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川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眾化網絡媒體的蓬勃發展提高了公眾生產新聞的能力,傳統的新聞生產模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已不能很好的適應新型的發展需求。將眾包模式引入新聞生產的眾包出版是對傳統新聞出版模式的一種突破和創新,是利用集體智慧來對新聞進行編輯、推廣。眾包出版重新定義了新聞的編輯者與廣大公眾的角色關系。探究眾包出版中的角色,以期為在新媒體時代中新聞出版形式的構建提供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 出版模式;眾包出版;角色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8-0013-02
眾包出版,是指利用網絡等平臺連接讀者、出版社、作者,利用網絡力量來進行對新聞的制作、編輯以及宣傳等環節,完成之后發包方要按照約定給已經完成任務的參與者以規定的回報。傳統的新聞生產模式都是按照提出議題,派出記者尋找相關材料,寫作并發表這樣的模式運行。在過去,這種新聞生產模式可以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各種媒介融合,這種工作方式效率越來越不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眾包模式”開始得到廣泛的關注和應用,而互聯網漸漸成為挖掘新聞服務外包市場業務的主要潛力[1]。眾包出版可以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集思廣益,并能夠增加受眾對新聞產品的關注度,眾包出版的出現給了傳統媒體重生的機會。眾包出版經歷了從邊界模糊到模式清晰的轉變,使得眾包出版成了某些特定新聞產生、傳播的“新寵”。眾包出版豐富了新聞的價值要素并最終以比較低的新聞出版成本完成新聞的傳播。眾包出版在新媒體時代扮演著重要角色。
1 新聞平臺的搭建者
眾包出版的核心就是用戶自己是新聞的編輯者。公眾參與出版眾包,就需要媒體建立一個眾包平臺。無論是專業媒體針對某一個新聞主題進行有主題、有目的的新聞搜集,還是大眾自發在媒體平臺發布新聞,眾包出版的核心始終是對于新聞的整理、發布。媒體平臺可以是持續更新不同新聞眾包任務的固定的網站,也可以是在媒體平臺上參與任何一個自己比較關心的新聞話題。在我國古代是沒有專門的新聞機構的,新聞的傳播范圍特別的小,而且新聞的傳播基本上就是定向傳播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迅猛發展,現代人們對于信息需求量大幅增加,這也就促進了現代專業新聞機構的建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不再受時空的限制,眾包出版也就是在這種媒介環境條件下產生的。它之所以可以發展起來,究其根本原因是眾包出版適應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對新聞本質定義的核心的要求。眾包出版是適應新媒體的發布平臺的。這主要是因為眾包出版的應用主要是在新媒體平臺上,所以,如果想要實現真正的新聞“眾包化”,就要讓廣大的受眾盡量的參與到新聞事件的產生中來,這就要求有一個能夠讓信息不斷傳遞,受眾可以互相交流的載體與這種傳播方式相適應,而新媒體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據報道,近幾年以來由眾包出版產生的新聞占了近一半,而傳統的出版模式傳播的新聞只占了不足三成。新媒體在新聞信息的發布以及新聞內容的生產方面的表現更加的搶眼。眾包出版平臺更加適應在全媒體時代人們對于新聞時效性的要求。眾包出版最大的優勢就是縮小了新聞的收集與發布的時差,大大地增強了新聞的時效性。眾包出版的實現基礎是在新聞用戶以及媒體之間擁有了一個高效方便的平臺。這使得眾包出版平臺比原始的新聞出版模式相比更加適應全媒體時代的人們對于新聞時效性的要求。Booktrope憑借著“眾包協作”來分解了原有單本書的出版流程,第一次提出了“Team Publishing”的概念,支持圖書設計人員、編輯、作者、圖書營銷等組成出版團隊,對書籍進行策劃和銷售。Booktrope利用全新的方式將出版專業人才連接起來,而且給予了他們相當高的創作自由和回報。
2 新聞產生的發起者
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公眾已經再也不是被動的新聞信息接受者了,他們也開始逐步向積極的新聞產生者轉變,所以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新聞媒體也應該及時的改變他們的服務理念。新聞媒體應該建立將新聞用戶作為中心以及服務導向的全新的媒體運營體系,公眾自產便是與用戶觀念轉變契合的眾包出版的核心理念,只就眾包出版的內容選擇層面而言,團隊的共同協作模式占據主體是眾包出版大勢所趨。采用眾包這種操作方式,就更加適合現在新聞的出版。眾包出版的題目又多以調查性報道或突發性事件為主,這類題目有的需要大量搜集信源或大量人力分析信息,有的需要在很短時間內快速完成出版。在這種情況下,單一的媒體組織就會在能力、人力、財力和精力的方面受到限制,需要依靠公眾參與,來幫助解決問題,提供大量信息。這就需要有一個完整的團隊及時的對新聞進行編輯、制作,最后進行出版。發起眾包出版,首先,要設定的是眾包任務,要有市場價值。從注重讀者積極參與,到強調讀者樂于互動,是很多新聞媒體一直以來的傳統。和一般的讀者參與不同,眾包出版設定的新聞任務,要有市場價值,而且眾包的任務設定要有明確的指向,最忌沒有明確指向,任務大而無當,公眾不知從何下手,在這種情況下完成的項目,質量可想而知。一般的公眾參與活動,更多體現的是活動氛圍,圖個熱鬧,而眾包則要注重公眾群體的智慧,完成那些單憑幾個編輯做不了或很難完成的任務。這是眾包出版和一般公眾參與活動的區別,也是它的價值所在。其次,公眾要有濃厚的興趣參與。如果眾包出版有的項目,激發不起公眾的興趣,或是公眾參與成本高、難度大,這時你要眾包給讀者,就未必會有人來參與。眾包項目一定要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并且能夠激發讀者興趣。堅持以人為本,在眾包的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公眾的主體作用。要特別強調公眾的自主性,增強其主人翁意識,推動眾包項目順利實現。從目前狀況看,雖然大多數公眾參與新聞的意識正在逐漸的增強,但是事實上公眾依舊不能在新聞的產生中掌握話語權,這與公眾缺乏表達機會及其參與意識薄弱密切相關。提高公眾參與意識,不斷轉變公眾觀念和角色,使其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
3 新聞信息的整理者
眾包出版是一個對于已經收集到的新聞的一個篩選、整理和開發的過程。對新聞信息要細致的篩選,要對收集到的新聞信息加以分析,把一些不適宜的信息清理出去。眾包出版擁有廣大受眾進行參與,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新聞的每個參與者也不例外,對于同一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對于同一個新聞事件,每個人的感情投射也不同。新聞媒體針對公眾提供的信息,需要更為專業的人員結合自身專業儲備知識和社會常識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進行審核。新聞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時效性,失去了時效性,即使是再有價值,再真實的新聞也是無人問津的新聞[3]。人們對新聞的追求就是對時效性的追求,沒有止境。得到的新聞信息要有真實性,確保準確、客觀的描述一個新聞事實,不可以僅僅憑借個人的主觀臆想和推斷對新聞進行夸大,而這就需要眾包出版的團隊,對新聞加以辨識篩選。當事物運動處于一種錯綜復雜的狀態時,新聞信息的發起人則應從不同的方向、視野來看待事物的發展,然后用不同的方式客觀的對事物進行準確的描述,使受眾對新聞事物的運動變化有本質的認識。因為,不真實的新聞信息可能會導致受眾們做出錯誤的反應,甚至引起意想不到的結果。要積極鼓勵用戶在提供新聞信息時,最好給出信息的出處,以確保信息本身的真實性。眾包出版要求所有的人員要可以捕捉新聞信息的意義和價值之后,再對其進行最合理的加工最后進行傳播。判斷一條新聞信息的價值,不單單取決于傳播媒介和傳播者,主要取決的還是廣大的受眾,取決于這則新聞信息是否對受眾有用。通過對篩選過來的信息資料進行系統的、綜合性的融合,提煉、推導出些新的有價值的信息,使經過整理后的信息更加的系統、精煉。媒體通過眾包的模式獲得了新聞的第一手資源,為新聞媒體提供了大量數據信息,同時也極大的考驗新聞媒體組織人員的專業化水平以及信息的整合能力。這要求新聞媒體的工作人員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技能,能夠及時高效審核公眾提供的眾包信息,呈現有價值的新聞報道。
眾包平臺是媒體有組織的、有目的的發起的某一話題,通過獲得所需信息,經出版的工作人員的分析和甄別,整合形成有價值的新聞報道。眾包出版是公眾參與協作、發揮集體智慧的一種新的對新聞進行甄別、編輯、出版的模式。眾包出版其本質都是一種“社會化”的新聞生產。傳統新聞媒體組織人員要充分利用這種新型新聞生產方式,推出廣大受眾喜愛的議題,擴展新聞報道的內容和角度,同時,要對新聞的內容進行嚴格把關,確保高質量的新聞品質,這樣才能獲得受眾的喜愛。
參考文獻
[1]滕瀚.媒介融合視域下眾包新聞的“三重角色”[J].新聞研究導刊,2014(18):12-13,26.
[2]文衛華,李冰.眾籌新聞:社會化網絡時代調查報道的新探索[J].中國記者,2014(3):117-119.
[3]查本恩.從報道者到組織者——公益新聞中媒體角色的轉變[J].中國記者,2010(1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