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議
摘 要: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建筑行業一直是重要的組成內容。我國的建筑業從上世紀至今一直在持續發展,為國家經濟的發展進步帶來很大的影響。智能建筑項目建設中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并且會產生噪音、揚塵等污染。為了保障我國建筑行業能夠和環境和諧共處,取得共同發展和進步,我國在建筑行業逐漸推廣“綠色管理理念”,以求在智能建筑項目建設過程中盡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關鍵詞:綠色智能建筑;項目管理;環境管理
中圖分類號: TL3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2-58-2
1 綠色管理理念含義
在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產生了“綠色”這一新的概念。所謂的綠色管理,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和定義,其主要的內容是改善以往對生態環境忽視的惡習,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環境問題。姜太平教師是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的資深教授,本文認為其對綠色管理的定義十分正確。他認為,綠色管理是在滿足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采取的一系列綠色經營理念和措施。綠色管理的理論基礎是可持續發展,用于指導企業的觀念和經營方式,綠色管理主要是一種理念,在多個領域都適用。
2 我國綠色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現存問題
2.1 我國建筑節能亟待加強
近些年來我國建筑行業快速發展,建筑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建筑節能卻沒有跟上建筑行業發展的腳步,在所有已建建筑中,僅有5%達到了節能建筑標準,對于新建設的建筑而言,高能耗建筑達到了90%以上。據統計我國建筑能耗已經占到了社會總能耗的27.5%,預計建筑能耗在2020-2030年間將會占到社會總能耗的30%-40%,若是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控制,將會制約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2 建筑垃圾產量巨大,資源化水平不高
建筑的廢磚、廢混凝土、渣土、廢瓦等都是建筑垃圾,同時在建筑施工當中還會產生一些廢棄木材、塑料、玻璃、鋼材等。據統計,我國已經達到了70億噸的建筑廢棄物堆放總量,而建筑拆除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每年有2億多噸,建筑新建設造成的固體廢棄物達到每年1億多噸,在社會廢棄物總量中,來源于建筑行業的已經占到了40%,并且其增長速度達到了每年10%以上,建筑廢棄物已經將包圍了2/3以上的城市。而我國對于建筑廢棄物沒有進行有效的措施,通常處置方式為露天堆放或者填埋方式,沒有達到較高的資源化水平。
2.3 環境管理體系的實行面臨重重困難
首先,不能有效地識別環境因素。建設項目較為特殊,其建設是一次性的,并且在過程當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同時在項目開工前不能完全預測到很多環境因素。
其次,難以確定環境目標以及指標。在工程建設領域有著較為繁多的環境法律法規以及標準規范,同時對于建設的要求方面,業主以及政府主管部門也是各有不同,在環境方針制定、環境目標與指標確立,環境管理方案的建立方面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并且,企業的目標是為了經濟效益,目前環境治理的成本較高,難以完成一個合理的環境目標以及指標的確立。
3 推動綠色智能建筑項目管理的措施
3.1 健全法規制度
建設項目開展綠色施工的關鍵在于科學系統的法規和完善的制度體系,這是有效實現綠色施工技術應用的關鍵。由于當前人們的思想意識還沒有完全認識到綠色施工的重要性,因此就需要依靠政府部門來進行參與和引導,通過權力機關去制定和健全法律法規,來實現綠色施工的有效推行。通過制定具有明顯前瞻性的法規體系和市場規則,形成一個由下到上的強有力推動,同時形成一個由下到上的積極反饋。綠色施工法規的制定是一個系統的、全面的工程,因此需要健全相應的法規制定,促進綠色施工有效進行。
3.2 優化激勵政策,加強財政稅收經濟杠桿作用
促進綠色施工的長效發展離不開科學、有效的經濟體制。通過采取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稅收調節工作,加大對綠色施工技術和綠色施工方法的研發和利用,將應用成本有效地降低。通過制定完善的激勵政策能夠促進施工承包商的積極性,積極應用綠色施工技術促進建設項目的順利完成。當前《綠色施工導則》就有專門的一個章節去介紹“綠色施工應用示范工程”,通過在每個地區建立相應的示范工程和建設試點,更好地引導建設項目開展綠色施工。通過建立示范工程這一有效的平臺,推動綠色施工技術的發展,更好地促進建設工程項目的順利完成。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建設工程項目綠色施工的快速進步和發展,應該優化相關的激勵政策,通過加強財政稅收的經濟杠桿作用,實現綠色施工的有效應用。
3.3 健全施工管理體系
要想有效地實現建設工程項目的綠色施工,應該遵循《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中的標準,通過建立綠色施工管理制度和施工管理體系來促進建設項目的綠色施工。在建設項目施工開始之前,應該將施工的內容和方法明確到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當中。落實綠色施工的關鍵在于做好管理措施,由于施工組織關系和施工管理項目存在差異,因此就需要健全施工管理體系,促進工程建設項目的快速發展。作為工程建設項目的現場技術管理人員應該在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工作時融合綠色管理理念,通過采取現場管理等有效措施來促進綠色施工的快速完成。
3.4 建筑節能全過程監督管理
3.4.1 明確監督管理機構及其權責
首先要做的是經執法主體進行明確。作為工程建設項目的行政主管部門應該切實做好建筑工程節能的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節能審查管理辦法,以法規的具體形式來對建筑節能審查機構的相關權利和責任進行確定,并明確規定工程建設項目每個階段的具體節能標準和審核辦法,將審查和監管機制有效地完善。
3.4.2 加強節能執法隊伍建設
素質過硬的節能執法隊伍是政府對環境進行有效監管的根本保障。要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體系,完善節能管理體系。讓執法人員都熟知有關建筑節能的各種技術規范和國家的節能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以及政府對建筑節能的各種管理制度、業務流程,定期開展節能檢查,特別是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檢查活動。
3.4.3 項目建設各階段的監管要點
對于建筑設計方案的招標階段,設計單位應該根據相關的節能建設條例來增減建設項目的節能設計工作,通過在設計階段就將建筑方案的具體能耗標準進行規定。對于建設項目的設計要點由注重視覺效果轉變為節能建設。將傳統的建設項目逐漸向節能環保和經濟適用過渡,同時還要做好圖紙的審查工作。
招標、施工階段:要督促施工單位制定節能管理制度,嚴格按審核的節能設計方案進行材料、設備招標。嚴把各類建筑材料進場關,確保材料、設備的質量和節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特別是強制性標準的要求。在設計變更、深化設計的過程中,都應進行節能審查;按照《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第3.1.2規定:設計不得降低建筑節能效果。當設計變更涉及建筑節能效果時,應經原施工圖設計審查機構審查,在實施前應辦理設計變更手續,并應獲得監理或建設單位的確認。
竣工驗收階段:各地區要按有關的節能驗收規范開展建筑節能驗收。如國家頒布的《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等規范,各省、市可根據此規范的要求,結合自身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制定本地的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4 結論
當前我國大力推廣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倡導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這一經濟發展模式,在建設工程中應用綠色施工模式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為了能夠有效地保障我國綠色智能建筑項目管理的持續進行,必須要對當前綠色施工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針對當前綠色智能建筑項目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有效地解決措施,確保能夠促進建設工程項目的長效、節能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李南,李湘洲.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體化發展[J].建材發展導向,2010(04):26-29.
[2] 李群宏.綠色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績效評價與分析[J].工程經濟,2015(07):51-55.
[3] 唐紅,史艷紅.基于智能建筑與綠色建筑柔性融合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05):2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