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
今年6月11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隆重舉行,8天的時間里,有300多部中外佳片在大銀幕上映。在觀看電影的同時,筆者發現,其中不少電影有著一個共同點:聚焦老年生活,關注老年心理。
退休綜合征困擾全球
美國電影《實習生》,講述的是老年人的工作和社交能力。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位年近七十的退休商人。事業有成的他對清閑的退休生活感到不適應,于是決定:重新回到職場。他來到一家小網站,成為了一名實習生。一開始,年輕的上司并沒有將他放在眼里,認為他既年邁又落伍,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位慈祥的長者漸漸成為上司最真摯的友人,因為他的存在,這家網站走出低谷。他用自己的智慧與包容,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啻為退休老人重整旗鼓的“教科書”。
另一部美國電影《愛在羅馬》中的主人公是一個退休的歌劇經紀人,在無意中發現了親家的歌唱才華后,千方百計想要把對方推向市場。這個老人有點強迫癥,總是強人所難,而他的妻子有些神經質,絮絮叨叨說著退休與死亡的關系,這使得這一對老人境遇更加窘迫,令人憂傷。
兩部電影對比來看,老年人應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客觀的評估,不要過分自信,也不要妄自菲薄。在體力、精力方面,老年人確實不如年輕人了,這就要“服老”,不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另一方面,老年人也應該看到,自己在處世經驗、洞察人情、感悟人生方面,有著年輕人無法比擬的優勢,那就應該很好地利用,既能發揮出退休后的余熱,也能幫助別人。最重要的是,無論何時何地,每個人都要活出最好的自己。首先必須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一個自信、樂觀、堅強、樂于助人的老人,自然而然會得到別人乃至全社會的尊重。
銀發婚姻不能承受之重
日本導演山田洋次的新作《家族之苦》,將目光聚焦于老年人的婚姻與家庭生活。稱為“日本心靈代言人”的山田洋次已經85歲,他比其他年輕導演更懂得老年人的心思。據說,這部電影在日本上映時,整個影院里坐滿了老年人,一邊看、一邊笑、一邊哭。
電影開頭,就是一枚“炸彈”:一對老夫婦已經結婚50年,當丈夫問妻子想要什么生日禮物時,得到的答案卻是——離婚!這自然在家中引發軒然大波,子女紛紛來調停。隨著故事展開,大家發現電影中的老太太是一名陶醉在文學世界里的“文藝女青年”,而老爺子不善表達,從來不會主動關心妻子,更不會和她講心事。老太太在參加老年寫作班后,已經逐漸不滿足做沉默的家務勞動者,想要擺脫這一潭死水般現狀。
這個家庭喜劇折射出的卻是老年婚姻“觸礁”的最普遍原因:缺乏溝通。幸好在電影中,在兒子女友的勸導下,老父親終于意識到問題所在,用誠懇的坦白與交流讓妻子最終回到了身邊。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應該是所有情侶結為夫妻時的心愿。然而,如何在漫長的歲月里守住當初的承諾?此次電影節里,有一部已經成為經典的動畫片,或許可以給我們以答案,那就是《飛屋環游記》。電影中的那對夫妻,從年輕到白頭,無論生活給他們帶來的是什么,他們都始終記得身邊人的好。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學到讓婚姻保鮮的關鍵三條:第一,當一方不快時,另一方要學會讓步;第二,當一方低落時,另一方要懂得鼓勵;第三,學會贊美對方,這是每天必做的功課。
代際溝通是家庭基石
此次電影節上,韓國電影講述了朝鮮王朝第21代君王英祖將親生兒子思悼世子關進米柜,讓他活活餓死的真實慘劇。誠然,其背后有著紛繁復雜的政治角力,但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父子由愛轉恨的悲劇。其實在世子小時候,父子感情很好。父親非常疼愛這個聰明的兒子,也對兒子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但是,隨著兒子長大,父子之間的性格差異開始明顯,加上父親依然一貫嚴厲的“高壓政策”,使得父子的矛盾被不斷擴大,也讓雙方處事更加偏激,從而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拋開濃烈的“宮斗”色彩,從這部電影中,我們或許可以獲得一些關于父母、尤其是上了年紀的父母,與子女相處的學問。
有一部老電影值得借鑒,那就是《家有喜事》。一對老夫妻有3個兒子,但每個兒子都有自己的問題:大兒子有婚外情,二兒子恐懼婚姻,小兒子是花花公子。總之,每天麻煩不斷,但是這對老夫妻明白什么叫“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他們總是能夠樂呵呵坐在電視機前,完美詮釋了“不癡不聾,不做家翁”的定義。
對于老年人而言,與子女相處,應當謹記一點:在子女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當父母埋怨子女固執的時候,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如此。當父母傷感于子女的疏離時,不妨先自我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與對方的相處中有什么問題需要改進。
直視人生最痛苦的地方
疾病與死亡是生活繞不過去的話題,此次上海國際電影節中也有兩部佳片《海街日記》和《澄沙之味》,分別講述了兩位老人如何有尊嚴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給人以啟迪。
這兩位老人都有一副好手藝,一個會做香噴噴的炸豬排,另一個會做甜蜜蜜的銅鑼燒;他們都遭受著疾病的折磨,但是他們都從沒有失去希望,平靜地安排好身后事。
他們是在消極面對人生嗎?只要看到他們精心烹飪的神情,被顧客稱贊食物美味后的微笑,你就會知道:他們是最熱愛生活的人。
《澄沙之味》里有一個場景,是老人慢慢地制作豆沙餡料,她把紅豆一顆一顆地清洗,小心翼翼地攪動,時間仿佛靜止下來。那一刻,對于年過7旬的她而言,就是最快樂的時刻。而我們從這一刻,可以看到一種匠人精神,更可以看到一種生活哲學:在細微之處品味人生,在靜謐之中感悟生命。有了這樣的時刻,有了這樣的心境,怎能不坦然面對生老病死。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