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普水
[摘 要] 凡可在其后面直接加not構成否定,并能被直接提至句首構成一般疑問的動詞,可稱為語法功能性動詞,否則就稱為非語法功能性動詞。初級英語語法教學應引入“語法功能性動詞”這一獨特新概念。這既可以滿足實際教學的迫切需求,又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記憶詞法與句法,還可以讓語言教學納入更規范的系統中。借用此新概念進行語法教學和綜合運用培訓,教師能獲得極大便利。
[關鍵詞] 語法功能性動詞;非語法功能性動詞;新概念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語法教學。誦讀記背、感性接觸和原始積累固然重要,但并非學好英語的唯一途徑,更非最佳途徑。理性認識達不到一定高度,強背就缺乏靈活性。因此比起單調機械的死記硬背,筆者更推崇“有理可求,有規可循”的理性思維,堅持“理論指導實踐,規律化解記背”的原則。即使對初級英語,教師也應該積極開展簡單的詞法和句法教學,把語言規律作為讀寫記背的同步指導銳器。否則,教師教得焦頭爛額,學生背得盲目疲憊,何談良好效果?對初中英語語法教學進行探索,對“規律引渡記背”原理具體踐行時,教師不妨進行一些創新。新的思維火花能以點照面能量輻射,將語法教學、語句積累和篇章讀寫融為一體,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因此筆者建議,在初級英語語法教學中,應引入“語法功能性動詞”這一獨特新概念。這既可以滿足實際教學的迫切需求,又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記憶詞法與句法,還可以讓語言教學納入更規范的系統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總會發現:有些動詞,既可以在其后面直接加not構成否定式,也可以將其直接提至主語前即句首,構成一般疑問式。但是,現行的英語教材教法未對它們進行科學抽象和系統歸納,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名稱,結果造成語法教學的描述性缺失和概括性困難?,F在,筆者對它們進行科學抽象,將此類動詞統稱為“語法功能性動詞”。具體包括“五系”和“五助”動詞(“五系”與“五助”是文章提出并倡導的新概念)?!拔逑怠眲釉~是am,is,are,was,were;五助動詞包含助動詞do系列(do,does,did),助動詞have系列(have,has,had),助動詞will,would,shall,情態動詞如may,must,can,could等絕大部分情態動詞。相反,凡不能直接構成否定或一般疑問的動詞都是非語法功能性動詞。非語法功能性動詞包括所有行為動詞,“五系”之外的系動詞如get,become,look,sound,smell,taste,be等;少數情態動詞have to,used to,had better等。其中used to和have to既無直接否定式,也無直接一般疑問式,had better雖有直接否定式但無一般疑問式,故均為非語法功能性動詞。且作為復合性情態動詞,它們不符合語法功能性動詞的屬性和條件,因此,所有的英語動詞都可以按語法功能劃分為兩大類:語法功能性動詞和非語法功能性動詞。
一、運用新概念進行英語語法教學的優勢
有了這兩種抽象概念的區別和具體分類的不同標準,教師便可獲得語法教學的極大便利。在傳授新課、講述語法、解答題目時,教師既可以清晰詳細地描述,又能夠高度凝煉地概括總結。具體來說運用這一新概念進行英語法教學,教師可以獲取以下幾點優勢。
(一)增加認識與探索動詞的新途徑
在學習英語動詞意義種類和功能類型時,新概念增加了一種科學合理的分類法,使教師和學習者獲得了一條認識與探索動詞的新道路。英語動詞按意義和概念可劃分為四種類型:行為動詞,系動詞,情態動詞和助動詞。但即使是同一種類的動詞,特別是系動詞,助動詞和情態動詞,也是形色不一,功能各異。例如,系動詞am,is,are,was,were同時也是助動詞五兄弟。它們同其他系動詞如get,become,look,smell,sound,taste,feel等比起來,意義和語法功能也大有不同。另外,它們與其母體原形be比起來,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在基本意義、句型結構位置、語法功能等方面,這五兄弟都比較有特色。再如,情態動詞四兄弟have to,used to,ought to,had better和其他情態動詞的用法根本不同,不能構成否定式或一般疑問式。另外,同一個動詞如have,也有不同的意義、用法和語法功能,它有時可以構成否定和一般疑問,有時又不能。與此類似比較紛繁復雜的還有:have系列的have,has,had 和do 系列的do,does,did等。對于這些情況,教師決不能僅僅用“一詞多義現象”簡單概括和草率解答。于是,有必要引入“語法功能性動詞”這一全新概念。相應地,也就有了“非語法功能性動詞”的對立概念。有了這兩個概念區別,上面一系列問題便可迎刃而解。這種科學合理而又極為必要的分類法,有助于深刻、全面地認識英語動詞,有益于迅速掌握其意義、功能和用法。
(二)清晰概述各類句型及其轉換
在教授英語句子的語氣種類和結構類型,講解由此而衍生的句型轉換課題時,借用此新概念,教師可以很方便地作出概括性簡述??隙ň渥兎穸ň?,需在原句中語法功能性動詞后直接加not, 比如:I am an Australian girl.——I am not an Australian girl. 如果原句沒有語法功能性動詞,則須先借用助動詞do系列,然后在do,does或did 后加not,而且在用了助動詞does或did之后,否定句中謂語動詞不再使用三單式或過去式,而要恢復成原形。如:①she did her homework at home last Saturday.——she didnt do her homework at home last Saturday.②Lucy likes Chinese very much.——Lucy doesnt like Chinese very much.同理,肯定句變一般疑問句,需要將句中的語法功能性動詞直接提至句首即主語前面。如:I would like some tea.——Would you like some tea?若原肯定句中沒有語法功能性動詞,則必須先借用助動詞三兄弟之一,將do,did 或does直接放在句首即主語前面,末尾再打問號就可以了。而且,在用了does或did后,一般疑問句中的謂語動詞要恢復成原形,不再使用三單式或過去式。如:Anna usually has supper at school from Monday to Thursday.——Does Anna usually have supper at school from Monday to Thursday? Cindy swept the floor yesterday.——Did Cindy sweep the floor yesterday?肯定簡略回答一律用Yes+人稱代詞+相應的語法動能性動詞,否定簡略回答一律用No+人稱代詞+相應的語法功能性動詞+not,對于陳述句變特殊疑問句,肯定祈使句變否定祈使句,也可以依法行事,并稍稍加以變化和補充。這樣教學與總結句型轉換,簡單明了、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分析透徹,老師講得干脆簡潔,學生也學得輕松明白。
(三)精準解析功能復雜的單詞
在教授某些功能復雜、意義豐富的單詞,解釋其語法功能時,教師借用語法功能性動詞這一特殊概念,可對它們進行“內科手術式”的挖掘剖析,精準突破各個難點。比如對動詞have 系列和do系列,教師可以高屋建瓴地分析它們作助動詞和行為動詞時的用法。作助動詞時,它們無實義,只用來幫助句中主要謂語動詞構成否定、一般疑問或完成時態,屬語法功能性動詞,作行為動詞時它們意為“有”“進行”“做”,屬非語法功能性動詞,不能直接構成否定和一般疑問。對am,is,are,was,were,教師可如此分類詮釋:作系動詞意為“是,在”,屬語法功能性動詞,作助動詞時無義,幫助謂語主要動詞構成進行時、將來時或被動語態,也屬語法功能性動詞。而其母體be不論作系、助或行為動詞,均為非語法功能性動詞。在講often,usually,just,never,also,both,either等的詞性、意義和功能位置時,教師可以游刃有余地總結:它們是頻率、時間或范圍副詞,作句子相應的狀語,放在語法功能性動詞后,非語法功能性動詞前。如此,一清二楚,根本無須一條條分析,逐字逐句翻譯和解釋。
二、對英語教材中動詞語法的小結
關于現行英語教材中動詞的語法,筆者有以下兩點看法,并已運用于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以前筆者在初中時代學英語時,課本中還有“Have you a book?”這樣不規范的說法。現在初中英語教材已改為“Do you have a book?”或“Have you got a book?”這將have的語法功能性和非語法功能性這兩種意義、概念和用法區分得一清二楚。從這點看,現在的英語教材教法已越來越規范了。但教材中關于系動詞的語法有一處仍不夠規范合理。動詞五兄弟am,is,are,was,were為語法功能性動詞,但與之意義關聯的另外三個同根系動詞be,been,being卻為非語法功能性動詞,所以絕不能說be+not或將be提至句首。但現今的統編教材中,不論講主系表,there be句型還是某種時態語態要用到be 時,總是如此總結句型轉換:be提到句首構成一般疑問,be+not構成否定句。其實這是一種普遍性的錯誤說法,應更正為“五系或五助+not”。因為be是不能加not的,如“Dont be late for school!”“There will not be a rain.”“The letter hasnt been seen yet.”試問在這些句子中,be加了not嗎?可見,be和五兄弟的意義詞性雖相同,但兩者的語法功能性質卻截然不同。
總之,通過“語法功能性動詞”這一獨特而全新概念的引入,再加上其他語法知識點的講授訓練,教師們的系列語法教學會變得更清晰簡約、更系統單純,這也會讓大部分學生對英語的詞法句法、詞的意義功能、句子的語氣種類和結構類型等都看得一清二楚,因此,學生會學得更明確高效,對知識點也會背得更輕松愉快。可見,有了語法功能性動詞和非語法功能性動詞的概念區別,學生不僅對動詞本身的內涵與外延認識更深刻具體,而且可以學會站在一個新高度,將此束蠟炬正能量輻射到其他知識點上,從而提高其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以上建議星光微微但心血點點,既是個人二十幾年教學經驗之談,也是筆者響應同步課改與創新教研中的一種理論探索,旨在拋磚引玉,供教育戰線廣大同仁分析探討,望能引起英語老師的共鳴和教育專家的重視。同時筆者期盼,“語法功能性動詞”這一特別新概念,及文中相應的理論講授方式,能寫入新一輪初中英語教材教法中,推動語法教學的新發展。
責任編輯 肖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