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一凡
摘 要:油畫的發展過程坎坎坷坷,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不同時期的油畫受著當時的社會背景的影響、藝術思想支配和繪畫技法的制約,結果是呈現出了不同的面貌。在發展中,經歷了不同流派,各自演繹著不同特色,演化到現在,油畫汲取了各時期繪畫中的精華,拋開了許多技術上的束縛,更加適應現代社會全民接觸藝術的要求。
關鍵詞:文藝復興;古典油畫;中國油畫
中圖分類號:J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159-01
一、文藝復興油畫藝術
文藝復興發生在意大利。意大利在地理和文化上是古代羅馬的繼承者,羅馬人的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意大利的文化,拉丁語也是意大利的祖先語言。在歐洲的社會發展中,意大利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復興古代的藝術也就是發揚古代的優秀傳統,發掘祖先的藝術本身也是光榮的事。
“文藝復興”名義上是為了恢復古典的藝術,實際上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借此名義來發展科學技術,要求在思想上擺脫封建主義的束傅,要求關心人、尊重人、一切以人為中心,給人以個性自由和人身自由,強烈反對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教義,認為人是偉大的,人應享用人生的快樂,人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這種思想就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是當時的進步思想。
著名意大利詩人和學者波特拉克(1304—1374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基督教教會抗爭的這種進步思想,因此他被認為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人物,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當時的繪畫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藝術家門借助理性和科學的知識,力圖在美術創作上開拓出新局面,使生動的形象和場景反映在美術作品中,讓它成為一種再現性的美術。在繪畫領域中,他們進行探索,盡力讓二維平面具有三維空間感,并使人物活動立體化,從而實現古希臘人追求過的那種錯覺性效果。這種實踐,從佛羅倫薩開始,漸漸在意大利各地展開。體現著新的精神,適應了時代的要求,為盛期文藝復興的到來,鋪平了道路。
二、文藝復興時期油畫的特征
相較于15世紀的蛋彩畫,文藝復興屬于先輩級時代。當時的藝術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現實與人文。文藝復興所有的創作大都圍繞著這個主題。這包括了人的感觀,人的信仰,人的性欲,以及人的世界觀。這時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權,打破封建的禁欲主義。打破封建制度對人精神甚至是肉體的封鎖。這時期有很大部分的作品以宗教為主,許多評論說是借宗教作為盾牌。我反對這種說法,對西方世界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宗教信仰在西方是占據著他們很大一部分的生活。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藝術,歸根究底可以說是一種人的宗教藝術,而不是封建制度下教會的宗教藝術。
而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技法上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寫實傳真為首務,開創了基于科學理論和實際考察的表現技法,如人體解剖和透視法則等。在風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協調和自然,不拘一格。在建筑藝術方面,它以恢復古典建筑傳統為首任,同時著重探討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則。
當時的繪畫大部分被后人稱為古典繪畫,起源于600年前的歐洲,大約15世紀時由荷蘭人發明的,是油畫中最具有貴族氣息的一種。作為一種藝術語言,油畫包括色彩、明暗、 線條、肌理、筆觸、質感、光感、空間、構圖等多項造型因素,經過挫、拍、揉、線、掃、跺、拉、擦、抑等繪畫技巧。
古典油畫的特征主要是:(1)畫法上采用寫實,作品上的物件完全與實物類似,表現出了濃厚的寫實主義風格;(2)在畫作色彩表現力上,用大色塊,通過濃郁的民族風格色彩進行描繪的;(3)在筆法上,更加的看重對畫作的整體性,所以對局部的筆觸處理非常的細致,這樣就能使色塊集中起來,顯色很有整體感;(4)古典油畫研究純藝術,以寫實為主,喜歡臨摹真實存在的。
三、中國油畫的發展
油畫在中國土地上歷經百年的發展,已經融入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在題材內容、審美情趣、表現方式等方面已經有深厚的價值。在西方造型體系的觀念和方法中,融進中國民族傳統藝術的美學趨向,使中國油畫具有民族氣派,是中國油畫最鮮明的特色。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油畫家朱乃正則從另一視角作了考察,他注意到,油畫與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密不可分的,“中國古典油畫在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后,構建了以現實主義為主流的油畫教育體系。這一體系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經過20世紀50年代學習前蘇聯的油畫教育經驗,我們逐步摸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油畫教學和創作道路”。油畫創作中的個性語言主要依靠于藝術家的主觀審美來加以選擇,同時畫家自身的文化修養、喜好、經歷和所處的時代、民族等又影響畫家對個性語言的選擇,因此需要從作品的精神層面數字油畫、技法的錘煉兩方面來評析油畫的個性語言之形成,進而研究其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薩拉·柯耐爾.西方美術風格演變史[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2.
[2]劉海濤,房東日.油畫創作的精神性與時代性[N].美術報,2010-4-17.
[3]宋玉成.外國美術史[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4]王素色.歐洲文藝復興藝術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