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偉
度量,通常是指一個人的器量和涵養。著名史學家呂思勉曾說過,人的事業成就大小,決定于其度量的大小。的確,放眼歷史,能成就一番事業者,大多度量不凡。
張良:跪著為別人穿鞋
張良,字子房,漢朝開國功臣,與韓信、蕭何并稱為“漢初三杰”。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年少時,有一次在下邳橋上散步,遇到了一個陌生的老人。老人故意用腳把一只鞋甩到橋下,對張良說:“喂,小子!幫我把鞋撿上來!”張良很吃驚,也很生氣,但看對方上了年紀,就忍了,于是到橋下把鞋撿給他。沒想到老人又對張良說:“幫我把鞋穿上!”張良一愣,但還是跪下來恭恭敬敬地幫老人把鞋穿好。老人起身后一句話也沒說,揚長而去。出乎意料的是,老人走了一段路之后,轉身回來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矣。”老人后來將一部《太公兵法》贈給張良,對他說:“熟讀此書,可為帝王之師?!贝撕髲埩技毿难凶x《太公兵法》,收獲很多,他后來屢次為劉邦獻奇計、出良策,并得到劉邦的認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該書。
楚莊王:愛美人更愛大臣
楚莊王,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
西漢劉向的《說苑·復恩》中記載,楚莊王有一次宴請群臣喝酒,喝到天黑酒酣之際,燈燭突然滅了,有個大臣趁黑拉扯楚莊王美人的衣服。美人很機靈,一伸手把那個人的帽纓扯了下來,并立刻告訴楚莊王,請求徹查此事。楚莊王不但沒有追究,還大聲對群臣說:“大家把帽纓扯下來,不醉不歸。”于是大臣們扯下帽纓,然后點燈,繼續飲酒。
之后,晉國與楚國交戰,有一位大臣身先士卒,五次沖鋒,五次在前,在他的帶領下,楚軍很快擊潰了晉軍。楚莊王很奇怪,召來那位大臣說:“我從來沒有特殊對待過你,你為什么如此奮不顧身呢?”那位大臣說:“我本來是有死罪的,之前在宴會上醉酒調戲美人的就是我。正因為您寬宏大量,我才有今天報效您的機會,因此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信陵君:為一個門衛駕車
信陵君,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戰國四君子”之一。
《史記·信陵君列傳》記載,魏國大梁城東門有個門衛叫侯嬴,已經七十歲了。信陵君聽說他是個賢士,就帶著厚禮過去拜訪,但侯嬴謝絕了他的禮物和邀請。過了不久,信陵君在府上大擺酒席,并請來很多貴客,他和客人們寒暄之后, 親自駕車去接侯嬴。侯嬴這次沒有推辭,整理了一下破舊的衣冠就上車坐到了尊位上。走著走著,侯嬴說自己有個朋友在市場當屠夫,想順路過去看望一下,信陵君立即駕車前往市場。侯嬴下車直奔他的朋友,一邊同朋友聊天,一邊斜著眼睛觀察信陵君。信陵君此時仍然和顏悅色,沒有絲毫的焦躁。到了信陵君的府上,信陵君又讓侯嬴坐到尊位上,并向在場的客人隆重介紹侯嬴。大家暢飲正酣時,信陵君起來為侯嬴敬酒。這時,侯嬴終于被感動了,他說自己之所以這樣傲慢,就是想試試信陵君的度量,沒想到信陵君如此大度。
宴會結束后,侯嬴繼續回去看守城門。后來,他在信陵君危難的時候獻上一個十分高明的計策,幫信陵君擺脫了困境,這個計策就是后人所熟知的“信陵君竊符救趙”。侯嬴那個當屠夫的朋友叫朱亥,在“信陵君竊符救趙”的過程中幫了信陵君的大忙。
編輯/呂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