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音樂是世界上無處不在的,也是最具影響力藝術表演形式之一。可以說任何舞臺表演形式都離不開音樂。雜技這類以力量、技巧、形體為表演手段的藝術同樣也不例外,如果在雜技表演中缺少了音樂,不僅難以突出作品的鮮明性,也會損害作品的表現力,同時對演員的的動作技巧和控制也有著巨大的影響。
關鍵詞:音樂 雜技藝術 意義
1.音樂對雜技表現力及感染力的提升作用
雜技藝術是來源于人類日常生活,從人們的勞動技能和一些自衛武技逐步發展成現在的一種形體藝術,是以超常體能為特點的。而這門藝術的發展必然也會受到音樂、舞蹈、喜劇等多種表演形式的影響,在雜技藝術表演中音樂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音樂不僅大大提升了雜技藝術的舞臺表現力,同時也促進了雜技藝術的輝煌。
2.音樂對調節雜技演員心理及提高藝術修養的作用
每一種舞臺表演形式的特點都不一樣,雜技更是一門充滿驚險、緊張,讓人驚嘆的藝術。有人說其他戲劇形式追求的是懸疑故事情節,描繪不同的人物,而雜技藝術更是充滿了未知。雜技是需要高難度動作來完成表演的,而每個高難度的動作都是具有客觀風險的。對于觀眾而言,在雜技藝術的觀賞語境中更能體會那種緊張、刺激、懸念迭生的感覺,只不過這種懸念是具有短暫性、直觀性的。比如在中國雜技代表團在參加國際比賽時,雖然準備充分,但是現場的氣氛仍然是嚴肅緊張的,就算是在電視機前觀看的觀眾也不禁為之捏了一把汗。驚險的表演、高難度的動作更是讓人心跳加速。雜技舞臺表演對演員的心里穩定性以及情緒的平定性有著極大的考驗和要求。
經過長期實踐表明,音響對人的聽覺有著很強的強迫性,不同的聲響會讓人產生不同的心理變化。而音樂是有組織的音響,不同的節奏和旋律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這種能夠情緒能夠強烈的影響到人的心理活動以及對情緒的控制、表達。由此可見,音樂具有刺激運動器官的特性,因而在雜技的訓練和表演中,利用音樂的這一特性,能夠調節演員的心里節奏、提高生理機能、促進大腦皮質興奮減輕疲勞等作用。優雅的旋律能讓演員消除緊張、更加穩定;活潑的旋律能讓演員尋找到良好的節奏;激昂的旋律能讓演員提升信心和勇氣。并且演員與音樂長期相伴,也有助于他們審美與修養的提高。曾有專家說過,演員的表演情緒和情感并不是天生的,對聲音的鑒別和信息的接受是經過長期訓練獲得的,“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音樂作為一種強力的催化劑有效的促進表演心理調節、以及對動作內涵的深化。因而,一個合格的雜技表演藝術家就應該具備一定的音樂修養,這不僅在表演中能夠讓動作與音樂完美的結合,并且能按照音樂的旋律、節奏的變化來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更應該充分利用音樂的作用,更進一步的烘托技巧,讓表演充滿激情和生氣。音樂是演員全面發展的關鍵之一,更是雜技藝術家的必修課。
3.音樂對開掘雜技作品藝術風格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變化,觀眾的審美要求也在隨之變化和提高,各種表演藝術形式在表演空間、方式、構建等方面也在逐步的挖掘創新。雜技表演藝術也正在不斷的開拓與創新之中。經過長期的發展和雜技人的不懈努力,雜技表演中的綜合敘事能力正在逐步提高,節目的鮮明特征也越來越突出。為了更好地滿足觀眾的需要,以及適應當下的舞臺情景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音樂成為了一種效果明顯的催化劑和粘和劑。大量實踐證明,在雜技節目中,音樂已經展示出較為成熟的風采,由過去的烘托氣氛發展為現今對作品內涵和個性完美的表達與展現。主創人員更是將音樂作為雜技節目塑造舞臺形象、表達作品內容的重要手段,完美的將音樂參與到節目的情節、情感、人物形象打造、環境敘述的功能上來。例如,榮獲2004年全國第六屆雜技比賽金獅獎的節目《行為藝術·度》,是由福建省雜技團精心打造的,他們在節目的音樂設計上更是別具匠心。節目的音樂設計并沒有與其他雜技節目一樣選取傳統、古典、民間、流行等五聲音階、七聲音階乃至十二聲音階的音體來構建作品的音樂旋律,而借鑒了西方現代演技法的偶然音樂形式,以“滴—答”、“滴一答”象征生命正在行走的聲響,貫穿節目始終。在這樣的獨特音樂背景下,“滴—答”之聲成為了演員的內心跳動,也成為了作品中核心元素的存在。尤其是倒立技巧的進行,音樂更是以其獨特的方式慢慢的訴說著時間的流逝,不斷的影響著觀眾的聽覺,更是直接撞擊著觀眾的內心靈魂。由此可見,音樂是滿足于實現雜技藝術個性化要求的基本要素之一,音樂藝術所獨具的形式變化、傳達內心表現、營造情景的特性,對創造動作、風格特征鮮明的雜技藝術有著巨大的作用。
結論
從上述內容以及相關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雜技藝術是以人體動作和造型為主要變現手段,但是也離不開音樂的巨大影響,尤其是在提升雜技藝術表現力、提高遠遠的藝術修養、調節演員心理素質、促進雜技藝術風格等方面更是要與音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整體性不單單是機械的將動作和音樂進行低層次的組合與疊加,而是需要創作人員準確掌控雜技作品與音樂之間的交融點,要隨著節目的需要、動作造型與舞臺情景的需求,全局的進行安排和設計。在作品中音樂的低沉與激蕩;節奏的明快與緩慢;和弦色彩的暗淡與明亮都需要精心設計。尤其是要根據節目的內涵要對音樂進行精心組合、大膽的創新,才能在音樂中讓動作得以完美的展示、節目內涵得以感性表達,使節目的單一視覺造形提升為綜合的視覺享受,讓觀眾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到雜技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 許順奎. 談雜技藝術的發展現狀及創新意識[J]. 戲劇之家. 2015(14).
[2] 呂寶宏. 對音樂在雜技藝術中作用的再認識[J]. 劇影月報. 2013(01).
[3] 周小衡. 新時代雜技藝術的創新與弘揚[J]. 雜技與魔術. 2014(06).
[4] 祁海洪. 創新視域下的現代雜技藝術發展探究[J]. 戲劇之家. 2015(11).
[5] 許軍,許仁. 中國當代雜技藝術的發展特點評究[J]. 戲劇之家. 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