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曉?葉合平?王世豪

摘 要:針對當前眾多高職院校水電專業實踐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模式陳舊等問題,本文通過對當前水電行業企業的調研分析,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實施該模式,可提高水電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可滿足社會和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水電專業 實踐教學模式 雙重身份 校企共育
課 題:本文系“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第二批院級教科研項目”(項目編號:YB1307)研究成果。
高職院校水電專業的教學體系在很大程度還是沿用本科院校的教學體系,即將理論教學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部分,而實踐教學所占比例較小。部分高職院校水電專業即使在人才培養及課程體系設置上增加了實踐教學課時比例,但在實踐教學時間安排、人員安排、規章制度等諸多方面依然沿用了本科院校的做法,其結果是實踐教學變成了理論教學的附屬教學部分,沒有及時響應國家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在進行畢業生就業信息跟蹤調查時發現,眾多高職院校水電專業的畢業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其能力很長時間都不能達到企業工作崗位的職業要求,尤其是在技能操作方面,能力欠缺很大。企業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對其進行長時間的培訓和教育。因此企業對高職院校水電專業的在人才培養,尤其是在實踐教學方面的培養存在很大意見和看法。
綜合分析,高職院校水電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存在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實踐教學缺少相應的組織機構進行管理和協調,尤其在校外實踐教學方面,難以找到可以長期合作的企業(水電廠)。即使有少量的合作企業實施校企合作,大多為學生在企業走馬觀花,不能動手操作。其次人才培養目標落后,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職業崗位的要求,實踐教學模式陳舊,實踐教學內容與崗位技能要求差距較大,實踐教學管理不到位,缺乏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等。
本專業經過對水電發電行業技術發展要求及就業企業崗位與崗位職責、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等進行大量的調研和分析,提出了新的實踐教學模式,經過在兩屆學生中實施,驗證了該實踐教學模式的科學性、正確性,企業對就業生的滿意度大大提高。下面,筆者將本專業在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實施方面的具體做法加以闡述。
一、組建實踐教學組織機構,完善實踐教學規章制度
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組建行企校三級聯動組織機構,制定實踐教學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與制度,為實踐教學工作任務順利開展實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學院充分發揮隸屬水利系統這一優勢,由省水利協會牽頭,組織系統內的水電行業、企業,與學院共同成立了“省水利電力行業校企合作辦學理事會”。該理事會定期召開會議,將行企校三方組織在一起,商討校企合作辦學事宜,制定并下發相關文件以規范指導三方行為,以形成一種長效機制。該理事會的存在為行企校三方聯動提供了制度和政策的有力支持,同時也保證了三方之間聯系與合作的更加緊密和長久。
在理事會的協助下,本專業成立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主要由行業專家、“校企合作”的企業領導及技術主管、專業骨干教師等共同組成。該委員會也是實踐教學的組織機構。委員會定期組織召開座談會,商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如何修訂、人才培養模式如何改革、實踐教學環節如何調整等專業重大問題。將這些重大問題解決清楚后,委員會還制定和修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作為指導實踐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依據。例如,制定了《專業指導委員會章程》《專業校企合作教學基地管理細則》《專業專任、兼職教師培養及管理辦法》《頂崗實習能力認證考核標準》,修訂和完善了《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實施方案》《頂崗實習管理制度》等。
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教學環節
要將原來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改革,以適應行業企業發展的需求,首先應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通過對專業就業企業崗位與崗位職責、崗位職業能力需求進行調研和分析,并結合水電行業技術發展的需求,重新定位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即:為水電行業及相關技術應用企業的運行值班、設備制造、安裝與維護等崗位培養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熟練的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
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之后,需要有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目標實現的途徑。結合新的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對原有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大膽改革,將實踐教學作為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環節,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全過程。因此本專業提出了“雙重身份,校企共育” 的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
由該人才培養模式圖可以看出,新生入學軍訓結束后,就在實踐教學基地進行一周的崗位認知、安規學期,讓學生開始有“職業人”的意識。而后,每學年都將安排學生在校內或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學業學習,并將實踐教學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在三年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在整個專業課程中所占的比例達到了70%。
三、改革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考核方式
以往的實踐教學內容大多是由課程專任教師個人或由專業教師團隊自行設置,沒有發揮與合作企業合力開發的作用,出現了諸如課程理論內容多,實踐內容少,或者實踐項目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差距較大,學生的操作能力與崗位能力需求相差較遠等問題,結果所培養的畢業生難以適應就業崗位。這些問題也是很多高職院校在實踐教學內容設置方面遇到的較大問題。
本專業將實踐教學內容與崗位職業能力建立關聯,打破傳統的實踐教學內容編排方法,根據崗位職業能力要求調整實踐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項目化,成為實踐項目。每個項目均包含多個不同的典型工作活動,每個典型活動又由若干工作任務構成。學生需要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夠完成某個工作任務。通過完成不同項目的訓練,學生在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方面均得到較大的提高。實踐教學內容是由專業課程中的實踐內容和專業綜合訓練內容組成,因此將實踐教學內容項目化即為將專業課程內容和專業綜合訓練內容項目化。實踐教學內容的項目化是由行企校的專家、技術骨干和專業教師組成的課程團隊根據崗位職業能力模塊及標準進行項目設定和劃分。
學生在經過實踐項目的訓練后其專業知識掌握多少,崗位職業能力提高多少,需經過考核和評價才能得以體現。因此,各專業課程團隊均對其實踐項目制定考核和評價標準。例如,在校外實習基地(水電廠)授課的水輪機調速器運行與維護課程,學生崗位職業能力考核成績由平時表現(30%)、項目實操考核(40%)和課程理論綜合考核(30%)三大部分組成。該考核模式突出了實踐項目及學習過程的重要性,避免學生“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的學習現象。學習過程及學習態度是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實踐教學是在校內實訓基地或校外實習基地實施的,學習環境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平時表現主要考查學生在該環境中的學習態度,是否遵守基地安全規定等。項目的實操考核完全由兼職教師(企業技術骨干)操控,從出考核題目到制定考核評價標準,再到具體考核實施全過程,均由兼職教師來完成。
四、提高實踐教學管理水平和實踐教學人員報酬
在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中,提高實踐教學管理水平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前已闡述),保證實踐教學規范合理地進行;一方面要提高從事實踐教學教師自身的管理能力。
從事實踐教學教師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用規章制度督促其提高實踐教學管理的能力。例如,規定有實踐教學任務的教師每年必須有不少于兩個月的下企業鍛煉時間,并且要參與企業的生產與管理。企業鍛煉結束后要完成一份提高實踐教學管理水平之類的研究報告,作為年度考核及職稱評定的參考依據。二是在每年的教師培養計劃中為專業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每年安排一定的專業教師到實踐教學做得好的院校或企業進行交流學習,借鑒好的管理模式及管理辦法,結合本專業的實踐教學情況提出好的方針或建議。
對實踐教學教師管理能力要求提高了,其責任心和付出的勞動相應也增加了,因此需要在勞動報酬方面給予一定的改善。例如,本專業對在校外實習基地從事實踐教學任務的專任教師在課時方面進行了改革,若承擔有課程教學任務時,每天按照6課時計算,除去課程所占用的天數,在校外實習基地的其他時間,每天按4課時計算。如果只是帶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實習,沒有教學任務,每天按4課時計算。
五、小結
本專業此次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已在兩屆學生中開展和實施。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更明確了,從大一進校開始就有了“職業人”的責任。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很清楚某個學習項目與企業崗位某種職業能力之間的關系,使得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習的興趣也得到了提高。通過三年的學習,畢業生所具備的能力與企業要求已基本相符,企業對畢業生的滿意度大大提高,促進了企業與專業的長期友好合作。
參考文獻:
[1]蔡燕生.水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8).
[2]卓瑪瓊達.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水輪機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2).
[3]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鄔艷艷,郭珊珊.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32).
[5]張英杰,李娜.工作過程導向理念下的高職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