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媛瓊
摘 要:舞蹈調度是舞者在舞蹈過程中產生的運動軌跡和畫面構成,是舞蹈身體語言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舞臺上的舞蹈調度為切入點,從調度的形式構成及內涵表達兩方面,重點分析了舞臺群舞調度在特定的時空中所傳遞出的審美特征,進而思考了群舞調度在創作中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舞臺群舞;調度構圖;舞蹈審美;舞蹈創作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099-01
舞蹈藝術是以人的身體為工具,以身體的動作為媒介。通過身體變化出的各種“姿勢”、“動作”,以及由身體構成的各樣流動或靜止的“畫面”,形成舞蹈藝術獨特的審美表達方式。舞蹈是運動著的人的身體,這里的“動”包括人的意識情感的“能動”,以及舞蹈身體語言的“流動”,這兩者的藝術性融合形成了舞蹈美的表達。舞蹈身體語言中的調度就是這樣一種以身體占有空間的方式進行表達的既具體又抽象、既實在又象征、既個別又整體的“虛幻的力的意象”。舞蹈所特有的時空性和視聽雙重性,使得舞蹈調度在營造舞蹈氛圍、塑造舞蹈人物、構造舞蹈想象、創造舞蹈意境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舞臺上的舞蹈調度不等同于廣場舞蹈、宮廷舞蹈、廟堂舞蹈、舞廳舞蹈等舞蹈調度。這首先表現在舞蹈的內容上,舞臺上的舞蹈不僅是人類功能性活動的表達,它更是一種高度凝練的綜合的藝術審美活動。其次,舞臺藝術空間所特有的時空性,是充滿魔幻力的非真實存在的特殊空間,這為舞蹈調度的形式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拔枧_小世界,世界大舞臺”這說的就是生活和藝術空間的轉換。
一、有意味的形式
一般形式美經常是靜止的、程式化、規格化和失去現實生命感、力量感的東西(如美術字),“有意味的形式”則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動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現力量的美。[[]]舞蹈調度以視覺的形象美為表現手段,呈現出舞蹈作品內在的思想情感和邏輯結構,而這種“美的表達”又存在于一定的物理空間當中。我們所熟知的鏡框式舞臺是長、寬、高的統一體,它由平面和立體空間構成。平面空間有不同視角的劃分方式,最為普通的是把舞臺分為“九個方塊”。方塊1一般作為舞臺最突出的位置。方塊2、3、4是完全面對觀眾的位置;方塊5、6的表現力度稍弱;方塊7、8、9的表現力度則更差一些。此外,耶魯大學教授阿列庫山曾把舞臺分為“六個區域”。顯然前區的表演力度大于后區,而中間的則大于兩側。美國的現代舞大師多麗絲·韓芙麗還提出了“兩個對角線”的舞臺空間劃分法。對角線的中心點被認為是最有力的表演區域,兩條對角線的走向也各有意味。舞蹈調度中的立體空間是平面調度與舞者在一度、二度、三度空間中的舞蹈動作造型的合一。由此可見舞臺舞蹈表演力度的強弱,已有了先期的語境。
我們在舞臺上常見的群舞調度包括:圓形、矩形、三角形、棱形、多邊形等幾何圖形,以及各種單一或復合的線性調度。通常圓形給人和諧統一的完滿感,其中圓心和圓周的關系變化蘊含了作品不同內涵表達;矩形則具有平衡穩定的堅實感,由于其比較容易掌控因此被使用的相當普遍;三角形給人尖銳、攻擊的視覺感受;棱形多用于四人舞的各自展示;不規則的多邊形則是一種“反規則”的表達。在線性調度中,橫線可以將舞者的身體最大限度的展示給觀眾;斜線具有時空中的延長感;曲線的彎曲變化最富流動感。同時這些調度形式的構成與其在時間、空間、力量、方向等要素上密不可分。由此可見,舞蹈調度中這些豐富的“純形式”圖形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情感內涵和象征意義。
(一)抽象的敘事功能
我們常說舞蹈“長于抒情,拙于敘事”,這是因為舞蹈的“語匯構成”是變化的人的身體,在敘事方面舞蹈不像語言文字那樣有比較清晰和具象的表達,它更加抽象和模糊,同時它也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在舞蹈作品中,舞蹈調度所具有的敘事功能,是調度的結構設計與作品文本高度融合的結果。許多優秀的群舞作品其魅力并不是高超的技術技巧,而是由舞蹈調度——隊形變化和畫面構圖,所產生的語言功能。女子群舞《漢宮秋月》通過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宮女與一群年輕貌美的小宮女的對比,為我們訴說了老宮女對歲月流逝容顏易老的悲傷與無奈,以及漢宮女子被封建強權壓制著卻無力反抗的悲慘命運。舞蹈的調度以線性的流動為主,綜合了橫線、斜線、曲線、弧線等調度變化。舞蹈中的大斜線隊形以曼妙的舞姿表現了小宮女的年輕貌美,突出了沿著斜線擦地板的老宮女年華已去工作繁重的悲慘生活。結尾處的前后兩個弧線構圖,將老宮女圍在中間,一聲沉重的關門聲寓意深刻,它止住了老宮女的腳步更鎖住了她的一生。舞蹈中的群舞調度既是年輕的宮女;又是易逝的年華;是不可逾越的宮墻;更是高高在上不可逾越的封建制度。舞蹈通過調度的流動變化,結合舞蹈動作語言的動靜對比及虛實轉換,將老宮女哀怨、無奈、悲戚、孤寂的一生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豐富的情感表達
任何一門藝術其最終的目的都是人的表達,或表達某種情感,或表達某種思想意識。舞蹈“舞臺調度是可以看見的形象的內在生活的圖線,是人物精神生活在每一瞬間通過確切的造型形式的表現”。。舞蹈調度作為舞蹈作品呈現的外化形式,是充滿象征意義的符號,是濃縮了的強烈的情感表達。其表達方式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即通過人物自身的舞蹈活動的直接表達;通過另外的人物的舞蹈行為間接表達;通過其它因素綜合表達。當代舞女子群舞《我等你》運用一把生活中最普通的椅子,將軍嫂對丈夫的思念期盼、焦慮等待之情,以及她們勤勞樸素、堅強樂觀的高尚品格,刻畫的深刻動人。
二、舞蹈美的呈現
阿恩海姆認為:“運動,是視覺最容易強烈注意到的現象?!闭{度的本質就是運動,舞蹈調度是觀眾視覺接受最快的形式,也是觀眾由視覺進入知覺完成舞蹈審美活動的重要開端。“迫使眼睛以一種愛動的天性去追逐它們,這個過程給予意識的滿足使這種形式堪稱為美”。[[]]群舞由于人數較多,可以形成不同的線條及豐富的畫面變化,因此它具有很大的藝術潛力,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舞蹈特有的藝術表現力。舞蹈調度是舞蹈動作與姿態的統一,是舞臺時間與空間的統一,在群舞調度構圖的設計中,每一個調度都應該有它存在的意義。這首先表現在調度要服從和適應作品內容的要求;其次調度要最大限度的塑造人形象表現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調度要符合舞蹈藝術形式美的規律和法則。
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是舞蹈調度構圖的精品,作品以“圓場”步為主題步態,通過迂回折轉的隊形變化、流暢豐富的舞臺調度、配以紗裙的巧妙運用,生動的描繪了一幅潺潺小溪匯入歡騰江河、涌入滔滔大海的自然畫卷。舞蹈開始是三個舞者陸續走出來,隨后三人一組轉身匯入溪流,成一直線,或橫向流動、或斜向游走,其中還穿插著曲線和圓形線。豐富的隊形變化不僅表現了小溪的蜿蜒回旋,還使人產生一種水波時而平穩蕩漾、時而奔流傾瀉的藝術聯想。舞蹈高潮部分將舞臺后區的大幕敞開,舞者們一橫排接一橫排地向前奔涌,然后形成四大橫排占滿舞臺拉開裙擺連續點翻身,似波濤洶涌如驚濤駭浪。最后舞者們卷入圓形漩渦好似翻滾的層層浪花,隨著音樂轉為舒緩舞者慢慢散開,酷似平靜海面上泛起的漣漪。作品的動態美、流暢美延展了觀眾的審美感受,其中蘊含的豐富思想和深刻哲理更是作品的魅力所在。由此可見,“舞蹈的美感作用,不僅是達歡,還要盡意,不僅是娛人耳目,還要動人心弦”
在對舞蹈調度構圖進行設計時,要充分把握調度形式的獨立價值,不能搞動作的華麗與堆砌,更不能忽視調度作為舞蹈語言的表達功能。要向生活學習、向各種造型藝術學習、向經典作品學習,使調度成為舞蹈情感表達的有力手段。因為“舞蹈正是憑借其鮮明的動態視覺形象而使其感情的表現得天獨厚”
參考文獻:
[1]劉建,繞莉娜.舞臺調度的形式陳說[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2]李澤厚.美的歷程[M].北京:新知三聯書店,2009.
[3]尼·彼得羅夫,周來(譯).舞臺調度[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7.
[4]威廉·荷加斯(英),楊成寅(譯).美的分析[M].北京: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
[5]葉寧.舞論集[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
[6]袁禾.中國舞蹈意象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
[7]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