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
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我在英語教學中所糾結的一個重要問題。近些年來,在英語教育教學的理論和我的同仁們對此進行了探討和研究,獲得了一點成果,但總的來說還是沒有達到所預期的效果,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就象征的情況而言,英語教師對怎樣使用多媒體技術幫助英語閱讀教學探討得很多,可對怎樣使用網絡信息資源處處精彩紛呈還有待于進一步全面探討和實踐。
一、閱讀網絡信息的重要性
因客觀條件的限制,農村英語教師沒有很多的閱讀材料、見識也較為狹窄。所以,要想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盡快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件很困難的事。現在是信息社會,信息的獲得、信息的傳遞、信息的加工和存貯,信息的利用將成為現代社會工作者最基本技能的標志,可獲得信息絕大部分來源于因特網。所以,怎樣合理利用網上信息資源,經常增加課外學生的閱讀材料,擴大學生的閱讀眼界,以添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更便捷、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得到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以便學生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已成為英語教師所時時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之快,學生和社會工作者閱讀知識已不只是來源于報刊或雜志,可好多地來自于電子讀物及網絡。網絡使用的語言大多是“世界語言”之稱的英語。閱讀網上英語知識正在成為外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與我們的課堂教學應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由于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現出網絡閱讀的重要性。
二、網絡資源的優化問題
平時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往往由教師找幾篇現成的材料,讓學生閱讀后核對答案了事。教師教得機械,學生學得乏味。這樣做不僅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和閱讀能力的提高。豐富的網絡資源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但是,我們在盡情享用這一現代科技帶來的豐碩成果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網上的資源包羅萬象、無奇不有,但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健康,更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適合中學生閱讀,因此,網上資源必須得到凈化和優化。首先,教師要熟悉網上適合學生閱讀的信息進行精心的選取和編輯,不但要使之適合學生閱讀,更要使之能夠體現教師的教學思想。筆者認為,選取閱讀材料大體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其一,從網上選取的材料應對教材的內容有所擴展或補充,而不應是教材內容的簡單重復。例如,為了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筆者從網上下載了該章節的全文讓學生閱讀。通過一個星期的課外閱讀,學生能基本讀懂該原文,實在難讀懂的句子,筆者便讓他們看從網上下載的貼在教室墻上的中文譯文。同時,還要求學生把他們感興趣的詞匯以及重要或優美的句子抄記下來,最后讓他們用英文寫概要,以檢測其閱讀情況。
其二,所謂時效性,不僅指選取材料要講究時效,還應注意材料選用的時機。教師選取閱讀材料時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材料和數據,讓學生有一種貼近現實的感覺。同時,對于各個領域的最新成果就應特別關注,比如,國內外時事、基因、克隆、環保、航天等方面的內容。雖然對于學生來說,短短一篇文章中的生詞多達一百八十多個,但由于他們看過答記者問的實況,基本能能夠讀懂。為此,他們的閱讀興趣大增,以后每遇熱點問題,都禁不住要讀一讀英文版的文章。
其三,由于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望極強的年齡段,他們常常對熟悉或感興趣的內容比較關注,為了滿足他們的這種要求,教師在選取閱讀材料時既要考慮教學的需要,又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特別是在教學的起始階段,更應重視這一點;同時,還要注意各種不同材料的交替使用,盡量避免文章體裁和題材單一。
三、網絡資源的分層閱讀
首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閱讀興趣廣泛選材,并適當加以改寫,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興趣。這一環節的特點是閱讀材料的內容淺顯,題材廣泛,趣味性強,閱讀量大,其目的是使學生體驗到英語閱讀給他們帶來的愉悅,從而激活其閱讀動機。具體操作如下:
一是選材:以故事、廣告、新聞、說明書、任務介紹等為主。二是材料處理:適當改編,對生詞加以控制,使絕大多數學生能夠順利閱讀。三是材料呈現:印成文字材料由學生有選擇地閱讀。四是反饋方式: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所在,為選材提供依據。五是評價方式:暫時不用分數或等級對學生進行評價,只鼓勵學生參與閱讀的熱情。
其次,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尋找事實、論點、論據,并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或根據事實作出判斷以及歸納主題思想。此步驟的目的是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準確率作出具體要求;同時,對閱讀中的詞匯(含生詞、詞組)也要作出要求,并輔以適當的檢測。操作方法如下:
一是選材:以人物傳記、科普短文、時事報道等為主。二是材料處理:適當加注,使材料的難度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相近,對生詞率稍加控制。三是材料呈現:書面呈現為主,課件呈現為輔,根據需要對材料進行適當改寫。四是反饋方式:限時完成,由慢到快,循序漸進,同時注意掌握每個學生的閱讀速度及正確率。五是評價方式:及時告知每個學生的進步情況,對進步顯著的學生給予鼓勵,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解題方法。
再次,要求學生能根據文章的體裁、作者的寫作風格以及語言風格等判斷作者的觀點,并能根據語篇的語氣對未提及的事實或觀點作出推論,對人物性格作分析。該階段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深層次理解能力。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和已有知識結構的整合,不斷突破自己的思維模式,構建新的理念,產生新的觀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總之,還有一些問題在困擾著我們,比如:網上資源如何真正得到優化;如何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及教學思想更快、更好地適應網絡時代的需要;如何把閱讀材料和課件制作有機地結合起來。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們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