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利君
摘 要:現代紫砂陶藝實質上是從傳統陶瓷藝術中派生出來的具有新型審美標準的紫砂藝術,以地域、歷史、生活情趣和藝術標準。
關鍵詞:紫砂陶藝;陶藝形態;自然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034-01
宜興有著六千余年的制陶歷史,宜興陶工在經歷了不知多少年的摸索,根據宜興陶土的特點獨創了一套和世界上所有手工成型方法不同的技術,這就是把陶坭放在木制的坭凳上,先錘打成片,然后把泥片圍筑成圓型或鑲接成方型,用木拍子拍打成型,這種成型方法學術界稱之為“片筑法”,這種成型方法比其它方法制陶操作簡單,技術性更強,所制的陶器用宜興話來講就是“泥門緊”,成品率高,而且體輕耐用。隨著時代的前進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意識形態和思維方式的改變突破了傳統思想的束縛,現代紫砂陶藝正是現代社會和現代文明的產物,也可以說現代紫砂陶藝是紫砂藝術中的一支流,是一種新的美感形態,它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經典的美的藝術原則。現代紫砂陶藝形態符合了現代大多數人的審美觀的和情趣,是人們審美思想、審美情感、審美心理的形象化、具體化的凝聚。
二十年前,紫砂界沒有“現代紫砂陶藝”這個詞,以前我們只有“紫砂藝術”的稱法,紫砂藝術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名人名作具有收藏和保值增值的價值。一類是日常生活用具。現代紫砂陶藝是伴隨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產生的,它是新的藝術門類,“現代紫砂陶藝”的產生,使人們領略到一種全新的,完全不同以往的精神世界,體現著我們這個時代的開放思維方式和綜合交叉的多向思維方式,是強烈的個性和動感、力感、速度感的表達。現代紫砂陶藝更注重藝術表現力,心靈的揭示力,精神的感染力等。
現代紫砂陶藝實質上是從傳統陶瓷藝術中派生出來的具有新型審美標準的紫砂藝術,以地域、歷史、生活情趣和藝術標準。其實東西文化各有千秋,各有所長,我們在汲取外來文化的同時,充分發揮我們民族的藝術特長,沿著本民族藝術的發展軌跡,進行革新創造、使傳統與現在相輔相成。現代紫砂陶藝形態美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之間發生感應,是欣賞者在情感上與作品產生共鳴的結果。
形式美是人類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形式美的表現不在于努力表現具體的人和事物,也不是為了表現生活中的那些直觀的個別事件上。一般來說它通過某種生動、新穎的藝術形式風格和創作上的藝術趣味為手段,來表達典型的時代精神和反映人們生活的思想感情。
現代紫砂陶藝創作手法多種多樣,材料及構思層出不窮。由于現代人觀念不斷更新,現代紫砂陶藝形態美也可以在運用材質方面體現出來。紫砂材質與現代新的材質的結合,使現代紫砂陶藝作品表現出新的意境,正確完美的表現作者自己的創意。在這個方面,陶藝家周定芳女士和高級工藝美術師吳鳴都做了不同的嘗試,取得了不凡的成績,成為現代紫砂陶藝方面的領軍人物,他們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地收藏家及市場人士的追捧。
大量文人參與紫砂器的創作活動,推動了士人的購藏風尚,引導了紫砂技藝在藝術典雅情趣上的豐富與提高。文人對紫創作的參與,同時促進了茶文化與文學的交流,這種交流不是湊合附加,而是氣血相容多方面的思想意識的交融。對茶器具的追求,紫砂器的自然古樸形象能夠體現時代思潮與茶飲形式的融合。紫砂器外在形制的古樸典雅,凝著茶文化的深厚的自然氣韻,文人在沖泡品飲的意境中尋求到了天地間神逸的心靈感受。體驗紫砂自然的生命氣息帶給人的溫和、敦厚、靜穆、端莊、平淡、閑雅的精神韻律。
一件紫砂陶藝作品的形態首先要通過視覺來傳達,作品不僅要從形態上有形式美感,而且還要從不同材質的質、形與色之間處理都能恰到好處的與整體形態相結合,使現代紫砂陶藝形態錦上添花。
現代紫砂陶藝作品中,還有在形體上經過提煉,夸張、扭曲、變形,運用形式美法則創造出的許多具有新意的形態美的作品。現代紫砂陶藝絕大多數是運用手工來創造形態的,而且是借助于自然形態的某種因素,同時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紫砂泥料來進行創作的。因此,現代紫砂陶藝形態的創作建立在對自然形態的理解、分析、歸納、概括、提煉、升華的基礎之上的。
自然形態嚴格說來是未經過提煉加工的原型,如樹木、花草、水等等,體現出一種自然美;而人工形態則是經過人工加工處理過的形態。但是,人工形態是從自然形態中提煉、變化出來的形態,并以自然形態為依據,是自然形態的再現與升華,現代紫砂陶藝形態美是自然美與人工形態的完美結合。自然之美,無所不在。在現代紫砂陶藝創作中自然是最神圣的恩師。而任何藝術形式及表現手法都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礎之上,即便是命名最現代的觀念也是追求自然美的法則,現代紫砂陶藝的魅力,也在于與自然的親近。
現代紫砂陶藝形態美帶給人的愉悅是雙方面的,既滿足人們視覺上的審美要求、同時又滿足生理上對自然物質的親近感。也就是說,真正的藝術品不僅僅要有觀賞價值還要具備實用價值。自然是最美的,現代許多陶藝家的藝術創作都是從大自然中吸收美的靈感。馬克思有過這樣的話:“勞動者沒有自然,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就不能創造什么。”這句話正說明了藝術源于生活,源于自然,能夠把自然美恰如其氛的與人工形態融合,更能體現出現代紫砂陶藝形態美。
參考文獻:
[1]周高起.陽羨茗壺系[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徐秀棠.中國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