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
根據CHINA HRKEY研究中心的調查,目前我國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已超過1000萬家,占全部注冊企業數的9成;中小企業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分別占全國企業總數的60%和40%左右。中小企業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近幾年來,在全國每年1500億美元左右的出口總額中,中小企業占60%左右。中小企業如今已成為我國經濟的主要層面。但是2012年《中國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白皮書》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5年,與歐美企業平均壽命40年相比相距甚遠。企業做不長,做不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企業內部沒有形成與管理以及現代化相適應的企業文化氛圍已經成為諸多專家、學者以及企業高層領導的共識。
一、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
企業文化建設是指企業文化理念從形成、塑造、傳播、內化到企業全體員工直至形成企業文化的過程。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來說,企業的經營理念、價值取向、企業精神對其長期生存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1.引導和規范員工的行為。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能夠生存并保持良好態勢發展的企業,必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而這種管理制度就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之一,它凝聚了企業的領導者和員工共同的心血,是在企業的創建及發展中逐步完善的。企業的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從企業的領導者到普通的員工都應該遵守和執行。如有違法者,應該給予相應的處罰;如是遵從者,應當予以表揚;如果為企業做出重大貢獻者,應當予以相應的獎勵。這樣,自上而下,企業制度對領導者和全體員工的行為起到引導和規范的作用。一切國有大型企業都有與之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建設,中小企業更應該重視企業文化中的制度建設,用以引導和規范員工的行為。
2.激勵員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將全體員工的共同愿景、使命和目標與企業的追求目標緊緊聯系在一起,充分激發了員工內在的潛能與智慧,增強了員工的自豪感和責任感,讓全體員工能夠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做出個人犧牲,更加努力、高效為企業工作,大大增強了企業內在的凝聚力。
3.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的貿易壁壘逐漸被打破,國內的一些中小企業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考驗。從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來說,價值觀、管理、技術等軟性的企業文化競爭是企業競爭的優勢所在,是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因此,中小企業文化建設已經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高核心競爭力,就必須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問題。
二、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現狀及分析
1.中小企業領導者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由于大多數中小企業都面臨著生存問題,他們的領導者首先考慮的是生產或者市場,沒有太多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事實上,這些中小企業的領導者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可估量。他們在企業文化理念形成、塑造、傳播的過程中是主要力量,領導者的價值觀、能力以及對企業文化的理解都直接影響著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因此,加強中小企業領導者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樹立正確的企業文化理念,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中小民營企業文化建設。
2.中小企業領導者對企業文化缺乏正確的認識。不少中小企業的領導者對企業文化的理解上存在著誤區。有的領導者將企業文化等同于企業的外在形象,他們把大多數精力放在了企業標語的斟酌、企業表示的設計上,而沒有把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精神體現在經營活動當中,也沒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業精神滲透到企業員工的思維方式、工作和行為習慣中。有的領導者將企業文化等同于企業文體活動,他們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是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希望通過舉辦幾場文藝演出,組織幾個俱樂部來達到塑造企業精神的目的。但事實上,文體活動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表層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進員工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如果僅僅依靠這些文體活動,而不進行企業文化的滲透,不用企業精神塑造員工,企業文化建設是不會得到持續協調發展的,也就更不可能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文化支持。有的領導者還將企業文化等同于規章制度,他們認為,只要制定出企業的規章制度,組織員工學習,了解并嚴格實施,企業文化建設就成功了,企業精神也可以培育起來了。盡管企業規章制度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并不是全部。
3.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以模仿為主,缺乏自身特色。企業文化是企業以往既有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符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管理模式,是企業自身特點的反應和個性化表現,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更不是順應潮流的口號。不少中小企業文化模仿甚至照搬優秀企業文化,結果這些企業文化大體都相同,不能體現企業的特色和個性,同時也不能及時根據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對本企業的企業文化做出相應的調整。這樣,企業文化不僅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反而會阻礙企業的發展。雖然企業文化的形式可以參考一定的標準,但其價值內涵、類型和強度卻不盡相同,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不同企業的企業文化才具有了各自鮮明的特色。
三、我國中小企業文化建設途徑
1.我國政府部門推動和引導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中小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壯大必須要準確把握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才有可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有效規避風險。中小企業文化建設要與之切合。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中小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在中小企業進行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政府部門的推動和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2.中小企業領導者更新觀念并且正確認識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從內容上來說,分為物質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四個方面。物質文化是由企業員工所創造出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構成的器物文化,包括企業的廠房裝修、設備設施、產品的結構、外表、特色和包裝、員工的工作服等。物質文化是給客戶和社會的第一印象,是建設優秀企業文化的基礎。行為文化,是企業全體員工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活動文化,它包括生產經營管理、教育宣傳、文娛活動和人際交往活動中產生的文化現象,分為企業家行為、模范人物行為、企業員工群體行為、企業人際關系。有很多中小企業的領導者將其中的文娛活動認定為企業的文化建設是比較片面的。制度文化,是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制定的規章制度、行為規范以及長期實踐形成的風俗習慣、禮儀準則等的綜合,包括企業領導體制、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管理制度。它是企業精神文化的載體,又規范著行為文化,是行為文化得以貫徹的保證。不少中小企業都制定了自己的規章制度,但是在真正執行的過程中問題很多,以至于規章制度流于形式。精神文化,是指企業家帶領員工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受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精神成果和文化觀念,包括企業倫理道德、企業精神、企業經營哲學、企業價值觀念、企業風貌和企業目標等內容。它是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礎,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中小企業的領導者應該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深化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全面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及各部分的關系,才能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企業文化。
3.努力創新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一個企業與另一個企業的不同,不僅僅在于兩個企業生產的產品不同,或者外在形象不同,更多的體現在各自的企業文化上。中小企業在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時,首先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同時,可以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充分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借鑒國外企業文化建設成功的經驗,兼收并蓄,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中小企業文化。當然企業文化也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中小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不斷地調整,將新鮮血液注入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增強企業文化的活力,發揮企業文化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