戲稱小屋為“桑拿房”。
像大多數房建項目一樣,科技新城項目因占地廣,不僅涉及4家企業的動遷,還涉及六七個村子,兩三千村民的拆遷補償難題。就是幾分地的丁香樹苗,也有人搬出了類似于“雞生蛋蛋生雞”的補償邏輯來,為達目的,鼓動三親四友阻擋車道,甚至在荒地搭建窩棚,擺開和施工隊伍打持久戰的架勢。“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我們哪個大神也得罪不起呀!”李合清苦笑著回憶,“剛進場時,我們的測量員甚至還被一家保密單位當作收集情報的被扣下盤問呢。”
為盡快消除阻力,項目指揮部領導一面帶隊與當地村支部、村委會主動交流,走村串戶宣傳項目建設的意義;一面懇請當地政府與甲方出面協調。同時,采取游擊戰術,“敵退我進”,趁夜間施工。道路建設負責人周建偉笑著說:“我們修路打前站的,是露天作業,大家戴口罩又嫌悶熱,呼吸不暢,就整天弄得灰頭土臉的,一說話滿嘴細沙硌牙。”
盡管一到大西北就遇到不少“攔路虎”,但總承包公司的先遣軍將士們在被高原強烈的紫外線曬得蛻了幾層皮后,還是布設出了大部臨建設施,開通了施工的道路,并加緊使基本的施工條件盡快就緒。
排兵布陣,拿下攻堅戰
鼓樂喧天,鞭炮動人,2013年9月26日,總承包公司與造“城”心切的甲方,聯合舉辦了氣氛熱烈的科技新城項目開工典禮。緣于西部地區冬季強制停工的硬性規定,甲方急切要求,在開工后至當年的12月15日,施工方必須完成3個億的工程量,否則,不支付工程款,罰款1000萬元!
3億元工程量,意味著要在3個月內,趕出29.8萬平方米的基礎澆筑面積。按正常施工,半年也難完成任務。面對員工的猶疑,蘇方毅在動員大會上擲地有聲地強調:“公司選調我們來,就是要打勝硬仗的。我們只要抱定必勝信心,就一定有攻堅克難的辦法。”
群情激昂中,各工區的基礎工程施工全面鋪開,4000多名勞務工人的快速加盟,旋即使亙古沉寂的黃土地一片喧嘩。
大干不久,指揮部卻接到了告急電話:混凝土供應方的預算與施工需求出現偏差,多個工區混凝土供應嚴重不足。蘇方毅一聽“軍情”,立馬沖出辦公室,喊來了指揮部材料負責人謝節好。按蘇方毅的推算,項目全部工區高峰時一天至少需混凝土七八千方,但已有的供應商一天卻只能提供3000方左右。為補齊供應缺口,蘇方毅即刻帶隊驅車出外“找米下鍋”,兩天時間,跑遍了駐地周邊20公里內的混凝土供應點。有道是“上桿子不是買賣”,6家混凝土新供貨商一看要貨急切,便一致要求先付款再供貨,導致指揮部資金缺口近三千萬元。好在趕到蘭州蹲點的陳勝文總經理接到報告后,立即想法籌措,不到3天就解了燃眉之急。
當年10月中旬,隨著施工的快速推進,不少工區勞務工人緊缺。總承包公司總部急指揮部所急,短短兩天就從鄭州、西安等地調入3個勞務隊共1200余人,急援蘭州。
進入11月,日漸寒冷,為趕在冬季休工前實現節點計劃,科技新城的各大工區鉚足了勁兒搶工期。此時,施工用水卻供不應求。按施工進度,現場每天需水4000多立方,而與工地臨近的一個自來水廠日最大供水量僅為2800多立方。好在原養豬場是D區的工區,有一眼生活用井可供采水,其他工區就到D區晝夜排隊拉水。在取水井更換了16次凍壞的取水軟管后,施工用水基本滿足了生產需求。
嚴寒中,各工區在想方設法齊頭并進。但12月5日,蘇方毅還是接到了C區的告急電話,由于地質結構和施工圖變更等因素,該區原計劃在“12·15”要完成的正負零工程量,尚有2萬平方米沒澆筑,原計劃幾乎無望實現!此時,離全線完成基礎工程節點任務只剩9天,這就意味著,C區要在9天內搶出正常施工一個多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急速盤算后,蘇方毅果斷決定,抽調其他工區的骨干增援C區。為統籌協調方便,他還特意往施工現場吊裝了一個活動房,作為前線指揮所。
12月的大西北,風雪肆虐,氣溫最低降至零下28度。為保障澆筑的混凝土不受冰凍影響強度,各工區都購買了大批棉被,覆蓋混凝土面層,還購買了700多個火爐,人為增溫防凍。幾千名施工人員晝夜輪班大干,各工區的管理人員見蘇方毅也吃住在工地,自然都不下“火線”。為防止煤氣中毒和過度勞累出現安全事故,工地安管部門拿著大喇叭,組成安全巡邏小組四處巡視,不停喊話。在拼搶工期的勞動競賽中,大家不愿去食堂吃飯浪費時間,大桶裝的礦泉水和方便面就成了標配的工地快餐。連軸轉似的操勞,加上食用的多是缺少維生素、容易“上火”的快餐,導致許多現場管理人員兩眼紅絲,雙唇干裂。蘇方毅更是急火攻心,連鼻翼也被“燒”得潰爛,但他依然堅持在工地邊輸液邊指揮施工。
苦打硬拼到了12月13日,有個勞務隊的領班見到蘇方毅,還是癱坐在沙發上低沉地嘟囔:“估計是完不成(任務)了!”蘇方毅撐著病體嘶啞著嗓門對他說:“還有兩天才到決勝時刻,有一線希望,咱就不能放棄!”為兌現承諾,蘇方毅帶著幾位干將,倒排工作計劃,按小時為單位,分秒必爭。
C區工期太緊,勞務工即使一個班干十五六個小時,站起來冰渣子嘩啦啦從褲管上往下掉,仍完不成太多的工作量。正好,13日這天,H 區的施工任務已基本完成,剛松口氣的100 余名勞務工人,換下工裝就上了兩輛大巴,欲回家過春節。指揮部當即好言挽留,但返鄉心切的老鄉們即使對高額的報酬也無動于衷了。情急之下,在C區施工的一個勞務隊干脆開來兩輛鏟車,堵車“留客”。欲返鄉的工友們也理解同行的苦心,只好留下來一同攻堅。
歷經無數次協調攻堅后,總承包公司這支直赴蘭州的“西部遠征軍”,不僅超額完成了“12·15”施工任務,產值也高達5.8億元!
同心合力,打贏殲滅戰
春風一縷蕩柳煙。2014年3月,建設者們正陸續返回乍暖還寒的科技新城工地,就在當月底接到了甲方一道硬性指令:兩個月內必須建設一處供甲方售樓、管理人員入住的永久性宿舍。這棟4層宿舍,總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盡管施工技術含量平常,卻有較高的內外裝修要求,要在兩個月內建成且“拎包入住”,已相當困難。但指揮部猜準了甲方的急切心思,經集思廣益,朝甲方放出了35天建成交驗的豪言。甲方一聽喜上眉梢,但沒人敢相信這異常承諾的可靠度。甲方一名負責人甚至半開玩笑地對蘇方毅說:“你們要能說到做到,到時就挖個坑把我埋了!”
既然許下了莊嚴的承諾,豈不知“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古訓?面對著甲方管理人員多為觀望的眼神,4月7日,做好了戰前動員準備的科技新城項目指揮部,在各工區選出能工巧匠,組成了一支誓要打贏殲滅戰的“聯軍”,拉開了一場被大家命名為搶建“瘋人院”之戰的戰幕。
4臺挖掘機、2 輛鏟車、310 多名建筑工同時行動,一時間,指揮部用比平時多兩倍的機械、人員投入,定要做出個“快速建造”典范給甲方見識一番。
幫扎鋼筋、澆筑混凝土,二次結構施工,內外部裝修……24 小時不間斷地交叉作業……有的工人甚至把被子抱到作業面,累了就歇一兩個小時,醒來繼續奮戰。
“工人們常說,干別的活是掙錢,干這個活是要命!要不是為傳揚咱中建七局的鐵軍精神,掙再多的錢也不這樣干!那段時間,兄弟們的眼都紅腫著,看著心疼!”來自湖北一個勞務公司的李道木實話實說。
事實和實力是最好的答辯詞。5月11日,“瘋人院”僅用34天圓滿交付甲方,提前一天兌現承諾!甲方那位曾戲言“埋掉”的負責人,由此成為了“西部遠征軍”的義務宣傳員,逢人便夸:“七局人真厲害,我是徹底服啦!”
“服啦”的甲方,卻因為總想把在建的項目打造得別出心裁,在2014年春將科技新城項目冠名為“大名城”后,隔三差五就會變更施工圖紙,由此搞得各施工區苦不堪言。
“我干了幾十個工程,從來沒碰到圖紙更改這么頻繁的項目!”蘇方毅直言。
按照施工計劃,D 區的棟樓須趕在 7 月 30 號前封頂,但因甲方變更圖紙,就延誤一周寶貴時間,該區只能用勁搶回。“2#樓的一個勞務工人為搶工期,凌晨兩點多還在作業面上忙活,他睡一會兒干一會兒,基本上釘在工地不間斷施工!”D 區辦公室主任郭兆兵說起難忘的一幕,還打心眼里欽敬這位農民工。
“項目施工期間,所有工區的圖紙都遇到了甲方的更改,內容涉及增加剪力墻厚度、增補鋼筋、更改線路,甚至改變建筑物外形,等等。”F 區的工區主任劉須龍說,他帶10 名工人打了一天的素石砼景觀,當晚就被拆掉;費勁做好的別墅屋頂和門廳構造,第二天就得按照新圖紙打掉重建。有人專門作了粗略統計,科技新城開工后,圖紙更改達 400 余次!
甲方變更圖紙,各工區只能全力配合;遇到各工區發現的圖紙偏差,找甲方修訂卻頗不順暢。2014 年 5 月中旬,H 區在別墅施工中發現,27#樓的設計圖中沒有下水預留洞,無法安裝雨水管,也影響墻體施工。時不我待,施工人員只好隔過此樓,先到其他樓棟施工,并迅速向甲方提出更改圖紙要求。但等了近半個月,甲方仍無回音。眼看27#樓將影響整個工區的交工步伐,5 月 29 日上午,H 區工區主任柳振洋、總工劉志海等一咬牙,“闖”了甲方現場負責人辦公室,這一“闖”,方才化解了難題。
“說句實在話,任何苦戰,到了復述回憶時都是蒼白的。”陳勝文深有感觸地說,“我們的方毅老總剛到蘭州滿頭青絲,三年后‘大名城交工時,已是白發叢生了。還有那么多員工,都付出了太多太多,才鑄就了敢于爭先超越的‘蘭州精神,我要代表公司,向他們致敬!”
回望來路,科技新城的建設歷程艱巨而非凡,但令人欣慰的是,這座“大名城”在施工期間,多次迎接了包括甘肅省、蘭州市主要領導的現場視察,其施工質量、標準化的現場安全文明管理及快速高效的施工進度等均受到高度贊揚,當地主流媒體也持續對這個“明星項目”的施工過程給予熱情的推介。因此,中建七局總承包公司這支“西部遠征軍”在蘭州享有美名。
2015年秋,“大名城”如期交工,成為蘭州熱銷樓盤。每到節假日,還成為了蘭州市民休閑游玩的新景點,常有情侶到此取景拍婚紗照。而今,這支叫響“大名城”的“西部遠征軍”,在完成了項目的售后維保后,正轉向新的戰場。我們有理由堅信,這支擁有“蘭州精神”的建筑勁旅,必將在祖國的大西北,鑄就更多閃耀金光的恢弘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