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堅
摘 要:隨著我國鐵路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增運增量,擴能,正點,已經成為我國鐵路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微機監測系統能全過程不間斷的監測信號設備的運行狀態,通過監測測試電特性曲線偏離設定的上下限及時發現并排除設備隱患,有效避免因信號設備故障而影響行車安全。而在太原鐵路局2015年統計的信號設備故障中道岔故障居首,2016年路局為了解決道岔故障多的問題,成立了專門的工電聯合整治組,筆者負責工電聯整整治工作,在整治道岔前,通過道岔監測信息電特性分析發現道岔存在的動態問題,組織工電聯整整治,能有效預防道岔故障、提高道岔運用質量。在工電聯整整治的現場實踐中,通過道岔監測信息電特性分析提前發現道岔存在的動態問題,提前掌握預警信息,組織工電聯整整治排除隱患,是能夠防止道岔故障的發生的。
關鍵詞:道岔;電流曲線;轉換過程
中圖分類號: U284.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2-113-2
1 工電聯整道岔前對道岔電特性數據分析“四要素”
①查看道岔轉換時間,及時發現轉換超時問題。
②查看道岔動作電流曲線,可以發現自動開閉器動接點卡阻、滑床板缺油及主機卡缺口問題。
③查看道岔功率曲線,可以發現道岔密貼緊、滑床板磨卡等問題。
④查看道岔表示電壓日曲線,可以發現表示接點虛接等問題。
2 道岔電特性數據分析必須了解轉轍機動作過程
三相交流轉轍機(ZYJ7為例)動作過程主要分五步:
①1DQJ吸起:1DQJ吸起后,道岔動作曲線開始記錄。
②2DQJ轉極:在2DQJ轉極時,動作電流曲線將出現一個較大峰值(簡述啟動電流),說明道岔啟動電路已接通,道岔開始動作。
③道岔動作:道岔動作過程分為解鎖、轉換、鎖閉三步。解鎖與轉換分界以斥離尖軌開始動作為始,鎖閉以斥離尖軌到位為終。
④啟動電路斷開:道岔轉畢,自閉器接點轉換,斷開啟動,使BHJ落下,1DQJ自閉電路斷開開始緩放(24V條件下,JWJXC-125/0.44型繼電器失磁緩放不小于0.45s),在緩放時間內啟動電路仍有兩相小電流存在(簡述為小尾巴)。
⑤1DQJ落下:經緩放落下,停止記錄道岔動作曲線。
3 工電聯整整治過程中監測信息電特性分析發現道岔存在的動態問題
3.1 通過道岔轉換時間變化分析道岔運用質量
例如圖:薛孤站17號ZYJ7+SH6≤10S道岔查看電氣特性分析與比對,該道岔轉換時間增長,說明動作時阻力大,在聯整時檢查發現道岔翹頭。(圖1)
3.2 通過道岔動作電流曲線發現自動開閉器動接點卡阻、滑床板缺油及卡缺口等動態問題
例如圖:原平站15#道岔(ZYJ7-S型)轉換時間30S,轉換過程電流逐步升高后呈現溢流狀態,轉換完畢無小尾巴(說明表示電路未構通),現場檢查發現邊遠道岔滑床板缺油卡缺口。(圖2)
3.3 道岔功率曲線,可以發現道岔滑床板缺油撒砂、卡缺口等問題
①原平站27/29#道岔(ZYJ7)由反位扳定位時,道岔動作功率曲線在動作不到1S后,轉換過程中功率出現幾次較大的波幅,道岔轉換過程受阻,現場檢查滑床板缺油、撒砂。
②原平站27/29#道岔(ZYJ7)由定位扳反位時,道岔動作功率曲線在啟動、轉換、鎖閉過程均正常,但位置顯示“定位到無表示”,現場檢查27號道岔卡缺口。(如圖3右側)
4 結語
通過以上事例,提高自己對微機檢測的電特性分析能力,使自己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它,總結出更有價值的方法和經驗;加強信號監測系統信息電特性分析與應用是適應安全生產的要求,引導車間班組轉變維修模式,由粗放型維修逐步向集約化維修、由計劃修向狀態修轉變的重要手段。隨著技術進步,信號集中監測信息會更加全面、詳實,更需要電務工程技術人員不斷實踐,去解讀其中的信息意義,我覺得要充分的利用微機監測的電特性分析,排除設備隱患;在今后工電聯整整治工作中,我要繼續認真學習微機監測方面的有關知識,利用微機監測,掌握規律,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安全生產。為現代化鐵路的發展做出一個電務職工的最大貢獻。
參 考 文 獻
[1] 胡增東,沈斌.加強工電聯整,減少VZ200提速道岔故障[J].鐵道通信信號,2007,05:20-21.
[2] 沈斌.淺談提速道岔工電聯整[J].上海鐵道科技,2007,04:53-54+46.
[3] 陳偉革.鐵路電務道岔設備慣性故障原因分析與對策[J].鐵道通信信號,2015,0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