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秀蘭
摘 要:在職教系統中,中高職教育屬于兩項特定的要素,為了更好地對中高職教育的銜接進行分析,需要將二者置于大教育系統中進行研究。本文充分應用了系統論的相關理論,從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專業安排、師資團隊等方面對中高職教育一體化建設提出了建議,以期促進從中職教育到高職教育的有效過渡,實現順利的跨越。
關鍵詞:中高職教育 系統論 銜接 長效機制
在職業教育系統中,中高職教育屬于兩項特定的要素。現在,中職教育已經被劃入職業教育的范疇,但是高職教育卻依然處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所以,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問題需要在大教育系統中進行研究,對中高職教育進行有機整合,建立二者之間的連接,進而完成職業教育的發展和跨越。
一、中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銜接
中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中職教育強調生產技能的培養,重在培養建設、服務一線的工作人員或者初級、中級技術人員。而高職教育更強調高級技術人員的培養,人才素質、層次更高,具備較長遠的發展能力。所以,為了更好地實現二者的銜接,應當在指導思想方面,根據統一宗旨的指導,結合兩種教育自身的特點,依據我國職業的類型和標準,對各個層級人才的具體能力標準以及結構進行明確的規定,清楚地制定中高職人才培養活動各個環節的詳細目標。
二、中高職教育培養過程的銜接
在職業教育過程中,人才培養的質量由其具體的培養手段和過程所決定。這就要求首先對中高職教育的專業進行有效的銜接,深入掌握職業人才的身心特點,對培養過程進行有效的對接。銜接工作中涉及的中職院校必須做好相關工作,一方面注重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要緊抓其發展教育。而高職學校則需要在保障教育的高層次性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職業和文化方面的提升。另外,由于學員特征的不同,高職院校還應重點調整教育方式和內容。例如關于課程考核,一方面考核手段和方式要具有多樣性,另一方面要努力符合社會需求,滿足學員全面發展的需求。培養過程的對接重在對中高職自身獨立性的培養目標進行轉變,有效研究分析有關專業對應的職業,結合我國的職業標準以及鑒定要求,合理制定職教一體化培養人才規劃,并確定統一的職業考核鑒定標準,以確保人才培養在不同層面的順利對接。
三、中高職教育專業設置的銜接
在中高職教育的銜接過程中,專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現階段,較為普遍的問題是專業不對口,這極大地制約了中高職教育銜接工作的開展。為順應市場的發展,實現專業和產業以及職業崗位的銜接,應取消或整合多項專業,但是,中職學校的專業安排雖然較為新穎但稍顯繁雜;而高職學校的相關專業安排依然延續了過去的門類設置,二者之間存在諸多的不和諧。而專業不對口會對職教體系的對接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應當從宏觀的角度對中高職的培養目標、專業管理進行合理的統籌,按照一定的類型進行專業對應。在微觀方面,需要對專業目錄進行統一,對專業的具體名稱、類型等基本信息進行明確的規定,幫助學生輕松尋找對應的專業,從而有利于學生的升學選擇和發展。
四、中高職師資隊伍的銜接
長期以來,社會缺乏對職業教育的正確認識,導致職業教育缺乏系統的教師來源、教師培養、師資規模以及考評機制。從整體上講,中職院校的教師具有較高的實踐教學水平,但是欠缺理論素質;而高職學校雖然有具備較高理論水平的教師,但是其實踐技能較差,多數教師沒有實際工作經歷,只有極少數教師可以將生產力轉化為科研項目,實際是“雙師型”教育人才匱乏。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各個學校的師資隊伍水平差別較大。但是這些問題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徹底解決,所以,應當著力開展師資隊伍的銜接工作,后續再穩步完善,逐步提升師資隊伍的水平。
中高職院校應將建立師資團隊劃歸到人才培養規劃中,引入“雙師型”教師理念,建立健全職業院校師資任用、培養、考評體系。中職教師在確保實踐技能的前提下,加強培訓和進修;高職教師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增強實踐能力。與此同時,中高職院校都要積極吸納外部教師,充實師資團隊。中高職院校應建立統一的教師考評體系,圍繞技能考核,完善評估模式,包括就業記錄、就業質量、就職單位滿意情況和學員持續發展能力等相關評估指標,建立校企一體的教師評估體系。
綜上所述,由于中高職教育分屬不同的教育范疇,為了更有效地對二者展開研究,必須將二者置于大教育系統內,充分應用系統論的相關理論,以大教育系統為立足點,從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專業安排、師資團隊等方面進行職業教育一體化建設,促進中高職教育的有效過渡,實現良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