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偉
摘 要: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遠古的先人們認為有一個力大無窮、與水相關的物象主宰、指揮、操縱著世上的動物和天象。龍,作為一種崇拜的對象,在幾千年浩瀚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一種文化,它代表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龍,在封建社會中是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象征,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富貴、吉祥的象征。正因為“龍文化”的深遠影響,因此從清代中期龍就在紫砂壺的造型與裝飾上開始應用。
關鍵詞:龍;紫砂壺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053-01
宜興紫砂壺的創作設計自明清成熟以來的數百年間,包容了許許多多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把對龍的崇拜和敬畏揉進了紫砂藝術之中塑造出的砂壺形體,承載著龍的想象、龍的神奇和龍的精神。縱觀紫砂壺的造型藝術,它的款式之美、創意之新、裝飾之雅、題材之廣使人目不暇接,特別是歷代名師的傳世佳作,彰顯著傳承的力量和文化的價值。以“龍文化”為內涵的紫砂壺藝術精品更是不勝枚舉,并成為傳統壺藝的經典。
一、龍的起源
人們的吉祥崇拜是永恒的。自古至今,它被以口說文錄,耳濡目染的方式代代相傳。吉祥觀念是人類在生存與繁衍中,希望得到的美好幸福、和平安寧和富貴昌盛的代名詞。距今18000年前的山頂洞人,因為燃燒的火焰發現了使人興奮的紅色,他們以紅色象征吉祥喜慶,并作為吉祥色彩的崇拜色相一直延至如今。以紫紅色調為主基調的紫砂壺受到人們喜愛,與它的吉祥色相有著很大的關系。
縱觀上古歷史,先民以各種自然現象和物象創作出各自部落的圖騰。在古老的神話中普遍認為,共工、伏羲、女媧、祝融、黃帝的身子像長蛇,隨著一個大的部落把另外不少部落兼并融合成更大的整體,也把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具有綜合性質的圖騰。在漫長的民族融合中,蛇身增加了獸的腿、馬的頭、牛的耳、鬣的尾、鹿的角、鷹的爪、虎的掌、魚的鱗……匯聚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龍”。龍被視作神物、靈物、吉祥物,實際上也是中華各民族相互融和團結的寫照,是權威、神圣、尊嚴的象征。
中國的封建社會,龍就是皇權的代表,只有皇帝和皇族才有資格享用龍的待遇。一般平民百姓或官僚,如果偷偷使用或家中藏有關于龍的物品,將被視為有謀反之心、大逆不道。 而紫砂茶具最早在明代中期開始興盛,但它還不是皇宮用的物品,只是在文人之間和官宦家中使用,所以沒有人敢于在紫砂壺上用龍的形象進行裝飾,這是紫砂壺在清代嘉慶、道光年間以前沒有龍的形象的主要原因。
二、體現對傳統文化、龍文化的頌揚
宜興紫砂壺作為工藝日用品,泡茶品茗的佳器,外露古樸、內存哲理,人們對龍文化色彩的紫砂壺情有獨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征,又寓有吉祥、幸運和成功的含義,家庭教育中就有“望子成龍”的向往。龍是中華大地上多個民族共同創造的一種精神寄寓,紫砂藝人賦予它人性化的情感色彩,使之成為作品的創作主題,表達龍飛鳳舞、龍馬精神、龍鳳呈祥、龍騰虎躍的祈愿和祝福。隨著當代紫砂藝術的繁榮,涌現出不少“龍文化”為特色的砂壺作品。
這種文化意象在紫砂陶藝家的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展現,如顧紹培的“龍跳天門壺”呈方器提梁款式,把天的博大廣袤和龍的吉祥高貴聯系在一起,仿佛傾聽到云霄里的龍吟,也似乎見到龍跳天門直上九天的豪情。壺體上鮑志強鐫刻的銘文:“養浩然正氣,極風云壯觀”與壺的“龍文化”含義相得益彰,充盈著詩、書、藝、器交融的文化氣息。
三、以龍形創作紫砂壺成功的作品
在紫砂壺藝術寶庫中,有不少關于龍的壺藝造型。明代的時大彬、沈子澈、陳仲美等堪稱紫砂壺一代宗師,他們也曾制作過龍蛋壺、高腰魚龍壺、饕餮六角壺等以龍為題材的藝術品。至清代,塑龍的紫砂藝術家邵大亨,他的八卦龍頭一捆竹壺、魚化龍壺等都是傳世佳品。比如魚化龍壺,題材取自民間傳說中的魚龍變化的故事,壺呈圓球狀,外飾六瓣海浪波紋,塊面簡潔、線條流暢、富于動感;從波浪中半浮雕狀的龍首張口瞠目、聳頸伸舌、吐出寶珠,非常生動;壺蓋也似涌動的海浪,立體的龍頭從壺鈕上探出,龍舌伸縮自如,而壺把是彎曲的龍尾。
清代邵大亨造龍頭八卦一捆竹壺,壺身造型以64根細竹圍成,腰間束竹,壺底四對自上延伸而下的8竹一組為足,壺蓋飾伏羲八卦,蓋鈕為太極圖飾,壺嘴、把分別為飛龍形象。龍的形象、哲理深邃的易學和64竹巧妙地集于一壺,極富中國傳統文化意味,制技精美,堪稱紫砂壺藝術的極品。
綜上所述,龍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以龍為題材的紫砂壺的造型和裝飾,從古至今影響了幾代壺藝工作者。當今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正在實現龍的騰飛, 我們在創作中一定要突出龍的精神和龍的文化內涵, 把傳統文化精髓吸取到壺藝創新中來,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開拓創新。
參考文獻:
[1]張法.中國美學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鄭軍.中國傳統吉祥寓意圖譜[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