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
我和老伴同歲,年輕的時候,兩人都忙著工作,照顧老人和子女,兩口子基本上從沒有一塊出去玩過。
巧施妙計,誘夫出游
在操勞了幾十年之后,終于可以過上不需要操心收入的退休生活。我花費大量時間和口舌,勸老伴跟我去旅行,可是老伴卻寧肯宅在家里,他總是說沒意思呀,沒時間啊,哪里都不如家里好呀。這些聽起來都是無關緊要的因素,卻成為他嘴里斬釘截鐵的理由。
去年,以前一起插隊的老同學組團來北京玩,我們盛情招待。他們是團體出游,時間卡得比較嚴,老伴跟我感慨:“幾十年沒見了,沒見幾面就回西北了。”
他這么一提,我記在了心里。此后數月,我時不時提起老同學的近況,聽音樂時也選擇西北民歌,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河西走廊》我們一集不落。
一天,我旁敲側擊,說起當下最熱的絲綢之路旅游,老伴言語之間透露出濃濃的羨慕和向往。我趁熱打鐵,鼓動他一起去甘肅,有人說:“絲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肅。”老伴猶豫:“老婆,你去吧,把我那份也玩了。”我假意抱怨:“你可別太辛苦了,兒女這么大經濟也獨立了,咱們都快70歲了,都沒一起出去玩過,咱們自由行,花不了多少錢,攢錢最后給誰呀,心疼一次自己吧!”老伴終于松口,答應今年6月和我一起走一走河西走廊,順便探望一下老同學。
果然姜還是老的辣,老伴不肯旅游,說到底還是怕花錢,我才知道之前只是說旅游的好處根本打動不了他。多年來省吃儉用供兩個孩子上學,老伴確實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更別談享受生活了。雖然他嘴上不屑,也不承認是因為錢,但是花費幾千塊去旅游在他腦海里就是奢侈品。他可能覺得,省錢攢錢,給家人留錢,就是一位平凡男人的責任感。
傳奇絲路,絢麗甘肅
我們出門準備的東西很簡單,只拿衣服、相機、水壺等必備的物件。這次14天自助游,我們第一站選擇了寧夏銀川,接著是甘肅的武威、張掖、敦煌,經青海湖到西寧。我們倆都喜歡自然景觀,這段行程能使人體味到一種從繁榮走入荒漠,從嘈雜走入安靜,從奢華走入平淡的感覺。
河西走廊之行,沿途一直伴隨我們的是巍巍祁連山。河西走廊降雨極少,正是祁連山的融化雪水使荒漠的河西走廊呈現出一片綠色,滋養了當地的人們,使這里成為西北地區少有的富饒之地。河西走廊是西北的重要通道,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河西四郡,中華燦爛文明從此在這里發揚光大。
在銀川休整一天,我們來到的第一個城市是武威。
因為不跟團,我們在武威城中細細轉轉,切身體味武威的古風,更參觀了當地一處最著名的名勝——雷臺漢墓。
雷公廟已修葺一新,但我更傾情于道觀周圍幾棵參天古樹,它們依然在昭示著這里古老的歷史。其實使雷臺真正聞名天下的是雷臺下面的漢墓。雷臺漢墓發現于1969年,墓內共出土幾百件文物,特別是99件鑄造精美的銅車馬儀仗俑的出土震驚考古界。
平日精打細算的老伴一下子買了兩座馬踏飛燕的青銅復制品。我問他:“這里的紀念品雖然好看,但是它的價格遠遠要高于市面價格,你為什么還會買?”老伴說:“我知道這件紀念品不值這個價,購買這個紀念品只是為了表示我們曾經來過這里。它是一段記憶,我們以后可以靠它尋找當初的美好。”
第三天,我們來到張掖,著名的大佛寺是我國僅存西夏佛教寺廟。張掖大佛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主殿內臥著一尊35米長的泥塑大臥佛。全國有許多臥佛寺,但張掖大佛寺的臥佛是全國最大的。整座大佛雕工細膩,表情安詳柔和,正如對聯所曰:“視之若醒,呼之則寐。”大佛寺的門票設計成明信片,老伴寫下幾句祝福,寄給北京的外孫,這是他人生中第一封明信片。
張掖往西,就進入酒泉。我們沒有在酒泉逗留,而是直奔嘉峪關。嘉峪關,明長城西部的終點,我們在圖片中無數次看到的這處雄偉關城,今天終于向它走來。到達嘉峪關的時候已臨近黃昏,城樓上空無一人,在夕陽的映襯下,嘉峪關顯得是那樣的蒼莽古樸。
站在高高的城樓上,極目遠眺,一邊是巍巍的祁連山,一邊是莽莽的戈壁灘,嘉峪關就是在這片荒涼的西疆之地,孤寂地屹立了上千年。站在這邊地雄關上,我眼前不斷地浮現出邊塞詩人給我們描述的一種意境:“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1524年,明王朝放棄了嘉峪關以西的管理,從而使嘉峪關以西地區多了一份荒蕪的感覺。直到今天,當我們行進在這里的時候,這種荒蕪的感覺依然伴隨著。只有到了敦煌,這種荒涼的感覺才消失。有時你會驚嘆大自然的造化:剛才還是茫茫戈壁灘,轉眼間就變成了繁榮的小都會。
敦煌是河西走廊最聞名的城市。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其實,敦煌城市不大,但確實十分繁盛與整潔。傍晚,我走在敦煌的街道上,聞名的古董街及夜市,十分熱鬧,唯一的缺憾是作為一座千年古城,今天的敦煌在這些年的建設中已經失卻了西部古城應有的特質。這種現象已經蔓延到全國大部分的古城,這是中國的悲哀。
只有敦煌莫高窟,才使我每一次都不失望。敦煌莫高窟是一個百看不厭的藝術寶庫。因為是淡季,我們很順利地購票入場,25人一組由導游帶著觀看數字電影和參觀洞窟。黃沙落日相伴的敦煌莫高窟,是茫茫戈壁沙漠中綻放出的一朵令世人炫目的花。
一路有你,感情升華
之前,我和老伴已經看過紀錄片《河西走廊》,但是對我們來說只有親眼看到古城背影、長城邊關、丹霞如畫、大漠孤煙,才能感受到祖國遼闊的西北腹地傳承著的的中華文化與文明。
以前在家,事事我張羅,老伴是甩手掌柜,出門在外,從挑選景點、預訂酒店、行李裝備,甚至到進餐館點菜,我都尊重他的意見,聽他指揮。
汽車晚點、上山路險、戈壁曬傷、水土不服,每一樁令人煩愁的小事,我都選擇笑對寬慰,避免嘮叨一些類似“我早就說過了這樣不行”的馬后炮。
一路遇到不少銀發夫妻,他們有的自駕游,有的背包客,無論來自何方去往何地,無不是姿態親密、表情放松。
途中一日,我們在一條不知名的小溪邊散步,老伴突然對我說:“咱們結婚40年了,現在咱倆感情真融洽,以后每年咱們來一次自助游,天涯海角我陪你都走遍。”
老伴沒有說什么豪言壯語,卻讓我十分感動。這14天的經歷令我們猶如在夢境和天堂,更令我感悟旅游的真正含義——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要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欣賞風景的心情。一句話,旅游不是直奔終點而是享受過程,升華結果。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