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傳馨



漁民與那些生活在海上的海鳥、魚兒和貝藻類一樣,都是大海的孩子;他們和它們遵循著自然界設定的規則,分享著大海的饋贈,互為生計,互為伙伴。
長久以來,“吃?!迸c“養海”在這片藍色家園此消彼長地展開博弈。如今,一種共識已經逐漸獲得從官方到民間的認同:耕海千頃,更要養海萬年。一字之變,變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和新實踐。
一部現代漁業微縮史詩
從捕魚蝦到抓螃蟹,從小木船到遠洋輪,從家門口到近海再到公海,漁民趙銀龍趕海的一生,猶如一部現代漁業微縮史詩,在起起落落的潮汐中訴說著因海興衰的人生旅程。
趙銀龍18歲時第一次出海,乘的是一種當地的傳統木帆船——綠眉毛,船首形似鳥嘴,其上鑲嵌黑白分明的眼睛,與一道綠色的眉毛。二三十噸重的木船靠風帆為動力,“那時捕撈強度小,魚也多,最多時一網下去有4000多噸大黃魚,要五六只船才能運到碼頭。”
1991年,25歲的趙銀龍當起了船老大?;?0萬元買下一艘80噸的木質機帆船?!坝袡C器作動力,船可以開得更遠,收獲也更多?!壁w銀龍笑著說,1993年左右是漁民們公認的鼎盛時期,“捕魚蝦收入一年有1萬元,當時能買一套商品房?!壁w銀龍也在當地買了一套新房子。
盛極而衰,到1997年左右,過度捕撈的惡果開始顯現。船老大于友輝兩年前花70萬元買的木質機帆船這時已跌價到30萬元。在隨后興起的漁船鋼制化運動中,較早預見魚蝦資源日益枯竭的趙銀龍提早轉型,花100多萬元打了一條100多噸的鋼質機帆蟹籠船?!斑@是阿拉漁民捕魚的一個跨越啊,鋼質漁船馬力大,抗風性能好,可以跑到長江口、呂泗漁場那邊呢?!?/p>
2000年左右,趙銀龍換了艘130多萬噸的機器蟹籠船。“跟原來相比,這艘船功率大,實現機器操作。”趙銀龍現在的出海作業區域已經接近中韓交界海域,出海一趟一個月多才回來,不然路途遠不劃算。
今年休漁前的最后一次出海,5月的陽光灑在海面上,趙銀龍駕駛“浙岱漁1236”行駛在太平洋上,約36個小時后船到達東經126°、北緯33°,“快到韓國經濟專屬區了?!壁w銀龍指揮船員往海里放籠,船上泵壓機帶動軌道,蟹籠慢慢移動。船員用手輕撥,蟹籠沿船舷依次輕巧地落入海中,2000只蟹籠綿延十海里。
趙銀龍的船一次最多可放五六千只蟹籠,這一趟出海30天,捕到7.5噸蟹。“近兩年捕魚不行了,捕蟹收成挺不錯?!壁w銀龍撿起抱卵的母蟹、小蟹扔進大海里?!安荒茏屗鼈償嘧咏^孫?!?/p>
趙銀龍近30年來的捕魚生涯,買的船只越來越貴,性能越來越好,見證了人類一步步地征服自然。同樣,他也見證了“岱衢洋上都是大黃魚,就差用手撈”到整個東海無魚可捕的現實?!皠傞_始是船馬力大了,可以開得更遠,后來是近海魚越來越少,被迫走得更遠?!比找骖l發的漁船在外海被扣事件正是其悲情注解。如趙銀龍一樣,很多漁民試圖告別危險與遙遠的外海捕撈,但現實把他們的捕魚半徑拉得越來越長。
伴隨趙銀龍趕海的這么多船中,他說最喜歡綠眉毛——沒有機械動力,沒有衛星定位,桅桿、云帆在陽光下折射出異樣的光彩,靠人類自身感知風向、潮汐,還有魚群……
一個漁業歷史的標本
“野生大黃魚、舟山傳統帆船綠眉毛模型……”在中國漁業博物館里你可以看到這些已然絕跡的魚類,也能看到漁人征服海洋日益精進的船只與捕撈方式。你所見到的這些“過去生活的標本”都是一個漁家孩子幾十年不離不棄的收藏成果。
30多年前,趙行法每天冒著大風大浪出海打魚,回到岸上帶著滿身的魚腥味,就開始找自己喜歡的漁業用品?!吧鲜兰o八九十年代我發現,一方面很多魚類消逝得很快,另一方面船只更新得很快,我心想著要把淘汰、消逝的東西保存下來,給后人看看。”從漁具、魚類標本到船只模型,在趙行法眼里都是寶貝疙瘩。
如今趙行法成了漁業博物館館長,令他最自豪的是經過30多年努力,這個博物館填補了中國海洋漁業綜合博物館的空白?!凹仁且徊繚饪s的漁業發展史,又是一部海洋文化的演變史,更是一部生動鮮活的海洋教材。”
從2003年起,舟山陸續開放了島礁博物館、漁村博物館、海洋生命博物館、海鮮博物館等,而這些博物館的館藏,很大一部分來自靠海吃海的漁民?!皾O民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日益變化的海洋環境的懷念與熱愛,它們的標本意義在于對于貪婪索取的警醒,對于感恩護洋理念的激發。”
一群漁民老大的呼聲
如果說博物館只是喚醒人們的護洋意識,一場漁民老大自發提議延長伏休期的倡議,則真切顯示了漁人養海的實踐決心。
眼看著一噸噸幼魚被濫捕上岸,老漁民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心痛。“舟山海域要不要搞伏休與秋休兩個休漁期?”岱山縣閘口一村于友輝等十多位船老大的倡議目的只有一個:“讓魚蝦蟹長得更大些,”這個聲音在當地引發了不小震動。
“每年10月到11月,拖蝦船與蟹籠船均在舟山群島海域作業,覆蓋了洋面資源的90%。我們倡議這段時間針對蟹籠船推出秋休?!庇谟演x說,一來因為這段時間螃蟹還小,捕上來也不值錢;二來兩類船共同作業很容易引發糾紛?!耙凰胰f個籠子的蟹籠船成本需要60萬元左右,拖蝦船在海底掃蕩過程中難免會損壞蟹籠,造成不小的損失。”
如果秋休可以實施,這段時間舟山海域捕撈的洋面范圍將減少30%,對于生態平衡有更大幫助。趙行法的另一個身份是岱山縣閘口一村村主任,他正在積極呼吁,希望推動當地政府調研秋休的可行性。
“當下的魚兒往往是當年生當年捕,造成魚類種群、年齡層次不均衡。”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專家周勇東同樣建議延長休漁期至11月,以豐富魚齡層次梯度結構,從而促進漁業資源恢復?!暗@觸及漁民的利益,利好的是大部分漁民是擁護的,還需要加強另一部分漁民的自律行為。”
不自律行為還包括漁具的網眼越來越小,早年蟹籠的網眼是6寸,如今已縮小到3寸,小蟹都被捕撈上來了。因此,另一種民間吶喊的聲音是放大網眼。“看著現在的蟹籠,我總會想到幼小的梭子蟹在哭泣。”趙行法說,他打算從自己做起,在村里率先嘗試用3年時間淘汰細網蟹籠。
一場自上而下的救贖
“現在帶魚的肚子里都空了,因為魚蝦越來越少了?!贬飞娇h漁業局副局長韓信海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深刻的答案,“我們靠海吃海不養海,海就會報復我們,現在漁民開始有意識了,食物鏈斷了,小魚小蝦大魚大蟹都沒有了?!?/p>
在這場嚴峻的海洋資源保衛戰中,除了漁民,政府更應擔負起責任,“要全國聯動起來共同來做這個事情?!睂擂蔚默F實是,在禁漁期還有一些外地漁船違規作業。“無奈的是,當下執法力度還不夠,一個岱山縣只有5艘漁政船,其中只有兩艘有外海執勤能力。”韓信海說。
要真正“養?!?,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需要疏堵結合?!耙环矫嬉訌妶谭▽徟瑖揽伛R力指標;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臨港產業,船舶、海運、制造等產業吸納缺乏多元生存技能的轉業漁民,降低對海洋資源生存的依賴度。”
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漁業發達國家,漁業早已不是掙錢的途徑,保護資源是第一考量。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是目前我國恢復水生生物資源量的重要和有效手段。2009年起,農業部漁業局組織開展一系列增殖放流活動,掀起了全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新高潮。以岱山縣為例,今年計劃放流大黃魚50萬尾,梭子蟹900萬尾,日本對蝦2200萬尾……自2006年以來整個舟山共放流各類苗種8億尾。
“目前捕撈力量太強大了,漁業資源是可再生的,但不是無限的,要讓大海休養生息?!敝苡聳|說,海洋牧場建設、增殖放流等均是有利的輔助措施,政府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倡導護洋意識,加強漁政管理。
“人海相依,休戚共存,感恩海洋,厚德載物,造福子孫,地久天長……”海之子民們正欲用點滴行動詮釋祭海文的精髓。
環境的回報會滯后,但從不會缺席?!吧拼Q缶褪巧拼祟愖约?。”如今警鐘已然敲響,東海無魚的現實喚醒了人們的敬畏之心、感恩之情,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祭海謝洋”儀式化地表達了休漁養海之決心。
在這場漁業資源保衛戰中,海上漂泊的漁民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個體利益與公眾利益間做著艱難的抉擇,島上扎根的漁民努力轉型謀求個人生存與海洋保護間的和諧之道。一個個輝煌不再的漁村,則在海洋經濟新時代里聞風而動,在重重迷霧中尋求突破的路徑,續寫美麗海島建設的新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