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文
摘 要: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加快,農村的貧窮落后面貌也得到了改變。但與此同時,新農村的建設也出現了無法繼承傳統文化的隱患。基于這種認識,本文對鄉土整體性在新農村環境藝術設計中體現的意義進行了分析,然后對鄉土整體性的體現方法展開了探討,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農村;環境藝術設計;鄉土整體性
中圖分類號:J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081-01
一、體現新農村環境藝術設計的鄉土整體性的意義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正經歷大規模和大范圍的城鄉建設,從而大致中華文化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和破壞。在短短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中國社會發生了劇烈變革,從而導致鄉村社會發生了巨大的價值觀變化。在這種變革出現之后,鄉村社會對傳統文化價值產生了輕視,從而導致傳統建筑環境遭到了破壞和廢棄。而觀察不少新建的農村則可以發現,其建筑環境已經不再擁有傳統建筑文化的特征,以至于其喪失了文化傳承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新農村出現了“千城一面”的狀況。而不少新農村的建筑又與當地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不相符合,從而導致當地的生態平衡和發展受到了限制。所以對于新農村的建設來講,并非應該一味追求科學、美麗的設計,還應該突出環境藝術設計的鄉土整體性,才能夠使中華文化得到延續和發展。
二、新農村環境藝術設計的鄉土整體性的體現
(一)保留鄉土藝術景觀
想要體現新農村環境藝術設計的鄉土整體性,還要找到當地的特質。為此,還要從當地建筑風格角度出發,對當地建筑布局和設計進行分析,以便使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展。一方面,需要了解農村的歷史背景,以便通過了解當地文明起源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吸收和提煉。另一方面,需要在發揮傳統鄉村魅力的基礎上將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特色結合起來,從而實現鄉村環境藝術的創新設計。在此基礎上,還要在新農村環境藝術設計中進行當地風土人情和文化藝術的反映,以便在展現新農村的精神面貌的同時,使當地的鄉土氣息得到激發。而通過將先進科學技術融入到過去的農村生活,則能夠在改善新農村村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使充滿生命力和鄉土藝術景觀得到保留,繼而更好的體現鄉土整體性。
(二)使用當地材料實現綠色設計
在進行新農村環境藝術設計時,可以進行現代旅游輔助性基礎設施的設計,也可以建設節能的農宅或國外的花園式院落。但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使新農村環境藝術設計符合當地特色,并且迎合當地村民的生活習慣,還要使用當地的材料進行新農村環境建設。而采取該種設計方式,不僅能夠實現新農村環境的節能環保建設,還能夠使當地的內需得到推動,所以將有利于促進新農村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①。例如,以玻璃臺村為例,由于其原本處在原始生活環境中,所以就可以將當地新農村環境設計與原始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而通過在空閑的地段種植柏樹和松樹,則能夠為當地村民提供一個良好的健身休閑環境,并且為當地的生態環境提供保護,因此將有助于促進新農村的發展。
(三)加強原有鄉村環境利用
在鄉土生活中,鄉土文化將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維持傳統生活方式則能夠使鄉土文化得到繼承。所以在設計新農村環境時,可以采取動態保護方式進行原有鄉村環境的充分利用,即實現傳統建筑環境與鄉土文化的相互作用,從而使有價值的鄉土文化和建筑環境共同發展。一方面,設計師可以盡量進行原有傳統建筑功能的維持,以便使整個村落的完整性和實用性得到保持。而針對失去原有功能的建筑,則可以適當進行改造設計,從而使其為現代生活內容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可以在新址上進行整體村落的重建,以便使鄉土文化在反映建筑文化特征上的作用得到發揮,繼而使傳統建筑的空間格局和環境形態得到維持②。而通過實現現代因素的合理控制,則能夠使新農村建筑環境得到健康發展。
(四)使村民參與環境藝術設計
為體現鄉土整體性,也可以使村民參與到新農村環境藝術設計中。一方面,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了解農民群眾的需求,從而使村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而通過發揮廣大村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則能夠使新農村環境設計遭遇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另一方,設計師在利用專業藝術手法進行環境景觀設計時,應該在當地村民指導下進行本土特色觀賞植物的栽種。而通過保留當地的文化脈絡和地域特色,則能夠使地方傳統文化得到延續,繼而使新農村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的趨勢③。此外,在村民參與下完成新農村環境建設,也能夠使城鄉差距得到消除,繼而使農村特色得到保留。
總之,為避免傳統文化在城市化發展的背景下逐漸消失,新農村的環境藝術設計還要尊重鄉土的整體性。為此,設計師需要重視當地鄉土景觀、特色材料和鄉村環境的利用,并且使村民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從而確保農民群眾得到更好的服務,并且使鄉土環境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注釋:
①黃志紅,陳琳.可持續發展下的新農村環境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12):70-72.
②任文東,楊翠霞,劉暉.對遼寧鄉村旅游中環境藝術設計的思考[J].美術大觀,2012(04):137.
③楊豪中,韓怡.陜北鄉村傳統建筑環境與鄉土文化的整體性保護研究[J].中國園林,2011(10):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